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2.
新书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出版以后,毛泽东特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求阅读这一卷的英译本。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即询问是否已经译好如已译好,请即索取两本,一本给你,另一本交我,为盼”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以后,12月17日,他又写了一信,说:“莫斯科声明英文译本出版了没有请你找两本来,我准备和你对读一遍。”此外,毛泽东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3.
(一)我听《中国国防报》的编辑们讲,目前在全国后备力量战线,真正能写“大部头”的首推王国龙。仅今年,他就连着推出《巾帼光辉映国防》、《百年回归警示录》、《走向大国防》、《步入法制化轨道》等4篇长篇述评,分别在《中国民兵》和《中国国防报》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还出版了10部书,其中报告文学集《奇人奇事》、《长城在微笑》讲入香港市场;《新闻写作知识与作品选》,被初写新闻的同志认为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经再版,现仍脱销。今年,他一次性地出版了两本专著,一本是《知我长城》,一本是《群星璀灿》,还有一本…  相似文献   

4.
萧云儒 《今传媒》2006,(3X):26-26
读了薛保勤的《我在悉尼当“部长”》这本书,你由不得会说:保勤真是个勤快人,勤快真是人生一宝呀。保勤年轻干练,活力充沛,尤为勤快,腿勤、手勤、脑子勤。这些年岗位变换频频,从来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争状元。且不说,他担任《中国青年报》记期间所发表的大量的新闻作品,从他出书的轨迹就可以看出来:在团省委做青年工作,写了关于青年道德修养的《善孰调省纪检委工作,又主编了反腐倡廉方面的好几本书;主编《党风与廉政》杂志,则从战略上思考陕北生态农业建设,写了《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并拍成电视政论片,获得全国奖,几年前去了一趟日本,回来就写了一本10多万字的《现实、未来与人》,你别以为这是一般的见闻性游记,不,而是一本对日本教育状况有深度的调查报告,思考和建议都很切实。这次去了澳大利亚,又给我们拿出了这本10来万字的《我在悉尼当“部长”》  相似文献   

5.
创办《大学时代》之初,一位在期刊界摔打多年的朋友叮嘱我:“千万不要办一本只有你自己喜欢的刊物。”我当时很纳闷,办出来的刊物连我自己都不喜欢,别人还会喜欢吗?我没有对这个意见太上心。虽然做了一些比较周全的市场调查,但在刊物定位、栏目设置、稿件组织诸多方面,还是打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比如,我把《大学时代》的办刊宗旨定位于思想性和文学性,共分为5大板块“思想地带”、“生活几何”、“大学语文”、“人生锦囊”、“时尚状态”,在创刊号上花大力气约请了著名作家韩少功、史铁生、张承志为我们写稿。结果,刊物出来,第1期我们印了3万册,仅卖出去3000多册,大量退刊积压在仓库,让人欲哭无泪。这就是我们所体会到的“市场不相信眼泪”。  相似文献   

6.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7.
跨入新世纪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这长长短短一百来篇文章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第一次编选入集,所以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一本新书。”拜读或者说翻读了《日晷之影》的我,心内涌起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之前初读赵丽宏散文作品时感觉的“美的享受”。 《日晷之影》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上注着拼音,并以“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晷作上下底图,给人以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感觉。当我读着作者写于1999年仲夏至…  相似文献   

8.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6,(6S):I0007-I0007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9.
予民毫无顾忌地将他的第二本散文集命名为《书生气》,并在付梓之前送来清样,嘱我为序。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们都爱读书,对于书生的优长劣短,有共同的感受。他既然给了我这么一个发言的机会,我也就不避“佛头着粪”之嫌,写出如下一些文字,与予民及喜欢予民作品的读者交流。予民曾长期主持《中学生阅读》杂志的“杂文精品档案”专栏;为便于阅读理解,时常邀我评点其中的一些作品,以期在学生中起一点儿提示和推介作用。去年夏天,他携来谷长春先生的《“书生气”辨》一文,要求仍然是不走诸如“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作品评…  相似文献   

10.
秦殿杰 《今传媒》2006,(5X):15-15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也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妄称“文集”,是从1978-1992年14年间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作品中选出400余篇的集结,60万字;第二本“文二集”,还有一个正名叫《心灵原稿》,是1959-1994年35年日记的一个选本,从700万字中选出70万字。不少的人在得到书的时候,要我在扉页上写几个字。于第二本书,我经常写的是“无悔人生”或“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之类;至于第一本书,尤其是对新闻界、文学界以及其他喜欢搞搞写作的朋友,那题词常常是:“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努力让名字活在自…  相似文献   

