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卷首语     
人类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介质的结果,是生产能力的折射,甲骨到纸张,莫不如此,书写到印刷,概莫能外.遥想当年,洛阳纸贵,凿壁借光,寄托着科举功名,囊萤照书,背负着锦绣前程.掩卷沉思,那是修身的历练,拥书入梦,那是远行的驿站.爱书痴书,那是华夏儿女内心的神圣,敬书畏书,那是中华民族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职业,叫“记者“,狂风暴雪里,向前,向前,采集寒风的讯息,体味雪花的温度,出现在行路艰辛的回乡游子面前,报告着最新的消息。有一种职业,叫“记者“,天塌地陷时,向前,向前,记录灾难降临的真实场景,守望生命消逝的苦痛悲伤,陪伴在历经劫难的废墟孤儿身边,传递着人间的温暖。  相似文献   

3.
慢点     
同学聚会,100多人,当日的青年都已是知天命的时候了,推杯换盏间,时光竞走出32年。有人念起一首诗,竟然是我写的,恍惚间,记得,那天,十九岁生日,在一个植树节的傍晚,在校园的小湖边,那个少女独享着美妙的时光,徐徐地低吟着自己青春的歌唱:人生的路上多么漫长,就这么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回头看那走过的路上,一路洒着多少幻想……感慨光阴的速度,竟唏嘘。对视彼此的白发,细数30年的欢聚寥寥,更感叹。我们走出大学的校门,就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没有做好准备,匆忙间,就随波而去,起早贪黑,大肚便便、腰包鼓鼓,志得意满,我们和时间赛跑,和机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励志,是人们实现理想的心路历程,励志,是我们追求幸福的生命轨迹。励志是普世的,不同的身份,取向有差异,不同的人群,诉求呈多样。社会越发展,励志的层次就越高,文明越进步,励志的起点就越高。从功利到伦理,由利己到利人。励志是心中的太阳:逆境中,它砥励,必须坚强;苦难中,它告诫,不能倒  相似文献   

5.
红墙绿瓦前的椅子,现代楼宇中的椅子,黄土高坡上的椅子,水乡田畈间的椅子,岭南宗祠内的椅子,一直到大海,到纽约,伦敦,到非洲草原,欧洲大地,放眼四海天下,遍是椅子,遍是凝神注目的无形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2011年1月11日,北京市朝阳区的霍光里社区,暖洋洋的阳光透过凌乱的树枝洒在墙上.这里靠近东三环,街道上,充满朝气的年轻人随处可见,他们迈着急匆匆的脚步,为了生活,不懈打拼.不远处,转过弯,就在街道的对面,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说着昨天的天气和儿女;忽然几名放学的孩童的奔跑笑闹声传来,老人们蓦然惊醒猛地抬头,嘴角嗫嚅有词.每天盼着儿孙回家团圆,成了老人心头的情感牵挂,这是他们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提起梅光迪,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提起胡适、吴宓、陈寅恪、汤用彤等,大家则非常熟悉,而事实上,这些人都是梅光迪的同学或朋友,他们处在同一个时代,都是有名的国学大师、学派代表人物. 1909年,梅光笛在胡绍庭的介绍下认识了胡适,当时他们都只有19岁,血气方刚,胸怀大志.两人一见如故,相交甚欢,常有书信往来,要么探讨一些复兴古学、孔教、文学革命的话题,要么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知不觉,他们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学术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以至于后来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旷日持久的战争——“文言与白话”.  相似文献   

8.
王贞 《北京档案》2015,(9):48-51
抗日战争期间,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面对日寇铁蹄的肆意践踏,面对他们的疯狂掠夺和非人奴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奋起抵抗。八路军、游击队、民兵以及成千上万普通的老百姓深入敌后,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不仅将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更逐步使之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军民以保家卫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抗争精神,通过灵活多样的斗争方式,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出没于日军的周围,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给日本侵略者以猛烈的打击。  相似文献   

9.
字面的魅力     
半夏 《出版广角》2015,(7):36-36
说起来,音译是最简单直截的翻译办法,但凡遇到无法对应的,都不妨如此处置,并且天赋一种舶来的玄妙。尤其当外来的新思想新理念涌入时,音译总会流行。诚然,习惯表意的汉语对直截转写的音译,一向是撑拒的,所以许多当初落地时的音译,后来大都渐渐被意译的形式所替代,起码也要加上意译的成分,即便是那些原本没有的事象,譬如,德谟克拉西→民主,赛因斯→民主,德律风→电话,盘尼西林→青霉素,梵哑铃/怀娥铃→小提琴,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烟士披里纯→灵感。有趣的是,音译总是要受翻译者自身方音的影响,所以许多音译过来的词,用普通话念来,多有不合。譬如,恤(shirt),芝士(cheese),忌廉(cream),的士(taxi),引擎(engine),朱古力(chocolate),沙发(sofa),来复[枪](rifle)。  相似文献   

