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澳大利亚进修期间,我曾有机会参观过几所学校,并且与那里的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座谈。澳洲中小学教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个性培养。在此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2.
我来澳大利亚读书也算有段时间了,但朋友陈诚问起我澳大利亚的教育情况时,我居然很茫然,身在其中居然对它不了解。所以我请教了我的老师Mike和Asher,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教师。  相似文献   

3.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感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是班主任工作之本。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做了不少尝试,特别是“后进生”,成为我关心的主要对象。我努力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在他们出现错误时,不歧视,不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注意发掘他们的优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爱”的雨露滋润下,达到使他们转化的目的。一、严中有爱,给“后进生”以宽容刚入中专,同学们开始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独立生活,但不少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一遇到不如意的事,自觉性较…  相似文献   

4.
任定保 《江苏教育》2008,(11):53-53
一位朋友告诉我,最近他们学校喊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口号,同时也出台了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措施——《教师考核方案》。该《方案》订得非常具体,比如要求教师上班需签到,课间应巡视,教案书写要有固定的模式,作业布置要注意作业量限制;对教师每学期上几次公开课,写几篇教育随笔,什么时间不准上网聊天等凡是教师在校该做的事情,几乎都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鸡汤”乃很好的营养品 ,“心灵鸡汤”则是使心灵得以滋补、润滑的灵丹妙药。那么何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呢?我认为就是教师 ,尤其是教师的期待与分享。作为一名教师 ,我深深懂得———“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人生当中最高的学位是高尚的思想品格 ,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 ,这才是教育的最高成就。一天 ,当我兴冲冲地迈进教室门时 ,从我眼前闪过几个身影 ,眼前只留下了讲桌上的一团抹布。我没说什么 ,环视了所有的同学 ,有的在抿嘴笑 ,有的在窃…  相似文献   

6.
不久以前,我曾经出去转了一趟,也看了几所小学校,并和一些教师谈了话,开了座谈会。他们对工作很勤恳、热情,对小学教育事业很忠心,这些都是很好的,值得赞扬的。但是,在我和这些教师们接触的过程当中,发觉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商量。是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李多 《青年教师》2004,(2):18-18
我曾有机会与许多外籍教师工作过几年,他们分别来自英、美、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分别教授我国的中小学的各个学科。我的几个弟妹移居加拿大,也使我对西方中小学教育有所了解。因此,想就对中国加入WTO后,中小学教师探索新教法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校教育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人文关怀、爱心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为之不断努力探索着和认真实践着。然而,相信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会和我有同样的尴尬和困惑:为什么有的学生教师倍加关怀、悉心辅导,他们反而更加落后,一路滑坡?为什么有的后进生经过一两年的转化,仍没有多大起色?为什么教师对学生倾注了大量心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进生却在逐年增加?前几天看苏州电视台《社会传真》,有这样一则报道:新学期开学之初,江苏省吴江、太仓等地的政府领导结对帮困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他们一改以往由受助学生上台领取钱物并…  相似文献   

9.
正我怀着"身许校园、甘育桃李"的心愿,学校毕业后步入教育生涯,在教师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岗位上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期间,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付出了很多艰辛,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我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们很懂礼貌,也很懂得感恩,常常在下晚自习时会悄悄给我送上几个包子、一包方便面或其他小点心;他们甚至常常放学后主动送我一程,我委婉谢绝,他们会说:"我们只想和你走  相似文献   

10.
罗刚淮 《师道》2011,(6):23-24
经常被一些学校邀请参与教师的座谈会,座谈话题也常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他们常让我谈谈专业成长的经验,因为在不少老师看来,我几乎成了看得见的"神马"——一年公开发表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你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1.
<正>新教育的改革使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改革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体,教师担任学生学习的辅助,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笔者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教师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他们在黑板上表  相似文献   

