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出发,对该小说进行"反东方主义"解读,发掘作家笔下正面的中国形象,探究作家运用东方元素的必要性,指出我们对该作品乃至美国华裔文学同样存在曲解与误读,应当对华裔作家予以谅解,并通过了解华裔文学,达到反思并重述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蝴蝶君》的评论比较多,但大多都是运用"东方主义"理论来解析的.有的研究者认为《蝴蝶君》不仅是对《蝴蝶夫人》中男女关系的倒置,更是对东、西方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的惊人倒置,这显然是对"东方主义"理论的误用.本文试从华裔作家的背景和多元文化的立场反驳上述观点,从而做到对"东方主义"的再阐释,重新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3.
从东方主义的角度看,《蝴蝶君》对东方女性刻板化印象的解构具有重要意义。在"东方主义"无意识地影响下,身为华裔作家的黄哲伦还是没有能够摆脱对"东方主义"的暗合,或者说建构。东方主义所特有的字典编纂式和制度化的强化效果,使黄哲伦的个人思考无法摆脱东方主义的知识机制,因此他的剧作有东方主义的痕迹甚至在某些方面无意识地建构了"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主题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研究了汤婷婷《中国佬》中对恢复被扭曲的华裔刻板形象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种族和性别界限的质疑.小说《中国佬》通过改写历史神话传说的叙事方式,颠覆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重塑了中国人在东方主义话语中的形象,旨在寻求美国华裔身份中的美国属性及族裔属性和谐共生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论黄哲伦在《蝴蝶君》中对东方主义的不完全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从其特殊的文化身份出发,创作了剧本《蝴蝶君》。该剧倒置了东方主义长期以来构建的东西方关系,颠覆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女子刻板印象,讽刺了西方白人对东方女子不切实际的幻想,向西方文化霸权提出挑战。但作为自幼接受白人主流文化教育的第二代华裔移民作家,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解构又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解构是作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个人经历及民族文化身份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美籍女作家谭恩美的华裔身份和中国文化知识掩护了她书写的非真确性.她的小说《灶神之妻》有着浓重的东方主义元素,成功再现了“西方拯救东方”的范式.从反东方主义视角解读《灶神之妻》,可以看到谭恩美所书写的中国是西方读者想象中的中国;儒家文化被描写成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中国男人不是被“阉割”的性无能就是满腹淫欲的“厌女狂”;而西方男人和西方文化则成了拯救东方女人和东方文化冠冕堂皇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黄哲伦的《蝴蝶君》对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解构和颠覆,反映了美国华裔作家对西方文化的东方主义构想的抵制与反抗。但《蝴蝶君》呈现的另一种东方主义,让我们看到了身处两种文化冲突中的美国华裔作家既要力图摆脱西方主流文化强势影响,寻求自身文化主体地位的准确定位,又要争取主流文化认同的矛盾心态。《蝴蝶君》是黄哲伦文化策略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在重建东方机制的同时丑化东方,使其与落后、情欲等联系起来,从而使西方凌驾于东方。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女书、老同及女性缠足等文化现象。但受东方主义的影响,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大并扭曲了这些历史文化场景,以迎合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和虚构,从而满足西方文化对于东方的窥奇心理。  相似文献   

9.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仪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11.
张添天  陈艳 《文教资料》2010,(31):19-20
只有揭开自身“他者”的面纱,华裔作家才能打破沉默.实现他们在异域扎根的愿望。然而从创作伊始.美国华裔作家对自身“他者”的刻画和描写就遭到了一些文人的质疑,被认为是一种与“东方主义”的潜在合谋。为了弄清这一点,严谨的学者必须越过他们特殊的文化身份,探究其身份背后复杂的创作文化心态.进而将华裔文化研究不断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研究中,中国学者所采取的视角大多是解构主义、东方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冲突或文化认同。这些研究既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赞扬,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批判。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华裔女作家作品里的这种矛盾呢?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例,来探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以及造成作者写作时内心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背景下,少数族裔女性作家承担着既要反对性别歧视又要反对种族歧视的双重责任.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和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正是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在双重压迫下由沉默到觉醒的过程,揭示了作品主题所反映的妇女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少数裔妇女寻求解放与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民族身份认同是美国文学批评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亦是族裔作家不断质疑完善的重要概念之一。文章以当代华裔作家任碧莲的小说《典型美国佬》为文本,审视典型美国人固有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化身以及家庭意象。她不但消解了美国固有的民族认同,突破了东方主义的藩篱,而且重新建构了一个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杂和认同。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本文以东方主义为理论基础,将《蝴蝶夫人》中的传统东方女性形象和《蝴蝶君》中颠覆性的东方女性形象进行对比,探讨西方人“蝴蝶情结”的产生与幻灭。以期通过分析比较东方女性形象在西方作家和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不同呈现,构建客观的东方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喜福会》中,华裔作家谭恩美从母女关系的角度阐述中美两种文化的差异、冲突及融合。在作者笔下,中国呈现了神秘莫测、阴森恐怖的景象,而美国则是自由平等、富足幸福的社会,这正是东方主义中阐述的东方是低劣的而西方是优越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喜福会>是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谭恩美站在美国文化主流的位置上,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出发,用"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作者在<喜福会>中罗列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向西方读者充分展现了"他者"化的中国形象,"他者"化的儒家思想,"他者"化的宗教信仰,"他者...  相似文献   

18.
颠覆与重塑——汤亭亭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探寻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主流文化中存在的华人刻板形象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抗衡主流话语中对"华人形象"的规约性描述作为其写作的重要宗旨。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华裔"为背景,以"女性"为主题,重塑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9.
曾畅怀 《考试周刊》2011,(76):42-44
著名华裔作家黄哲伦的成名作《蝴蝶君》讲述中国间谍宋丽玲男扮女装与法国外交官伽里玛维持情人关系以便获取战争情报的故事。该剧本是东西二元的绝好的阐释文本,宋丽玲不断强化自己"蝴蝶夫人"这一东方女人形象,以颠覆这一刻板形象。本文运用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提出的东方主义等理论来探讨剧本对"蝴蝶夫人"这一形象的强化和颠覆,并探求在东西二元对立中,究竟谁是谁的"蝴蝶夫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60年代以来美国第二代华裔文学的发展和成就进行了评介。详细地分析了这一文学景观的背景及意义,探讨了不同流派的华裔作家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力图在自己的作品所表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