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旗谱》是梁斌文艺创作的代表作,它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民经历的长期而又艰难的革命探索,作品不但展现了朱老忠由一个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士成长为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革命历程,而且艺术地还原了革命历史的原生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冀中人民的斗争置于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加以表现,并有意识地揭示了北方革命烽火同井冈山红旗的内在联系,因而使《红旗谱》成为表现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  相似文献   

2.
工农联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个“农民国度”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不得不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找到并确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之前,“城市中心论”是全党的共识,毛泽东也曾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中国革命发生了从城市到乡村的重心转移后,毛泽东辩证处理中国革命实践中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中国革命新道路得以开辟;也正是在探索这条革命新道路上的实践,给予了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植根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农民土地革命模式的探索,促成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确立。这条道路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它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有效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对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全面从严治党的语境、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语境以及探索长期执政的语境中生成的一个重大理论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我批评的革命精神、永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根本认识的集中体现。“自我革命”概念形成后,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建构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的推进体系,确立了自我革命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布局中的核心地位,开辟了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理论创造新道路和人类文明创造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姜友芝 《学语文》2013,(1):42-43
梁斌的《红旗谱》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自1957年出版以来很快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全国第一部优秀作品",新中国文学当之无愧的"里程碑"。同时,小说由于农民英雄朱老忠的成功刻画而被学术界界定为一部描写农民英雄以及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成为"十七年"红色经典"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同农民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民主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平赎买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它们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形式:即首先从农村开始,组织和发动农民,由农村包围城市.“三次农村包围城市”,充分显示了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表明:我们党什么时候正确地解决了农民问题,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反之就受挫折.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将马列主义建党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出中国式建党路子,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于民主革命时期,面对分散的农村环境,党员大都来自农民的复杂情况下,找到了着重思想建党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保持了党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本色,保证了中国革命沿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胜利。并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意笔人物画,经历了由古典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徐悲鸿是这场变革的伟大开拓者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巨人。他以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写实主义艺术主张,融汇中西,探索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中国化艺术手法,开拓了中国现代意笔人物画的发展繁荣之路。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道路在21世纪仍具有着指导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下,中国道路传遍寰球,道路自信响彻神州。那么,何谓道路自信?何以道路自信?这是我们在新时代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何谓道路自信何谓道路自信?也就是道路自信的内涵问题。要准确理解道路自信的内涵,必须将道路自信放到四个自信的总体框架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模会议,评选出了新中国第一代英雄和劳模。这一英模群体堪称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第一代英模。工人、农民和军人中的杰出代表——英模群体,开始变成新中国革命叙事的主角,他们开始成为新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启蒙者"和"布道者",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民间代言人。第一代英模形象不仅彰显着新中国对"劳动价值"和爱国主义的肯定,而且在新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中还具有了泛政治化的效果,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一个重要的符号象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本文就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不论是在建国前作为革命党,还是在新中国建立后作为执政党,都十分重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一基本原则。正是这一原则的巨大威力,使党的队伍保持着纯洁性和先进性,并且有很强的战斗力,从而保证了中共率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重温毛泽东的这一党思想仍不失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不断地探索奋斗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代中共领导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倾注全部心血,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使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强盛。这次“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门’这两次不同历…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决定着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国家的兴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高度重视农民问题,而要发挥农民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就必须重视农民利益。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为理论基础,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了内容较为丰富的保障农民利益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在中国現代文学史上,茅盾是一位塑造民族資产阶級形象最有成就的作家。从《子夜》到《清明前后》,茅盾历史地具体地真实地刻划了自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至抗日战爭时期民族資产阶級的生活面貌、精神面貌以及他們所走过来的道路,从側面显示了这一阶段中国历史的发展行程,对中国現代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貢献。在“五四”、第一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新文学創作大都以农民或小資产阶級知識分子为主人公,描写民族資产阶級的創作尚未出現。茅盾在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所写的长篇小說《子夜》是第一部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即有部分同志和地方组织开始注意农民运动,毛泽东就是一个杰出代表。他从党的成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大力从事农民运动,并对中国农民运动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总结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写下了多篇重要论著,为党领导农民运动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革命性贯穿于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革命与中国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衔接的连续性阶段。中国革命为中国改革"预留"了空间,中国改革在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得以继续推进。正是这种相互关联的社会变革,共同构建了中国道路的整体性和完整性。20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与改革实践显示,共产主义的理想性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动机都必须在中国道路的阶段性语境下实现和完成。基于此,中国共产党革命性和中国道路具有高度的逻辑自洽性,中国共产党革命性是贯穿于中国革命与中国改革之中的最为鲜明的历史线索。同样,新时代如何完成革命精神的坚守与中国道路的接续关照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涉中国道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地贯穿着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理论创新主线,因此其核心内容和整体构架表现出明确的社会革命向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被重新确认为一场伟大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互动机制得以重建.这一向度的理论创新将中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四大发展趋势。这四大趋势使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破旧立新、继往开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迫切地呼唤着教育创新,我们必须倾听这些呼唤,并积极地采取行动,从而...  相似文献   

20.
在呐喊声中探索道路——论《呐喊》的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呐喊》是鲁迅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学和现代现实主义的坚实的奠基石,收集了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等十四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看,《呐喊》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真实面貌,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现实,是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面镜子;但从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看,《呐喊》实际上刻划了鲁迅先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民族解放道路的轨迹,是鲁迅先生追求梦想的形象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