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明】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法家。《治安策》是贾谊向汉文帝(刘恒)陈述政见的报告,是体现作者法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这里只从中节选有关削弱诸王割据势力的论述。汉文帝执政时,诸王势力逐渐强大,形成了与中央政权对抗的局面。贾谊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治安策》中指出:汉中央和诸王的关系,目前就象一个人得了手脚肿胀病一样,“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如果不抓紧解决,必然成为“锢疾”。他提出  相似文献   

2.
娄楠楠 《文教资料》2010,(19):167-168
《史记·屈原贾生传》和《汉书·贾谊传》都有对贾谊的记述,但出现一些较大的差异:司马迁重视贾谊"同死生,轻去就"的精神,但对于其政治方面的记述过于简略;班固则重视贾谊政治方面的成就,而忽略其精神方面的贡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文章作者就司马迁和班固的家庭出身和个人经历这两方面进行探究,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找这些因素对于现今高中历史教师如何上好历史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贾谊对《左传》的引用可以看出贾谊在西汉《左传》学史中的重要性,证明前人关于贾谊传《左传》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同时,由贾谊的《春秋》观和他对《春秋》之元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对《公羊传》的熟悉程度。证明了在西汉初年,《春秋》三传之间并没有森严的壁垒。  相似文献   

4.
关于贾谊是否为《春秋左氏传》的传授人,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在对贾谊及《春秋左氏传》的思想进行分析后认为:贾谊主张兴礼乐,实行儒家常规的礼乐教化,以渐进的方式移风易俗。贾谊主礼,特别迷信古礼,有偏向礼的形式而忽视礼的内容——仁的倾向,然礼一旦失去仁的内容就与法没有什么区别了,这就导致贾谊的思想有复古倒退和实行法治的倾向。由此可见,贾谊之思想与《春秋左氏传》之思想是具有一致性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10世纪之后形成一个统一的帝国,在中国国家内部出现两大层次分明、又相互包容的势力系统,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国家政权势力,一是具有实际操控力的地方管辖势力。无论是以联盟为基础的夏商周时代,还是秦汉之后的中央集权时代,地方上的权威势力一直并未真正被中央政权统摄。在具体事务方面,中央和地方两大系统各司其职,除非常时期外,互不侵犯。夏商周时代地方上的宗族血亲势力一直延续到秦汉及以后的朝代,代表普遍性利益和普遍性原则的中央政权非但没能消灭地方势力,为了减少统治成本还积极利用地方血缘宗亲势力这一"政治资源"。而地方权威或势力集团为了争取到国家政权的更多支持,或者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合法"地位,也需要"联合"中央政权,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央权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亡灵的妙用     
反革命分子惯会“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他们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战战兢兢地请出历史的亡灵,阴谋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白骨精江青别有用心地吟诵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贾生》诗,攻击汉文帝(刘恒)没有重用贾谊,说:“文帝没有采用贾谊的政策,他也不能采用.”贾谊是什么人?他的政策实质是什么?江青对贾谊这个亡灵为什么如此感兴趣?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年.他恃才傲慢,好逞其能.用周勃、灌婴等老臣的话来说,贾谊是“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书·贾谊传》)这对贾谊是很恰切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更始政权是一个由农民阶级落后势力控制的落后农民政权。指出这个政权在出色地体现了它对旧政权的暴力推翻作用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不能完成重建封建秩序的任务,又错误地推拥了地主阶级腐朽势力的代表为政权领袖,极力排挤地主阶级开明势力.从而最终导致了政权的覆灭。  相似文献   

