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纵隔是一种常见的子宫畸形,是引起女性不孕及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已成为治疗该病的常规方法。我院采用超声监视联合宫腔镜切除子宫纵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患者37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岁,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纵隔子宫,其中完全性纵隔子宫患者7例,不完全性纵隔子宫患者30例,12例有反复自然流产史。1.2仪器应用日本产TOSHIBA JUSTVISION 200型黑白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2.5~5.0 MHz。武汉产RF-BD-180型自聚焦宫腔检查镜及治疗镜,外鞘直径分别为5 mm、9 mm,术中微型剪,配备电脑显像系统。膨宫液为生理盐水。1.3方法患者术前均经盆腔超声、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查及宫腔镜明确诊断,确定手术的可能性。月经干净后3~7 d内手术,患者术前适度充盈膀胱,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阴部消毒铺巾,扩张宫颈,置入宫腔镜,行液体膨宫,膨宫压力为100~130 mmHg,待膨宫液与充盈的膀胱形成双项对比的透声窗,超声动态观察子宫腔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分析不同的子宫切除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理的影响,从而为将来选择最佳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2010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因子宫肌瘤在妇科住院的病人共120例,随机分为三组: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功能基本无影响,是目前需切除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活力碘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准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术前活力碘应用阴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子宫切除术加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患者78例,术前常规准备,其中30例术前行活力碘阴道准备并术后短期应用抗生素;48例术前用1‰新洁尔灭阴道消毒后置入氯霉素并术后短期应用抗生素。结果阴道残端出血、尿路感染及术后病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活力碘阴道准备用于子宫全切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病变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重塑子宫宫颈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对于我院2001.7~2002.12月子宫良性病变妇女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34例,与同期传统子宫全切术40例进行对照.结果: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成型为一个实体小子宫,对术后卵巢功能及妇女心理影响小.结论: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重塑子宫宫颈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优点、适应症、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42例因患子宫良性病变、且为非脱垂子宫的患者,在我院妇科实施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术前子宫正常大小6例,子宫增大但小于12周28例,子宫大于12周8例。既往有手术史者10例。同时行附件切除术3例,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对子宫大于12周者采用子宫对半切开法、子宫分碎法及肌瘤切除法。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出血量100ml,术后体温高峰均在38.0℃以下,平均住院时间是4.5d。结论:对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者实施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腹部无疤痕,切口疼痛轻,康复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6例CS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误诊为宫内孕行人工流产或引产.术中发生大量阴道出血,复查超声明确诊断.该5例患者经宫颈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有效,术后辅助药物MTX治疗.1例治疗前诊为CSP用MTX治疗后B超下吸宫,未发生大出血.6例患者均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时早期必须超声检查并特别注意CSP.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无条件行UAE时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超声监测下清宫术+必要时经宫颈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的优越性。方法:120例患子宫良性病变行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子宫良性病变腹部纵切口传统式子宫切除术120例对照。结果: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较传统式子宫切除术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方法对18例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占产科子宫切除的33.3%,是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本文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063%。其中,剖宫产发生率0.149%,经阴道分娩发生率0.017%。其中有2例留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无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5.3‰。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降低剖宫产率,防治产后出血,可显著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适时切除子宫,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 5cm出现异常行剖宫产术 ,不同子宫切口对术中大出血、子宫切口损伤等并发症、娩头困难致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对 189例活跃期宫口开大≥ 5cm出现异常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下段纵切口术中大出血率 6 .93% ,子宫切口损伤 0 .99% ,新生儿窒息 1.98% ;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大出血率 2 0 .4 5 % ,子宫切口损伤 6 .81% ,子宫切除术一例 ,新生儿窒息 15 .91%。结论 :产程活跃期宫口开大≥5cm剖宫产手术横竖切口各有其优缺点 ,但笔者认为以子宫下段纵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我院对1990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27例进行了分析,其发病率占同期妇科腹部手术的11.1%。发病年龄以31—45岁居多,占8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并非特异性,常被误诊.我院术前误诊率为57.15%;故提出应提高诊断率.本文对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上升与人工流产的广泛施行有一定关系,此外,还与宫腔操作史等有关.