12.
伴舞者     
我打算写一本小说,书名都想好了,叫《伴舞者》,现在不是流行跟风出版么,海岩的《舞者》能卖几十万,我这《伴舞者》能卖个零头也不错。我有很多打算,所谓打算其实就是想想而已,并不见得真的动手去实施,再者,“舞者”有他的舞台,有可能成为被关注的中心,“伴舞者”在这个讲究眼球经济的时代是没有太大机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谈起笔者创作社教类专题《爷爷为我写儿歌》,要追溯到2002年。这位“爷爷”叫欧澄裁,年近80岁,仙踪镇大欧村人。是含山县有名的新闻人物。他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儿歌作家,他写的儿歌很有特色,通俗易懂,乡土味很浓。每首儿歌都是一幅漂亮的画,不仅孩子喜欢,成年人也非常喜欢。50多年他笔耕不辍,发表了1000多首儿歌,一些儿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和幼儿园语言教材,儿歌《晒太阳》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里连续五次安排教唱。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我的朋友王佩(杭州网副总编)被公派去英国诺丁汉读MPA,行前,我向他建议,在英国对名的小报联太阳报》多加考察,回来写一本解密《太阳报》的书。此前,我和他曾经多次谈起杭州的报纸,并对《都市快报》在杭州的成功作了一番分析。结果,有天深夜,他在MSN上和我说“我发现《太阳报》就是另一份《都市快报》。”为什么这么说?王佩解释是说在不遗余力讨好读和吸引读这一点上,这两份报纸几乎如出一辙,都表现出相当努力的样子。而在大多数报纸那里,亲近读都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一种姿态,未能真正地“放下身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星期六的下午,随手拈来一张《战友报》,竟发现有两篇文章,分别署名为崔振林、崔振海。出于好奇,我找到崔振海一则和,果真二人竟是亲哥俩!1989年8月考入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崔振林,在学习写作课时,由于老师向学员推荐了《新闻与成才》,使他沾上了写新闻的“瘾”。谁知,穿了40余篇“佳作”均未被采用。看来“硬拼”不行。于是,他又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社办的新]闻函授班。在学中写,在写中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5月的一天,《河北日报》刊登了他的“处女作”。他将“豆腐块”大的文章寄给了在张家口某弹药库当兵的弟荣崔振海。偏…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认识张资平的。“△”是指“三角恋爱”,这是鲁迅在抗战前就给张资平专写“△”小说的雅号。当时我在报社当编辑,张写稿拿稿费。后来熟悉了,常到我家喝酒闲谈,一聊就二、三个小时。张谈了他的不少往事。现在就回忆所得,记述如下。一、替《大众在报》写槁当时我在《大众夜报》编辑副刊。这是一张挂着国民党招牌,实际是由进步人士掌握的带有红色的报纸。1946年秋,《立报》采访主任鲍定一,同了一个脸孔黑黑,身材矮胖的人到我家来,介绍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资平。只见他衣履不整,满面憔淬。谈开以后,我才知…  相似文献   

17.
最近收到刘崇善先生寄来他主编的“100名作家教你写作文”丛书,四大本:(100名作家教你写作文秘诀》、《100名作家童年怎样写作文》、《100名作家为范文点评》、《100名作家教你这样写作文》。粗粗一翻,我便为其精美的装帧、活泼的版式和鲜艳的色彩所吸引;细细品读,我更为其新颖的设计和十分帖近作文教学实际的内容而叹服。青年评论家谭旭东博士认为这套书是2005年少儿读物出版的九大亮点之一.我深以为然.我还要说,这是一套令我感动的书。  相似文献   

18.
每当我发表文章时,就会想起那位不知名的军报编辑。入伍第3年的冬天,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开始向军报投稿。服役期间能在《解放军报》上见一篇稿,这是我当时最美好的理想。然而,和多数初学者一样,幸运之神没有光顾我,等着我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石沉大海”和各种非议:“没那‘金刚钻”揽哪门子‘瓷器活’”;“就看他那字,编辑也不会喜欢。”离退伍时间越来越近,我很着急,复员前见报一篇的梦想怕是要破灭了。尽管如此,我仍不灰心,又鼓足勇气写了第200篇稿子——(战友之交谈如水),并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曹敏的编辑部请同志:你们…  相似文献   

19.
1970年,年仅 14岁还在初中读书的彭世繁就喜欢上了新闻写作。他采写的《颗粒归仓》、《优质小麦交国家》等反映农村和农民生活题材的文章最先是在县广播站播出。尽管在那个时代“记者”这个词在农民心目中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家乡人民却为自己的事迹能上广播而感到无比自豪。因此,他们十分感激彭世繁这个“土记者”,而他本人也从中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青年时代,彭世繁生活条件很差,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为他买稿纸信封等供他写稿。他就找记工员用过的废记工本翻过本打草稿,向学校老师、乡村干部要点稿纸信封写稿。那些年,他的…  相似文献   

20.
“千万别把我写得离大伙太远了,那我会难受的,其实我是普通人。”在采访时.刘一达一再对我这样说。的确.刘一达很普通,他曾写过不知多少发生在我们中间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京城影楼透视》、《“面的”拒载探源》、《京城歌厅“三陪”现象调查》等都出自他的手笔.但当每篇文章见报后都让人无不惊叹.这又真的使人觉得地不“普通”。随着人们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似乎能清闲地读大块头文章的读者已越来越少。几年来,与刘一达同期开始写大特写的作者们,大多已先后放弃了这一体裁.另辟践径。而刘一达却执著地在此耕耘着。在《北京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