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从50年代初起,就自费订了一份报,30多年了.这份报就是《北京日报》,所以,我可以说是《北京日报》的—个老读者了. 在北京出版的日报很多,我为什么选择订《北京日报》呢?同我的爱好有关,也同《北京日报》能基本满足我的读报要求有关,我打开《北京日报》,常常有一种亲切感.作为居住在首都的一个公民,当然想了解发生在北京的事情.在这方面,《北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事实的反映,和文学创作不同,它严格地受事实的约束。因此,生动的新闻,首先决定于生动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新闻只有几个字:“今日前綫无变化”。事实如此,硬要写得生动就有困难。除非捏  相似文献   

3.
1987年9月22日,河南日报二版发表了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的消息《内乡麦播化肥供求矛盾明显缓解》以后,陆续收到该县一批来信,针对报道中提出的“农民不出村,就可以凭票每亩地购买48公斤碳铵”,责备“报道失实程度令人吃惊”。经调查了解,该县在改进化肥生产和供应方面成绩突出,经验也是宝贵的,但由于稿件的采写有问题,以致造成风波。这值得我们很好地思索。  相似文献   

4.
有果必有因。无端端的,何来病毒?病毒其实大有来头。 病毒是一种比较完美的、精巧严谨的代码,按照严格的秩序组织起来,与所在的系统网络环境相适应和配合起来,病毒不会偶然形成,并且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这个基本的长度从概率上来讲是不可能通过随机代码产生的。 病毒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主动传染性”,它可以侵入电脑的整个系统,使其受到感染,而每个受感染的程序又可能成为一个病毒,继续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程序。一个病毒程序的关键性质在于它能够传染别的程序,并且具有传递性,这使它有别于同样具有隐蔽性、激发性和攻击性的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等。传染性是判定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今年第四期《视听界》上的《捕捉新闻灵感十法》(以下简称“十法”)介绍了作者发稿的一些体会。其中“一般不需要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只需符合事实的客观性理由”的“异想天开”法,所指的其实不是新闻。假若新闻灵感真的不需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那不知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奇怪“新闻”来。但我相信,这只是作者概念上的误用,那么其余与新闻发稿有关的若干“法”呢,也颇有可推敲之处。  相似文献   

6.
杨嫚 《网络传播》2005,(9):94-94
2005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人们最为信任的新闻来源依次为国内电视(88.6%)、国内报纸(79%)和国内广播新闻(74.9%),对于网络媒体新闻的信任度(45.9%)则大大低于其它传统媒体。可见,尽管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公信力仍然在低水平徘徊。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們报纸正在大量报道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问题,我是联系商业部門的記者,当然要报道商业干部参加劳动的情况。我打算介紹一些坚持参加劳动的商店經理,可是感到有些困难。什么原因呢?第一,报紙上已經报道了不少坚持参加劳动的农村干部,我在商业部門找到的这一些报道对象,基本情况和报上已經登出来的大致相同,沒有什么特点。第二,商业战线的劳动同农村生产的劳动不同,要把商店經理参加劳动的事迹写得生动,吸引入是比較困难的。  相似文献   

8.
9.
进人多媒体的通讯时代后,网络的快捷,使传统传媒陷入到竞争激烈的境地,期刊的发展更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而厚报时代的到来,期刊被进一步挤到了艰难境地,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如何在夹缝中谋发展?如何面对市场打造品牌?是值得期刊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新闻敏感既是一名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所在。新闻记者只有增强敏感性,才能迅速判断出新闻典型的时代意义,才能识别出新闻事实背后的有价值的新闻,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影响力的优秀新闻作品来。新闻只被"有心"的记者发现,这种"有心"就是记者的敏感。新闻敏感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敏感性是编采人员必须具备的,它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那么,新闻敏感性是从何而来的呢?在采访中记者又该如何增强新闻敏感性?首先,要提高新闻记者的洞察力。新闻宣传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新闻记者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因此每篇稿件的发表都应考虑对党的事业和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多媒体的通讯时代后,网络的快捷,使传统传媒陷入到竞争激烈的境地,期刊的发展更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而厚报时代的到来,期刊被进一步挤到了艰难境地,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如何在夹缝中谋发展?如何面对市场打造品牌?是值得期刊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消息用背景材料往往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先从一次报道谈起。那是1955年8月的一天深夜,我从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劳动剧场采访回到家里,赶写一篇梅兰芳为首都工人演出的消息,忽然想到梅兰芳两年前到河北省石家庄为农民演出的任事,作为背景材料穿插在这个消息中该多妙。因为那次演出是梅兰芳40多年舞台生涯中第一次到中小城市为劳动人民演出,而且感受颇深。这条为首都工人演出的消息如能加上那段材料,可以更加深刻地反映出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解放后决心把艺术献给人民的可贵精神。本来,梅兰芳从…  相似文献   

14.
几乎每期函授学习开始,我们都会收到学员这样的来信,讲述他们迈步进入学习新闻写作这个领域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什么可以写成新闻的事实,抓不到新闻素材。他们说,也学习了新闻的定义,诸如什么“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读者应知、欲知和未知的重要事实”,等等;也学习了新闻应该具有“五个W”基本要素名至也知道了新闻应当是倒金字塔式的写法,把最重要的事实写在前面,等等。可是,一行动起来,不说两眼一抹黑吧,却总是看不到周围有什么新闻。大家天天生活在一起,尤其是生活在基层连队里,每天出操训练,执勤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严 《新闻世界》2009,(11):25-25
我从事新闻工作有十三个年头了,直接从事采访工作也有五年了,十几年来无论新闻战线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有多么快的发展,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要想拿出比较好的新闻作品乃至精品,离不开两点:一是精心策划,二是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地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7.
18.
今年上半年的人民日报,有过一些新鲜、生动的经济新闻。这些稿件为什么能避免一般经济新闻枯燥无味的通病,作到新鲜、生动呢?主要是进行了深入采访。数字,是工业记者经常接触的,也是工业报道中经常出现的,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使读者感到枯燥无味。而《比报喜数字更宝贵的东西》(人民日报四月十三日第二版)却能透过  相似文献   

19.
20.
立意,对文学作品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立意亦是如此。立意对于新闻报道的采写准备和内容组织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稍稍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但这种主观并不影响报道的客观和独立。因为有了立意的新闻报道仍然是去客观地采写和实事求是地刊发稿件。只是在采写的过程中,围绕立意的要求去充分挖掘相关采访材料,对于与报道立意关系不大的材料可以有所舍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