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课题:粤教科技版《弹力》 一、学习目标 1.能从实验中记录的现象归纳出弹性、弹力的概念; 2.能举出多个弹力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并说出判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形变。 2.理解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什。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托力是弹力,能在力的陶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嘲出它们的方向。 4.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抓住瞬态发生前物体的受力情况及瞬态发生时各力的相应变化情况,并用牛顿定律来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2类弹力的研究即:1)不町伸长的细线上的弹力变化的时间叮以忽略,故其中的弹力可发生突变而称其为“突变弹力”,2)轻弹簧、橡皮筋的两端均连接有物体时,其中弹力变化的时间较长而不可忽略,故其中的弹力称为“渐变弹力”;  相似文献   

4.
1 弹力的产生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叫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一要有接触;二要有弹性形变(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易错类型一:不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力的产生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之间有弹性形变.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条件,若无接触,也就无弹力可言.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 本课教材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1.认识物体的弹性,建立弹性、弹力的概念。利用典型材料,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物体进行感知,通过捏、压、挤、拉等动作,体会这类物体的共同属性:在外力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总结出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感受形变物体的弹力。  相似文献   

7.
力和机械     
第一讲弹力 一、快乐点击 知识要点1:弹力(重点)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如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2.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其次,接触处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相似文献   

8.
一、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弹力的定义是:发出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要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2物体发生形变。凡是由于拉伸形变所产生的力都叫拉力或张力,凡是由于压缩形变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张克黎 《甘肃教育》2009,(23):54-54
在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弹力可以理解为弹簧的弹力、绳子的弹力、杆的弹力、支持面的弹力、连续物体之间的弹力.首先我们要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一定是系统,可分为四种情况:单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多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单个物体与弹簧(或绳、杆等)、地球组成的系统;多个物体与弹簧(或绳、杆等)、地球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认识弹力     
弹力知识点涉及到弹力的产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弹力的实验探究。虽然弹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但是因为它并不直观,我们面对弹力问题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判断。因此,我们对于弹力的产生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大小、形状会发生变化,这叫形变,如图1所示。有些  相似文献   

11.
分离的临界     
两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 (1)两物体间弹力为零; (2)两物体的加速度、速度由相等变为不相等  相似文献   

12.
一、理解与辨析1、弹力的有无与方向判断(1)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形变.接触是条件,形变是本质.有弹力一定有接触,有接触并不一定有弹力.(2)判断弹力有无的常用方法——假设推理:假设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弹力,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推理,然后与题设条件进行比较,进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弹力是谁发生形变引起的弹力是表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这里可对弹力概念进行细化分解为:A物体使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B物体要恢复原状,而对A物体产生的力。因此,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  相似文献   

14.
1 动力学中的瞬态问题 抓住瞬态发生前物体的受力情况及瞬态发生时各力的相应变化情况,并用牛顿定律来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2类弹力的研究即:1)不可伸长的细线上的弹力变化的时间可以忽略,故其中的弹力可发生突变而称其为"突变弹力".2)轻弹簧、橡皮筋的两端均连接有物体时,其中弹力变化的时间较长而不可忽略,故其中的弹力称为"渐变弹力";但当将轻弹簧、橡皮筋剪断时则其中的弹力必立即突变为0.  相似文献   

15.
虫虫总动员     
《红领巾》2012,(7)
小帮手:锡纸、弹力绳或皮筋、棉纸、彩纸。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弹力方向的判断 ,在实际操作中 ,让人感到比较困难 .本文从弹力方向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说明 .1 .面面、点面接触产生的弹力 :存在于两个直接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 ,垂直于接触面 ,指向受力物体 .如果接触面为曲面 ,则垂直于该处的切面 .例 1 如图 1所示 ,球面光滑 ,其它接触面不光滑 ,杆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杆所受的弹力方向 .  分析与解答 :由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 ,在图 1中A、B两处有弹力存在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指向受力物体 .在A处 ,由于是曲面 ,所以弹力方向垂直于切面 ,背离球心 ,指向杆 ;在B处 ,是点面接触 ,垂直于地面 …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不难看出,高考考查相互作用的分析和应用时的题型相对比较多样化,既有选择题也有实验探究题,还有综合计算题。题型一:选择题(一)弹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1.弹力方向的判断。(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判断。2.弹力大小的计算。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或胡克定律都可以来计算弹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蒋鹏娟 《考试周刊》2013,(86):128-128
本文对弹力的产生:在物体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不管是发生弹性形变还是非弹性形变,物体都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会对与之接触的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并对支持力和压力是否属于弹力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一 第一章部分 力 一、单项选择题 1.均匀重球靠在两个光滑平面的连接处,如图1所示,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尸、与侧面接触点为心,那么球的受力有:() A.重力、水平面尸处和侧面心处的弹力.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5.弹力和摩擦力都是发生在两接触物体间的力,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相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相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C.有弹力的两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D.有摩擦力的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6.如图3所示,图1 B.重力、水平面尸处的弹力, c.重力、侧面口处的弹力. D.水平面尸处和侧面心处的弹力. 2.地面上的物体均…  相似文献   

20.
《用橡皮筋作动力》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二课,这一课的重点是介绍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