12.
<正>做大学教师有一个优势,是比中小学教师更容易发现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听到我这样说,一定会有人不以为然。我都能猜测出他们不以为然的原因多半是我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中小学教师每天生活和工作在中小学。那我只能说,他们的不以为然完全是感觉主义认识论肤浅的表现。如果他们的认识具有可靠性,那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苏轼就是个糊涂虫。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特色教师?笔者认为,特色教师就是在教育思想、教学技能、教学风格、教育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有一项或者几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且取得明显成效的教师。对于广大的普通教师来说,要求他们都成为名师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培训引导,让大部分教师发挥出  相似文献   

14.
“无痕”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思维品质。“‘无痕’的教育”有这样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当教师自身以一种品质、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情绪面对学生时,让学生产生一种熏染,一种无言的感动,一种无可名说的感悟。这样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一文中说“一旦我的学生觉察到我想要培养他们的品格时,我恰恰就会受到那些明显表现出真正独立品格的学生们的对抗:他们不愿听任自己被别人教育,更确切的说,他们不喜欢别人想要教育他们的意图。”这段话道出了一个真谛,说教式的教育,惩罚式的教育,玩弄…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教师:他们常常把自己班内那几个所谓"成绩好"的学生挂在嘴边,津津乐道,认为他们是最优秀的学生;而谈到其他的学生,马上就会来个180°的大转弯,态度冷淡甚至鄙夷,认为他们表现一般甚至一无是处。总之他们有这么一种片面的认识那就  相似文献   

16.
岁月如梭,云卷云舒。当我忙碌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的时候,我们的"国培"旅途也即将结束。在参加培训的日子里,有几分充实,有几分快乐,也有着紧张而忙碌之后的劳累。时间在学习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我被"国培"平台里的专家和教师们吸引着、促进着。每天走进"专题讲座",倾听专家讲述语文教学策略,让我对语文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感悟他们的思想方法,让我感到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常常带给我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走进"互动对话",聆听专家与优秀教师的研讨交流,教师们面对面地与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在一所初中,我听着几位仅有几个月教龄的新教师聊着“为师”的感受。一位说:“蛮开心的,特别是当有些学生主动与我说话时,直觉告诉我他们喜欢我。”一位接着又说:“那些学生可喜欢我们了,只要他们知道双休日我们住在学校,即使不上课也会往学校跑,到我们的寝室来。”这时,有一位说了自己的另一番感受:“学生真的对我们这些新教师很好,可我不知道把握怎样一个度来回应她们。看看自己身边的‘老教师’很少有像我们这样做的。如此‘亲密’下去,我还会有教师的威信和威严吗?”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我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那时的我也和许多新教师一样,既饱含激情,又充满困惑。在这段不算很长的经历中,最令我沮丧的是孩子们的调皮不听话,他们在我面前和其他教师面前的表现截然不同。不管我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不配合,最后搞得全班一团糟。这是为什么?孩子们在我面前为什么会这样?是我的教态不好?是我的能力有限?我迷惘,我困惑。在我离开幼儿园到大学深造后,我终于在大学的课堂里,在理论书本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孩子们有一种“限度检测”心理,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在新教师面前常会表现出某些“失控行为”。儿…  相似文献   

19.
一、“成功教育”的精髓 “成功教育”是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海京取得巨大成功的法宝。其精髓是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以及帮助每一个学生去获得成功。 我们的学生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一个教师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培养出几个高材生,而更重要的是帮助“差生”成功,帮助全体学生成功。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 许多老师都有这种体会:尖子好出,差生难抓。教师即便在他们身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甚微。有时确实令人十分沮丧。我也曾怀疑过刘校长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潜能”这论断的正确性。同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我一样教,别的同学能学好,他们却学不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位美国女教师的一堂历史课。 她首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周五的早晨,几个同学的书包柜受到了教师的无理搜查,虽然他们很不开心,因为这属于他们的私人空问。但教师告诉他们:“我是教师,我拥有这样的权利,你必须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