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隔震技术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使隔震支座和消能装置吸收地震时地面输入建筑物的能量,减小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的振动,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及内部设施.依托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的隔震结构进行研究,利用PKPM系列软件及具有强大非线性分析功能的ETABS软件,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分析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消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随着盾构的掘进,周围土体应力产生变化,使地面、建筑物随之变形。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人为的地质勘察、地基处理、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因此,盾构施工必须进行地面及建筑物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9,(6):45-51
由于沿海、江经济区交通的需要,水下隧道以其独特优势在国内外多个跨海、江交通工程中得到应用,因此抗震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当前水域长大隧道主要包括沉管隧道和盾构隧道。基于两种不同的水域隧道,在分析国内外水域长大隧道抗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目前水域环境下长大隧道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地震响应分析、影响水域环境下长大隧道地震反应的因素和水域环境下长大隧道的减震理论新进展。最后,根据不同水域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对水域长大隧道的抗震分析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旨为类似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主题四地震     
《高中生地理》2005,(4):46-47
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2.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4.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深度。5.震中距:从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6.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等级,用里氏为单位。7.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8.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水库地震)。9.构造地震的发生过程:岩石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倾斜或弯曲变形,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限度时,岩层发生突然断裂或错位,  相似文献   

5.
结合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报告会及对汶川地震中建筑物震害的资料研究,分析汶川地震中砌体、框架、砌体——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3种结构体系的震害特点和震害原因,探讨这3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阻尼器连接的毗邻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在求解地震响应时,地面运动加速度被描述为一随机过程.由于结构系统的非正交阻尼性质,用虚拟激励法在频域内求解结构地震响应.通过分析得出,毗邻建筑用阻尼器连接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有效控制,较连接前明显改善;选择一定的阻尼器参数可得最佳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7.
各类建筑物楼地面顺板裂缝的产生较为普遍,通过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加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还必须满足延性要求。建筑结构的延性是保证建筑物在受到地震力、风力等荷载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产生可控塑性变形破坏、避免突然脆性破坏的主要条件。文章介绍了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和延性设计的意义,通过分析多次震害框架结构破坏特点,提出了延性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深圳地铁隧道爆破开挖时爆破震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爆破震动对地表建筑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现场测定数据,拟合出地震速度、药量大小与爆源距离之间关系式.现场测定结果与研究表明,以爆破振动速度标准作为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判据是合理和可行的,并确定了地铁隧道爆破的安全判据,为隧道掘进的振动危害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华章》2008,(7):159-160
科学研究表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地质构造形成了世界大陆内一个广泛的浅源地震活动区,只要大地构造运动一天不停止,我国就时刻处于潜在的地震威胁之中.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现实,20实际全世界54次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8次发生在中国.其中,地震、洪水、台风带来的损失最大.环太平洋地震带(占全球67%的地震能量)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占全球22%的地震能量)这两条全球地震发生较为集中的地震带均经过我国.从以往的史料分析可知,我国的地震活动具有频率高、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等特点,加之震中区内大中城市多,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弱等原因,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震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尽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抗御和减轻灾害的机制与技术方法不断完善和进步,并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地震预报的时间、空间、强度的精确度和对建筑物的加固设防等方面,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物资等诸多因素制约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抗震救灾的效果,即使这些对策今后达到非常完善的程度,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地震灾害与地震损失.正是由于地震灾害的客观存在与震害损失的不可避免性,所以,在地震救灾中,经济补偿对策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施工、使用过程中,水泥地面经常出现起砂现象。如建筑物水泥地面起砂,则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治理的正确措施.才能确保建筑物水泥地面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构造要求进行设计,正确应用计算机软件,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而且还要加强概念设计。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等可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相应未采取隔震或减震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在汶川地震作用下,北川县城的建筑物遭到严重损毁.为给北川县及邻近区县防灾规划和工程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参考,本次研究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北川县城建筑物损毁机制与县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川县城建筑物损毁是由地表破裂、滑坡、崩塌、地表震动等多种破坏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在北川及邻近区县防灾规划中,建筑物的修建应尽量避开断裂展布带、崩滑灾害易发区段等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区域,对于已建成区附近的灾害易发点也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于防治.  相似文献   

14.
长波辐射的计算理论及其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筑物表面的热负荷计算中,地面反射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是两个影响热负荷平衡的重要因素.在给出地面反射霜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在建筑围护结构热负荷中的计算公式基础上,分析了两者在热负荷计算中的重要性,并对长波辐射在建筑节能中的一些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轻型门式钢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黏弹性阻尼器的动力特性,建立了计算模型,采用目前通用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有吊车荷载作用的单层单跨门式钢架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型,并选取Elcentro地震波,在不同柱距下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最终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在汶川大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主要不是地震而是地震所引起的建筑物倒塌,所以住宅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很重要,本文就对住宅建筑物所用的材料和所见到的结构体系类型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国际最新的抗震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1 地震波的特点 地震波是由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机械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传播,是造成建筑物严重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喻琦 《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26-127
设计建筑物必须考虑的荷载分为:恒载和活载。恒载包括永久设备的重量和建筑物的固定构件的重量;活载包括,竖直活荷载和侧向活荷载。恒载以外所有竖直荷载都可算是竖直活荷载。侧向活荷载是由于风压,土压,和静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外力。若有地震效应算作侧向荷载,吊车活动产生的动力效应也部分地计入侧向荷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地面下深度C处作用有竖向矩形均布荷载时,大地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参照文献[1]的公式重新积分推导,得出了计算大地中任意一点的应力计算公式,为建筑物自身计算和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计算提供了公式,以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建筑物本身和对邻近建筑物影响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铁运营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振动会对周边建筑物的日常使用产生严重影响。为有效减小地铁运行引起的上盖建筑物及地面振动,探索有效的隔振技术阻断振源传播十分必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系统分析了地铁上盖建筑物的振动传播规律,从隔振支座安装、质量监督等几个关键环节出发,对地铁上盖结构进行了隔震设计。并基于ETABS有限元软件,建立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结构动力分析。实验证明,通过隔振技术可有效降低楼层振动峰值加速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