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他创立的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本文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置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下 ,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 ,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进行探索和研究 ,以追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构建了内容丰富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他的民生主义的精华部分,为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所发展.孙中山民生主义内容丰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开放门户以及民生社会主义等民生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介绍了孙中山关于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列宁关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评论,毛泽东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孙中山理论上和思想上的缺点的方法论观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可以归结为“重民”、“养民”的传统思路,不仅是这一概念的由来,还因为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关心国事民疾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性情是民生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更因为民生主义本质上是孙用中国的大同思想过滤各种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作为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最终归宿,民生主义的宗旨就是平等,这使我们看到无论是平均地权还是节制资本均出于孙对垄断的疑惧怕与防范以及对平等的向往,而在各种社会主义中他之所以选择了国家社会主义,其理由仍然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抑制私人势力的膨胀,在他看来私人经济的扩张必是贫富不均的渊获,而这是与他设想的目标背道而驰的。社会主义对孙中山的吸引力也基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设计的资本主义后的社会制度对分配平等、生产资料及生产管理的社会化的几乎相同的要求,这正好暗合了他的大同平等情怀,暗合了几代知识分子实现“佛氏涅磐、孔氏太平、耶氏天国”的终极性真诚幻想。  相似文献   

5.
以民族资产阶级为社会基础,以实业救国为核心内容,在融合了中国"固有思想"和"欧洲之学说"的基础上,孙中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基本内容的民生主义学说。这一学说有着强烈的对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诉求,同时却又带有严重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在近代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其中蕴涵着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给了当代国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如何评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阶级性的问题上,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赞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说”在分析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和评论其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基础上,对主题观点作出了新的论证和阐释,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从主观表现形式上看,确实被涂抹上了各阶级的色彩,似乎是超阶级的、但从客观实际内容来看,只能是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但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等同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虽然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文化资源,但在世界观、经济理论基础与制度设置等诸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水利思想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重视水利事业的规划与发展,并形成一套宏伟的战略构想。这包括对黄河及其支流的治理和开发,开浚运河,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和改良广州水路系统等。水利思想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民生主义的指导,而民生主义随着水利思想的发展而愈加丰富。孙中山关于水利建设的规划与设想为今人所借鉴,给世人以启迪。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水利思想与现实脱离,在当时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率先接触、学习、宣传、提倡社会主义。他的“三民主义”正是他接触西方社会、研读社会主义之后所得出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探讨孙中山与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这一问题,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认识革命先驱为推动革命的探索与奋斗.从而认识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先生为增进中国人民幸福,防止将来因贫富悬殊引起社会革命而提出的经济纲领,也是其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孙中山开放思想的核心是利用外资、外力和外国技术大力发展实业,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两极分化的弊端,国利民福,实现真正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