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技术跨越概念与标志界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智 《科学学研究》2006,24(3):364-367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技术跨越概念研究基础上,运用科学研究中的种差界定方法,对技术跨越进行了严格的概念界定,给出了包含技术跨越主体、目标、行为特征、结果标志的技术跨越定义。并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关键指标,建立了可以量化判定的技术跨越标志的指标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对技术跨越理论研究及标准判定、技术跨越战略制定与实施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技术跨越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跨越的难度与路径分析,对技术跨越的模式选择与实施策略具有前提与基础作用。本文从技术跨越影响因素入手,对技术跨越的难度与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技术跨越系统的演化,技术跨越的影响因素将交替成为主导因素:直接路径的技术跨越难度最大;沿着领先者走过的路径难度最小,但不能够实现跨越;而围绕技术跨越的目标主轴与主导因素,以具有一定夹角的螺旋路径实施跨越,则难度相对较小;技术跨越的顺利实施,还有赖于管理的协同。因此,技术跨越应采取技术———管理双螺旋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系统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研究是技术跨越研究的核心内容。技术跨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技术跨越过程及其系统特征,即非线性、突变性和振荡性。并在建立企业技术跨越过程整体观模型基础上,用具体实例对技术扫描、技术跨越的突破点选择、技术创新和积累后的临界点突破等企业技术跨越过程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跨越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范畴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对跨越这个基本范畴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便为深入研究跨越式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借用运动学的原理,界定了跨越、跨越式发展、技术跨越、管理跨越、资本跨越等基本范畴,提出了“跨越”的根本属性是“加速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白东晖 《今日科苑》2010,(4):115-115
电力线路跨越施工工序复杂、被跨越物种类繁多、安全隐患较大,本文结合包西铁路电力迁改施工,通过搭设跨越架、强化组织施工的方法对高等级线路跨越既有铁路、公路、电力线路的施工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20KV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交叉跨越的问题,如果不能控制交叉跨越施工质量,整个输电线路施工都将会受到影响。首先对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要求进行了介绍,其次对220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220KV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施工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的逻辑模型及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技术跨越是在整个产业层面进行,因而政府在推动产业技术跨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政府制定促进产业技术跨越的系统政策对产业技术跨越的实现尤为重要,但已有的研究中时这个问题较少涉及.给出了产业技术跨越政策基于内在关系的逻辑模型,并且就产业技术跨越的政策体系做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化进程来看,许多国家的经济赶超都是凭借技术跨越来实现的,如今正值信息技术革命时代,后进国又拥有了凭借技术跨越来实现经济赶超的机会。通过对技术跨越内涵和条件分析,发现山东省已经具备了实施技术跨越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山东省经济的腾飞,实现科技强省战略目标,必须尽快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初步探讨了山东省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措施,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姚志坚  姚婕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20-127
技术跨越的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跨越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型技术跨越和技术能力发展轨迹,并进行了综合案例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以引进模仿吸收为核心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两种技术能力积累模式。技术能力的积累体现出一个成长型的轨迹,这实际上是成长型技术跨越的机理所在。而在对浙大中控的案例研究剖析中进一步发现,协调的技术能力积累、技术融合和自主核心技术对技术跨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新 《科技风》2011,(20):156-157
跨越110kV及以上带电线路施工,大多采用搭设铝合金跨越架跨越施工。330kV锦宁铝厂~枣园变送电线路跨越关桥220kV线路采取利用辅助横担架设无跨越架跨越系统跨越带电线路施工。该方案施工工艺简练,施工工效高、效益好。文章介绍了此种跨越架的适用范围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韩丹 《科教文汇》2011,(23):64-64,87
文章通过分析曹操手下幕僚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几个事例,论述了荀彧在口语交际、听说和书面表达方面的卓越能力,从而总结出了成为一名优秀秘书所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伍翔 《科教文汇》2014,(8):209-210
生命意义缺失是导致大学生轻视生命、产生心理问题和自杀行为的重要原因,从生命意义视角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开展生命意义教育,可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丰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蒋臻 《科教文汇》2011,(18):31-31,66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的自杀事件不断增多,生命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须关注及着手解决的问题。开展生命教育须做好足够的准备,建立生命教育开展的平台,进而促进生命教育价值的实现。本文阐述了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校生命教育的对策,为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晓坤  宋广文 《科教文汇》2011,(7):167-169,191
现代生活崇尚科学与效率,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忽略了作为独特、完整的人存在的精神与心理上的需要。个体由于缺少生命意义而导致的“存在空虚”致使自杀行为日益增多。加强生命意义及其对自杀态度与行为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侯晨辉  曹婧 《科教文汇》2012,(27):154-15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进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测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谢章明  解登峰  刘征宇 《科教文汇》2014,(10):93-93,101
通过心理传记学研究探讨曹操的主要人格特点。采用人格形容词评定法和心理传记分析法,结果表明曹操具有“机智勇敢”、“乐观开朗”、“赏罚分明”、“目光远大”、“奸诈狡猾”、“残忍狠毒”六大人格特征。通过对该评定结果与收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相互印证,分析曹操人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Open studios是一种艺术交流方式,在欧美国家十分普遍,无论是艺术家自己还是参与此活动的参观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其经济生活或是精神生活都会有所改善,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以及学习艺术乃至非艺术的学生,本文通过对这种艺术交流形式的介绍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的阐释,来思考我国的艺术类本科生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际海 《科教文汇》2011,(17):104-105
善写战争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杰出成就,全书120回,共写了40多次战争。作者善于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写各具特色的战争,其中所表现出的战术思想多与明末清初编写成的兵书《三十六计》不谋而合,而《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运用当属赤壁之战,作者就如同一个深谙兵法的战术大师,奇谋妙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赤壁之战中所采用的计谋来说明其战争描写的成功和精彩之处。《三国演义》用了八回篇幅(42回~50回)写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曹操在统一北方、占据荆州之后,调集83万大军顺江南下,追击刘备,兵锋直指孙权,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曹操,《三十六计》的战术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传承理论视角看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长玉  左美云 《科研管理》2017,38(8):134-142
代际知识转移是保持组织知识持续性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年长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是启动该项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基于传承理论的视角,本文提出"被需感"、"印记感"和"人生意义"需求是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的三个重要前因。通过对219份样本数据的PLS分析,本文发现"被需感"需求会对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产生积极影响;"印记感"需求对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没有直接作用,但会通过"被需感"需求的中介对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产生积极影响;"人生意义"需求不仅对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产生直接积极影响,还会通过"被需感"需求的部分中介对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产生间接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年长员工为什么愿意转移知识给年轻员工?"这个问题,且能够对代际知识转移理论和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俞娟娟 《科教文汇》2013,(19):98-98,102
作为全书开篇序幕的重要部分,《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展露出了这部古典小说语言运用的崭新境界。在这一回中的很多细微之处,曹雪芹通过一系列颇有意味的副词的调用彰显出其文学语言大师的炼字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