10.
盘点2008     
岁月其徂,一年又逝。每至此,难免生出许多的怀想眷恋、白云亲舍之情。回首既往,天边的闪烁,在于一本本使人陷入沉思的著作,如同沙砾中的金粉隐约耀眼,这是书籍独有的智慧,是坐在电视或电脑旁很难产生的,因为这种智慧,才使出版人的价值无愧地体现,这便是所谓的独有。再者,一个个令业者经久回味的观点,是心间荡漾的激情,这些观点的效应,或许要在若干年后方可显现,或许待转为其他的措施时方可物化。然而,最是那些曾经闪烁的星辰,却在我们的眼前划然陨落了,其实他们也都是普通的人,之所以轸念他们,皆在于他们以普通人的身份做出了不普通的业绩,除去他们非凡的业务,他们的力量来自他们的人格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推动文化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图书馆的文创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日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本文选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现状,发现图书馆跨行业的深度融合是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创新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可从人才培养、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加强与各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图书馆的文创产品创新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者象传》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书画特色藏品,记录了清代主要学者肖像及传记,是了解清代学者形象的重要文献.关于这套画册的缘起与生成、选录与编纂的标准、画成之后的刊印和发行、传播与影响等,在学术界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即在梳理时人与后人文献的基础上,尽可能厘清叶衍兰、叶恭绰等人编著《清代学者象传》的来龙去脉.《清代...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民民主权利意识和利用需求的提高,档案开放利用的宏观环境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国家档案局启动档案法修订工作以来,档案开放利用成为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档案法律法规在开放利用政策规定方面尚有需要完善之处。本文基于比较研究法选取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档案法律法规中涉及开放利用政策的规定,从主体界定、开放利用内容、开放利用程序和法律救济途径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对比,进而提出完善我国档案开放利用政策的建议,为学术界深化档案开放利用政策研究和立法者修订档案开放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放科学环境下国家科技文献发展战略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研究国内外科技文献建设情况,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做好前期战略研究。[方法/过程] 针对我国科技文献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国外科技文献建设的经验,总结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需求,提出我国科技文献建设的未来布局和发展规划。[结果/结论] 提出未来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重点方向:建成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国家科技文献基础设施和科技文献长期保存体系,确保我国科技文献可持续供给和战略安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开放知识服务系统,突破新一代科技文献智能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自主供给瓶颈;建成覆盖各类创新主体的国家科技文献协同保障服务体系,形成开放智能知识服务新业态;积极引领科技文献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并且,从5个方面提出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科普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科普智库建设的现实逻辑,指出专业科普智库缺乏,影响了支撑覆盖广泛的、庞大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的发挥。鉴于科普具有非常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特征以及决策影响的广泛性,提出了科普智库的定位和内涵等基本要素。根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分析了科普智库建设的人才、内容生产和考核评价三个关键要素,提出要加强对科普智库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科普智库需针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科普产业需求的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等开展前瞻性、长期稳定性研究,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在知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召开,研修班分“图书馆之未来”“图书馆业务构架与资源/平台/数据”“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分享”四个主题单元展开详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文章综合研修班嘉宾发言、主题内容的报告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与前沿研究,拟从图书馆目标定位的理论指导、发展转型的实践规划、应急体系的完善建设三个核心板块,集中呈现本次研修班的课程内容,探讨高校图书馆发展变革的趋势与转型之路,把握新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柴丽 《档案学研究》2019,33(2):111-115
档案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档案宣传工作通过深入挖掘档案史料,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对于建立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信息调查方法,对我国23个高等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建设现状中的各种藏书量等文献资源建设指标及其数字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藏书量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藏书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特色之一,存在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和资源共享不足、非医学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和外文文献资源较少等建设方面的问题,建议高等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建设改变建设理念,加大投入,加强数字化建设,并扩充非医学专业和外文文献资源的建设,以更好满足中医药院校的科研和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对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思政育人”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大思政的理念共识,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方法/过程] 在深入分析近年来高校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基础上,探索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思政育人”工作所面临的实践成效,并提出构建立德树人工作“四个矩阵”、建设“三全育人”多维工作体系、注重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四个联结”的实施路径。[结果/结论]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及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南京大学面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开展的思政育人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