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静 《科技风》2012,(20):235
传媒公信力指的就是:通过传媒或者其提供的信息产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赞美的程度,是传媒能够获得的大众信赖的能力。这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传媒业的全球化和市场化,我国的传媒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出现了诸如传媒人员职业道德丧失,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等一系列问题,传媒的公信力正在不断的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作为党执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传媒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舆论,增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虚假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它作为一种公害早已引起新闻界内外的不满和愤慨。虽然,虚假新闻与新闻报道总量相比,数量微乎其微,而且是偶然地分散地出现,但杀伤力颇强,危害甚大。但是新闻报道一旦失实,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给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有时还会给被报道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本文简要概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同时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防治虚假新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虚假新闻的扩散进行有效的遏制。让受众重新认可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刘琼  张燕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5):130-131
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和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中,现代电视传媒肩负着如何将大众文化转化成精神食粮、被广大观众广泛接受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电视传媒要严格履行公共责任、做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倡导关爱,弘扬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现代电视传媒要倡导和谐价值,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发展,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5.
黄可心 《情报科学》2003,21(4):347-348
科学的有效传播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重要途径。现代传媒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媒形式,承担着更为有效的科学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黄鸿平  袁劲松 《科技广场》2007,(10):113-114
通过对由企业内部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发现搞好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是关键,会计人员具备诚信、独立、公正、自律的了中业道德,对搞好会计工作,确保会计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诚信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下去的基本保证。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诚信的缺失。近年来社会上暴露的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的案例,使会计职业道德受到严重质疑,从重塑社会诚信角度探讨如何规范、完善会计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8.
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敏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153-154,15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虚假的会计信息等问题严重干扰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由此引发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本质和内容,深入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治理措施。加强法制宣传和执行力度,优化会计执业环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建立会计行业内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在新形式下加强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促进图书馆的教育创新,促进图书馆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做假账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改进的CODA模型来分析研究个体观点可信度及倾向性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模拟并揭示群体观点极化的演化条件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高可信度(ρj=0.7-0.9)演化情况下个体最终形成集群,而低可信度(ρj=0.2-0.4)个体观点呈现分散状态。高、低可信度的差值越大,网络观点演化效率越明显;高可信度个体推动了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而当低可信度值低于0.2时,也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群体极化的现实效应,针对高低可信度的演变边界,提出了网络舆论的干预方案,防控网络群体极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来自4大类调研对象的339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舆情传播与舆情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由舆情主体、传播方式、舆情受众等变量所构成的舆情传播对舆情风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对舆情信息动态监控、对舆情传播主体进行有效引导、根据舆情传播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结合舆情受众特点开展疏导工作等建议,以期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重大项目信誉提供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邵雷  石峰 《情报杂志》2022,41(2):65-70,56
[研究目的]域外势力操控网络社交媒体,影响网络环境和政治生态,挖掘分析域外势力操纵网络社交媒体行为,据此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以提升舆情事件处置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研究方法]采用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开源情报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层级分析、中心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结构化特征分析,剖析域外势力操控网络社交媒体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路径。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判断政治机器人操控社交账号的行为策略和特征。[研究结论]域外势力利用虚假公司注册网络社交媒体账号并操控政治机器人开展虚假舆论宣传。应利用大数据建模建立关键信息数据库,监测管控高危账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识别和应对政治机器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用户的信息行为对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借鉴"用户画像"的思想,提出了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的概念,围绕人类动力学研究视角构建了在线社交用户的舆情画像模型,最后从舆情信息传播的时间间隔分布、活跃度分布、时间间隔重标度、交互热度、阵发性和记忆性等方面对在线社交用户信息传播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可全面揭示其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实现对用户基本信息与舆情传播信息的有效收集、有效识别与定量分析,从而为网络舆情生态环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华 《现代情报》2016,36(12):164-169
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不仅有助于发展与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交媒体舆情监控、社交媒体搜索、社会化推荐等方面的效果。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社交媒体信息研究、信息可信度研究、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指出国内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评估研究存在的研究面窄、定性研究多、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提出应对中文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进行系统研究、进行自动评估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发挥舆情监测分析功能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显得十分重要。进入资讯时代,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进一步显现,这种影响表现为舆情成为政府了解民意、听取民声的重要渠道,但也可能因为舆情影响而扭曲决策,或因对舆情应对失当而损害政府公信力。因此,对舆情的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和妥善处置,考验着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本文着重研究图书馆在舆情监测分析中的服务现状,进一步就发挥其作用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导向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穆祥望 《情报科学》2007,25(11):1640-1645
在网络媒体环境下,舆论呈现出主体分众化、内容多元化、传播快捷化等特点,政府舆论导向失灵,引发了主流舆论被边缘化、舆论失范等问题,并危及我国的执政理念和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应根据网络媒体环境的特点,从疏通信息渠道、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发挥“议程设置”功能、转换“把关人”角色以及发挥传统媒体优势等五方面入手,完善舆论导向功能,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维护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舆情事件在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互动性与广泛性等特征催化下,风险不断上升,对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鉴于网络舆情风险是多因素互动的结果,从舆情信息扩散效率、舆情主体传播能力、网络媒体作用水平、舆情受众共鸣程度等模块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舆情敏感度、主体活跃度、媒体影响力、受众参与度等变量与网络舆情风险存在较强互动关系,能够对后者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移动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健康信息可信度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过程]借鉴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Hilligoss提出的整合信息可信度评估框架,基于用户感知视角,结合社会诚信现状引入社会背景维度构建健康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模型,以微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对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的影响不大;健康信息接收者的自身特征会影响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的感知,从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感知;社会背景对健康信息接收者自身特征有显著影响,其次是健康信息媒介的可信度和健康信息源的可信度,对健康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潘莉 《科教文汇》2011,(18):163-163,181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其原因有学校内部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多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