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行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是解决投入有限与规模扩展矛盾的必然趋势,此举对研究生个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教育结构公平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推行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是解决投入有限与规模扩展矛盾的必然趋势,此举对研究生个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及教育结构公平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指出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遭遇的诸多困难并分析了原因:对实践能力的目标定位存在偏差;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相适应;学位论文写作沿袭学术性论文的模式;实习基地的建设得不到有关单位的支持等。为有效落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提出了相应对策:应把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界定为有理论深度的实践;努力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学位论文写作应指向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还应致力于建设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体。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存在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和研究生类型的多样化问题,文章在分析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探讨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的内、外环境因素,提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是重视培养机构在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管理核心作用、有效途径和措施,以及实现培养单位、政府和中介评价机构的三方共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改革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问题争论很多。焦点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去实现。要有效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就必须辩证思维,找准切入点;寻求有效途径,选择最佳培养模式,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社会需要的高职教育。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三种观点。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三种观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铸造人格。其实这是国内学者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总结出来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职人才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元山  张捷 《职教论坛》2000,(12):30-31
一、高职人才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高职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定位。高职人才教育培养的指导思想应该确定在能力本位上。这里的能力本位涵括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两个基本点。就是要强化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据此,我们认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定位为: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传授知识为手段,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发展个性为特色的新模式。  2.高职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中应处理好的3个关系。①知识…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是教育的焦点问题,也是教育领域需要进行较大转型提升的地方,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是根本保障。基于国内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对研究生教育的系统研究,对研究生教育提出“四位一体”动态循环教育培养体系,从基本条件、过程监控、结果保障、持续改进这一动态闭环循环系统论述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探讨从培养单位、政府、社会、研究生和导师等方面进行教育质量体系建设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的研究生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式发展新要求,提出军校研究生教育应科学统筹好六个关系:在教育理念上,科学统筹“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关系;在培养目标上,科学统筹“学术能力”与“工作能力”的关系;在培训模式上,科学统筹“自我培养”与“联合培养”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科学统筹“系统学习”与“专题研究”的关系;在施教方法上,科学统筹“单向传承”与“互动交流”的关系;在育人环境上,科学统筹“课堂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本文剖析了加强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需要的管理机制的一些基本条件和措施,强调应充分把握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以研究生创新教育为主线,不断加强和改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强研究生教育的配套措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缩小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现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将企业引入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之中,是改革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背景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虽然当前高校的教育制度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讨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要求重视导师制度和学生特点、注重教育培养过程的严格。在新工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求研究生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自身对于创新的要求,以达到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重视不足、机制不合理、人力投入不足的问题。明确导师责任,党组织建设、研究生教育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三线统一,以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医生研究生的道德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新增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存在着低层次办学基础与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管理经验欠缺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模仿学习与创新要求的系列矛盾。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以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新增硕士单位解决上述矛盾并实现人才培养转型任务的根本途径;而在规范的基础上同时采取必要的创新措施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则是新增硕士单位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关系出发简述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问题以及英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如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重视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等。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职院校应培养既有较高理论素质,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对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实施能力本位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并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能力本位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有代表性的分别是知识本位、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知识本位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和结构,凸显教育的工具化价值;学生本位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命活力与个性发展;社会本位认为课堂教学应服务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标。一、基于时代诉求,彰显价值取向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知识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职人才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职人才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高职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定位.高职人才教育培养的指导思想应该确定在能力本位上.这里的能力本位涵括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两个基本点.就是要强化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在性质上归属于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实施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教育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学术研究。从内在逻辑来看,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然逻辑;精英教育的定位是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性质上的实然逻辑;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中的过程逻辑;导师负责制是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逻辑;将研究生阶段设置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阶段,是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层级设置逻辑。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研究生创新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我国传统教育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国外校企合作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进而提高研究生质量,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推行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辉 《考试周刊》2009,(34):202-202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职业院校应牢固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渗透创业教育文化和专业技能,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建立以职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