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象红 《教育文汇》2006,(10):40-40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时,要求学生就“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5分钟后,当大多数学生都争先恐后发表自己创造性理解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任务】用一张四开报纸、一根3 ̄9厘米长的缝衣线,制作一根纸绳。把纸绳的一端捏在手上,另一端拴在一个盒子(也可以是一片硬纸板)上。在下图的“站位”上拉动纸绳,使盒子行进。盒子在行进前你可以往盒中放一些重物,整个途中你共有三次放重物的机会。你要尽量多地放重物,但别忘了你只有三次机会!【规定】1.制作时不能使用任何黏胶材料;2.可以使用剪刀;3.拉动盒子时,手不能超过“手臂限制线”;4.制作纸绳时间为12分钟;5.每100克重物记作1分。【评价】1.当盒子拉到终点时,盒内的物体总重量即为你的成绩。2.纸绳拉断时,最后所加的重物不计成绩,…  相似文献   

3.
一诺千斤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为他生了好几个弟弟、妹妹,这也许就是贫穷的原因吧。我的为难令那个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5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相似文献   

4.
《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复习方略》(2009最新版教师用书)第12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A.行奇书塔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  相似文献   

5.
点到平面的距离是空间中常见的一种问题,解决问题在于利用图象,确定垂足的位置,但是有些情况下做出垂足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利用体积法巧妙回避垂足,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虚指”和“无指”是古代汉语指示代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指代形式。“虚指”,简要地说就是有所指而不明白地说出来。在古代汉语中说话的人对所要说明的人、事,不愿明说,不能明说,或者不必说出,或者根本不知道时,选用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去代替,这种语言现象便是“虚指”。这类可以用做“虚指”的代词,为数不多,在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只有“某”、“或”等字。如: 1、某日烧蓑城苇。(陈弘绪《文天祥》) 2、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3、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宗臣《报刘一丈书》)  相似文献   

7.
指一指     
《父母必读》2013,(4):I0010-I0010
哪些动物是在水中生活? 宝宝,下面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  相似文献   

8.
全老师是“一痒指”门派的掌门人,号称“天下无敌”。只要他使出“一痒指”,所有的人都会“五体投地”———痒得躺在地上,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那天,全老师又来到寝室看望大家。早有放哨的同学悄悄报告:“全老师来了。”我一听,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可以看着别人在“一痒指”神功前笑得死去活来,可好玩了;担心的是怕他拿我练习“一痒指”。我赶快用被子蒙起头,躲进被窝,可全老师有厉害的第一招。我在被窝里听到全老师说:“同学们,快来看,我有好吃的鸡蛋。”“鸡蛋?啊,我的最爱!”我一骨碌从被窝里钻出来,没想到全老师就站在我面前,笑眯眯地…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赴杭州参加“浙江省首届写话与习作教学研讨会”专题研讨活动,特级教师虞大明执教的《走进崇文》给我的感触颇深。未听课前,我心里想:平时习作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写“我的学校”这一类话题,兴趣一般不高,对校园风貌往往熟视无睹,写出来的作文干瘪乏味、缺少情趣。这次,倒要看看  相似文献   

10.
很多资料上有这样一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相似文献   

11.
前人对《孟子》中“终身”一词的几种解释, 都是与上下文捍格不入的。一个词的确切含义是在它的上下文中得到落实的, 因此也要根据它的上下文来解释。紧扣“终身”的上下文来看, 孟子所说的“终身”实际上是指“全家人”。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四册《谈诚实》一文中有这样相连的两句话:“如越剧演员袁雪芬,经历了十年内乱之后,觉得自己有两件事足以自慰,一是在那漫漫长夜,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党、对不起同志的事情;二是在任何情况下,自己没有出卖过良心,说过假话。当时,多少人把说谎当作攫取荣誉的桥梁,把诬陷别人当作升官晋爵的阶梯,袁雪芬能够做到这两点,表现她真正具有诚实的美德。”这是文章用袁雪芬为例来证明“许多正直的普通人也具有这种磊落的情怀”。“袁雪芬能够做到这两点”中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授《〈指南录〉后序》一课时,做了一次测试,让学生笔译“都督诸路军马”一句。结果全班67人中无一人对“路”做明确解释,都直接译成“统一指挥各路军马”。  相似文献   

14.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中有一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其中“国人”一词,《古文观止》是这样注解的:“国人:当时对住在国都的人的通称。周,指诸侯食邑。”这未免有些笼统。要想真正理解,还须从西周时代的有关制度说起。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同姓王族、功臣、谋士和古帝先圣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史称“封建亲戚,以蕃(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里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之意。诸侯国内也实行分封,诸侯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再分封给士,封地称食地,士是最低层贵族。《说文…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道填充题:侯宝林先生,是名()其实的相声艺术大师。而今天的某些笑星,则是徒有虚名,名不()实。上面这道题,如果填“副”字,公认正确。如果填“符”字,会公认为错误。为什么?这需要我们进行一番考察。新《辞海》是这样诠释“副”的:副……③符合、相称。如:名副其实。《后汉书·黄琼传》: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学生》2011,(7):75-75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的军令,即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宋代曾公亮撰《武经总要》时,对“三令五申”有明确说明。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  相似文献   

17.
我的座位旁开了一家"啃得指"餐厅,天天生意兴隆,不仅如此,店主还让我的前桌孙嘉汝开了一家分店,名气也很大。要问店主姓甚名谁?张斯翔是也!说起"啃得指",这名声可响了。连张老师都亲自"提名"过呢!那节语文课,张老师正口若悬河给我们讲解着课文,可张斯翔这家伙哪听得进。只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毫无愧色地把"美味"手指塞进嘴  相似文献   

18.
古诗中经常出现“王孙”一词.一般词典都释为“封王的子孙。也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但事实上,它至少有如下一些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三教”原是指儒教、道教、佛教。“三教”之名最早见于《翻译名义集》:“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孔子,指儒家)、老(老子,指道家)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九流”原指儒家者流、道家者流、阴阳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见《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