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在治疗上手术可做为主要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变轻重,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盆腔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常认为血流缓慢、静脉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高是促使本病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该病常在手术后第 2周内发病[1] .我院近 6年来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共 13例 ,现就其有关治疗及预防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子宫切除手术 15 39例 ,术后并发DVT13例(0 8% ) :本组年龄 4 5~ 76岁 ,平均 5 5 6岁 ;体重 5 1~ 75Kg ,平均体重 6 5 2Kg ;原发病为子宫肌瘤 10例、子宫内膜癌 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腺病…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瘤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为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新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为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成功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7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未生育3例。1.2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 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动脉导管鞘,将5F Yashiro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主干末端,造影证实后,以PVA颗粒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肿瘤血管未见显示,主干保留。术毕拔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3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经过精心护理,9~10 d后出院。出院后随访:6例患者第2个月有正常月经来潮,1例患者第3个月月经来潮,7例经量均正常;5例痛经消失,2例痛经较术前减轻;7例患者盆腔B超示子宫腺肌瘤声像均消失。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型诊疗技术尚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腹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施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5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结果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54例,术中出血平均80ml,平均手术时间100分钟,平均住院日5天,无1例中转开腹,1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损伤,余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无手术瘢痕,可作为临床选用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要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期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并可控制,最大优点是避免或减少子宫全切术的几率,适合于无生育要求和已近绝经期要求保留子宫的腺肌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标志物CA125,CA199,CA153含量,探讨其能否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中的一项检测指标.方法对103例子宫恶性肿瘤治疗前检测血清中CA125,CA199,CA153含量,部分患者治疗后追踪检测血清中CA125,CA199,CA153含量.结果治疗前血清中CA125,CA199,CA153在Ⅰ、Ⅱ期子宫内膜腺癌及腺鳞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P<0.01).肿瘤切除后,CA125,CA199,CA153转为阴性,肿瘤复发或转移时标志物又复阳性.结论CA125,CA199,CA153的检测有助于治疗效果的评价、病情监测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51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肉瘤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随访进行统计,了解其预后有关的因素,为提高子宫肉瘤的诊治水平提供临床资料.[HTH]方法:对1998年4月-2005年11月之间我院手术的51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等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1例病例中术前共确诊21例,其中MMMT确诊9例,术前确诊率较高,(P<0.05).各组织学类型间的术前诊刮确诊率无差别(P>0.05).51例子宫肉瘤患者I期28例(55.0%)、II期9例(17.6%)、III期10例(196%)、IV期4例(7.8%),各个组织学类型在各个手术病理分期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率为90.6%(48/53).3年生存率为74.5%,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子宫肉瘤发病年龄跨度大,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总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体位摆放及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性.方法:对241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体位摆放及护理进行总结、探讨.结果:由于科学、合理的体位摆放减少了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2019年4-10月入院并接受问卷调查孕妇453例:剖宫产分娩218例,其中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分娩117例(病例组),其它指征剖宫产分娩101例;阴道分娩235例(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束后,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并运用该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孕妇倾向的分娩方式、孕妇配偶倾向的分娩方式、孕妇其他家人倾向的分娩方式、提前住院待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孕妇倾向的分娩方式、提前住院待产。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孕妇倾向的分娩方式、提前住院待产。加强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宣教和孕期管理,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导和鼓励孕妇阴道试产,提高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将有利于降低我国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迅速增加,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逐渐增多,分析瘢痕子宫对孕产妇的影响,对201例瘢痕子宫的孕产妇资料结果,发生瘢痕子宫的原因为前次妊娠行剖宫产及子宫肌瘤核出术,剖宫产手术指征为“过期妊娠、羊水过少、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异常胎位、头盆不称”.子宫不全破裂及腹膜大网膜、肠管、膀胱、附件等粘连均为剖宫产所致,剖宫产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结论,提倡阴道分娩,减少剖宫产及再次剖宫产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危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