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线索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之基和思想之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容量体现为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的整合汇总,具有时间的连贯性和空间的涵盖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被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实践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性成果,三者的关系在继承上体现了整体性,在发展上则显示了阶段性。这个实践显示出来的厚重价值,积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沉甸甸的分量。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明了党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个彼此独立又自成体系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法,深刻揭示和概括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及其丰富内涵和实质,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昭示了这些理论成果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科学性和现实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是人民生存发展的整体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为主题,通过全面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思想与实践基础、发展创新与内涵、现实指向与价值,尝试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是怎样的科学体系""有着怎样的现实要求""凸显怎样的时代价值"等基本问题;反映了其理论发展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凸显了思想研究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突出了人民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既做到了视野开阔、内容厚重和与时俱进,又兼具知识丰富、问题鲜明和可读性强的特点,可谓一部关于中国特色民生思想的简明"百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我党制定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以实践性为基础、本质和核心,整体性为突出标志,民族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一脉相承性和与时俱进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根本依据,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的实践创造为基础,通过逻辑的形式,再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及其固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一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彼此相互联系、逻辑层次有序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要求全党"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怎样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而且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其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的实践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解读,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明辩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正确阐述,对于深入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自觉地进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党建、外交、国防、军队等一系列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情、党情、国情、民情的不断变化需要新的思想作为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前行的"灯塔"。在新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中华儿女向着更加自信的未来前行,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范式是人们认识客观对象的理论框架,范式转变标志着突破旧的理论束缚,对事物的认识进入更高的境界。计划经济曾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由此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新的概念、原则、方法全面创新了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确认识和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原则,正确对待苏联模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同时也是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只有搞清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才能更加清醒而有效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中国人民实际问题的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性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的"七一"讲话,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共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成为有机统一体。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企图建立发达社会主义,结果是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两种社会主义,必定要走两条不同的道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改革与发展,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关键的领导人之一,立足于实际工作对经济、政治、文化都做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他初步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视科技和环境;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关心民族问题;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成果,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这个基本前提。解放思想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给出明确定义,只是描述了它的一些主要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一整套切合中国实际,行之有效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前进,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新贡献;其次,邓小平这一理论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基本观点、理论原则、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力地纠正了社会主义单一模式的错误,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共产主义要消灭剥削,但并不废除非剥削得来的私有财产.剖析"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可认定共产主义的所有制包含个体合作占有和无剥削成分的私人占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包含消除剥削.劳资关系首先是劳资合作,有劳资合作才有企业存在.劳资对立与劳动争议有本质区别.资本要区分有剥削的资本和无剥削的资本.劳动争议要区分有剥削因素的劳动争议和无剥削因素的劳动争议.经济建设需要劳资合作,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公平,劳资和谐首先是分配公平.劳资和谐应包含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有合理收入的劳动与无剥削的资本之间形成了公平、和睦的劳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