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法律在抵押物转让问题上呈现出禁止转让、限制转让、自由转让,最后回到禁止转让的圆形轨迹.由于我国抵押权的客体与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差异较大,德国、法国、日本等民法典在此问题上的规定都显得捉襟见肘.我们必须在动产、不动产二元前提下重新构建抵押物转让制度,即凡是已经登记的抵押物,抵押权具有追及力,凡是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物,受善意取得制度之保护,抵押权人只能就抵押人转让所得价金行使物上代位权.已登记抵押物的受让人和未登记动产抵押物的非善意受让人,可以通过替代为清偿和代价清偿两种制度消灭其物之上存在的抵押权.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对抵押物的转让附加了抵押权人同意或者受让人代位清偿债务的限制。在抵押权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抵押物的流转,定会获得相应的价款。物权法第174条所谓的灭失仅仅指绝对灭失而言,抵押物的流转并不属于该条所谓的灭失。第191条所规定的提前清偿债务也和物上代位规则中的提前清偿债务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并不能适用物上代位规则,而应当严格按照物权法第174条和第191条的规定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3.
关于抵押人是否有权转让抵押物的争议。抵押物的转让,是指基于抵押人的意思表示而将抵押物的所有权让与第三人的行为,包括以买卖、互易、赠与、清偿、出资等让渡抵押物所有权的行为。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是否有权转让抵押物,理论上有肯定说和否定说。  相似文献   

4.
抵押物转让是指抵押人基于自己的意思表示而将抵押物的所有权让与给第三人的行为,是抵押人在法律上对抵押物进行处分。抵押物转让制度应在抵押权人、抵押人与第三人之间谋求利益平衡,既保证债的安全又充分发挥物的经济作用。从立法上看,大陆法系各国和地区所规定的抵押物转让制度,大多是在确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的基础上设计相关配套制度。我国抵押物转让制度经历了《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释及《物权法》的历史沿革。《物权法》第191条在抵押物转让的限制与自由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仍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比如应将动产抵押物排除在该条的适用范围之外,同时应确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  相似文献   

5.
在动产抵押中,抵押物转让的规则设计应将已登记抵押权和未登记抵押权区别对待。对于已登记动产抵押权,应在承认其具有追及效力的同时,赋予抵押人转让自由,并通过确立替代清偿和代价清偿制度保护受让人,以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对于未登记抵押权,则直接适用《物权法》第188条"登记对抗规则",承认善意受让人取得无抵押负担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担保法》的第49条和《物权法》的第191条以及《担保法司法解释》中第67条在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规则上是一脉相承,并不冲突的。在抵押权人、抵押人和受让人三者利益的平衡上体现的是自由转让说的内涵。在抵押权落实后,作为权利主体的抵押人仍拥有支配抵押物的权利,这是对抵押人利益维护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制度保障受让人的权利,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的支配与否,不会影响合同的正常运转。本文以探讨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别从《物权法》第191条与《担保法》第49条、《担保法司法解释》第67条的解释展开论述,对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规则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总结了研究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规则-结合《物权法》第191条之规定的重要意义,以完成本篇论文的研究,进而不断推动我国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稳步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覃正辉 《课外阅读》2011,(3):114-116
本框课程标准的要求: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休谟提出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二分法,在20世纪初的德国,引起了以马克斯·韦伯和古斯塔夫·施穆勒为双方代表人物的"价值判断之争"。上世纪末,中国学界对经济学与道德问题的热烈讨论,可以视作这一争论的世纪回响。抛开对事实、价值二分法的争论,不对经济学是纯粹的事实判断或是价值判断下结论,而是来具体分析隐含在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可以发现,看似实证、客观的经济学有其隐性的价值判断:首先,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秉持阶级立场;其次,西方经济学的伦理基础是功利主义价值观;最后,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下,当经济理论应用为经济政策时,国家成为经济政策的终极价值。对影响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的事实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保持"价值中立"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股权转让有多种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一方面要遵循股权转让自由原则,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对股权转让自由的限制。因为现有公司股权转让机制的不完善,股权转让异化,导致有限责任公司在股权转让时会产生多种利益冲突,这就要求股权转让制度的设立既要保护股权人的转让股权自由,又要兼顾公司利益、其他股东利益和拟出让股东利益三方面利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道德选择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判断在于区分和把握善与恶、美与丑,逻辑判断在于辩明真与假、是与非。道德选择中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时常会发生矛盾,没有逻辑判断为前提和基础的道德选择会导致道德价值本身的否定,正确 的道德选择,应是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的一致,而要如此,就须是德性和智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多元价值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纷繁复杂,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之间作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存在着激烈冲突。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能力、提升其道德水平、升华其道德智慧是高校德育工作一项刻不容缓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价值判断在追求实质正义的司法活动中必不可少,但由于其主观性的缺陷,必须加以形式上的限制,而罪刑法定原则是法律形式价值的最高体现也是价值判断应遵循的根本准则.这项限制尤其应体现在出罪问题的价值判断上,许多学者主张将刑法第13条作为出罪的形式依据,此做法会使出罪的价值判断摆脱形式上的束缚而更倾向于任意性的危险,所以出罪问题更应受到罪刑法定原则的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担保法》第五十三条仅规定了折价、拍卖和变卖三种抵押权实现方式,此项对抵押权实现方式的限制性规定不利于抵押权的有效实现。为克服此种抵押权实现方式的弊端,《担保法》应在整合国外多种抵押权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开创我国抵押权实现方式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案件事实形成包括两个互相交错的方面:一是对事实进行实体法律意义的判断;二是对事实之真假进行认定。笔者以第一个方面为平台,认为法官在将案件事实函摄于法律构成要件之前必须进行作必要的法律判断,而且这种判断的基础为直观感知、经验法则以及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学档案价值判定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一种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教学档案量化计算的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是有效的,提供了一种教学档案价值判定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抵押是物权担保的主要形式 ,抵押权应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动产抵押是传统不动产抵押扩展的结果 ,动产抵押权也应采用登记生效原则。重复抵押的效力有待明确  相似文献   

17.
暂缓判决制度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适用对象的角度对审判实践中总结出的暂缓判决适用对象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出暂缓判决没有合适的适用范围存在.从法理的角度对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暂缓判决适用对象与缓刑的适用对象一致,两者产生竞合.缓刑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制度,在审判实践中通常会被优先适用,由此也印证了审判实践中暂缓判决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8.
在对实质推理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从我国司法实践的角度着重探讨实质推理在裁判过程中的具体适用,揭示实质推理的固有缺陷,从而展开对其亟待完善之处的思考,并力求促进实质推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裁判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了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基本素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工作成果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