8.
高句丽政权历史上就是中原中央明的藩属,是内属地方政权。本从中国古代正史《高句丽传》的作观念,记述手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句丽政权的内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谏议大臣,贾谊在文帝时期先后写了《过秦论》《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治安策》等政论文,为王朝的初期建设献言献策.为了使自己的诸项提议易被采纳,贾谊还在文中勾画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对贾谊社会、政治和经济构想的整体性把握,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解读贾谊对西汉初期社会、政治所做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间势力是指介于国民党政权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工农阶级之间的社会政治力量。“九.一八”事变后,中间势力中的许多爱国人士和社会团体发起了各种形式的救国运动,强烈主张抗日救国,从而实现了中间势力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双重觉醒。而《申报》和《大公报》政治立场的转变,则表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和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我国文学史上悼念屈原的滥觞之作。贾谊吊屈原 ,是文学史上遭遇相似的两个星级作家的情感交流。贾谊正是借这篇赋 ,凸现出自己与屈原感情的相同之处 ,引起了司马迁的注意 ,使他得以与伟大的屈原在《史记》中同传而留芳千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司马迁、贾谊、屈原这样不同时代的三位历史伟人的永恒握手  相似文献   

12.
六朝会稽是与丹阳、吴郡等齐名的江南望郡,自孙吴至两晋,其政治地位经历了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究其原因,不仅与当时政权的士族政治性质有关,而且与会稽郡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有关,尤其是大族势力。六朝政权对会稽郡的视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与地方微妙的政治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政治对中央政权的影响。此期会稽郡政治地位的显赫,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唐宋江南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谊到底是空头文人,还是一位有理想、有远见、不计较个人得失而能关心国家人民命运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这个问题,吴则虞先生《论贾谊》一文已经历史地作出正确论断(文载上年10月25日《光明日报》)。我不再谈,我来谈谈《贾子》的整理。提到整理,少不得要涉及真伪问题。这部书的真伪是有过许多争论的。大胆肯定是伪撰的有陈振孙(说见《直斋书录解题》、姚鼎(说见《姚姬传全集》)和李慈铭(说见《越缦堂日记》)等人,认为不是原书而又调停两可的有卢文弨(说见《抱经堂文集》和《四库全  相似文献   

14.
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旷世的才华写出大量的政论文章、词赋,得到当时汉文帝的赏识,后因遭毁谤而屈于长沙,意不自得,抑郁而终。他的事略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对于贾谊的悲剧,历代学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文章。本文仅从领导者自身素质、人际关系、领导的外部环境等视角,对贾谊的悲剧作一新的诠释。一、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恃才傲物、卓尔不群是贾谊不得善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贾谊自身素质这一角度来看,贾谊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廿余,最…  相似文献   

15.
论贾谊不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事迹,集中记载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之中。《史记》载:贾谊二十余岁即为汉文帝召为博士《据清代学者汪中《贾谊年表》,时文帝元年,贾谊二十二岁。见《汪氏丛书·述学·内篇三》)。一岁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他数上书议改制度,而文帝以初即位谦让无暇。担诸律令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贾谊发之,于是文帝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但朝中元老绛、  相似文献   

16.
秦汉王朝虽然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但入汉以后六十年间,意识形态领域仍然混乱异常。战国时期的儒、法、道、阴阳、纵横“百家之学”的余绪仍然存在,“无为而治”的结果导致吴楚七国之乱,从而加剧分裂割据的局面。这些意识形态无疑与封建经济和政治存在着极不相适应的状态,对大一统的巩固也是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如果说,贾谊的《治安策》已经为“大一统”帝国制定一套具体的政治经济政策,那么武帝在这个时候则是急需  相似文献   

17.
<正>"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同历史上两个重大事件有关。"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年,刘邦为了巩固皇权,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到汉景帝时诸侯王势力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其中  相似文献   

18.
评贾谊     
贾谊(公元前201年——前169年),我国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由于他的思想是儒法的大杂烩,因而过去对他的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称贾谊“明申商之学”;而《汉书》的作者班固则把贾谊归于“儒”。解放以来的史学界,一般以持贾谊为儒家论者居多。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贾谊是“四人帮”钦定的法家人物之一,梁效的《论贾谊》集中反映了这一观点。表面看来,“四人帮”同司马迁的评论有相似之处,其实却不然。司马迁是根据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把贾谊并入申商  相似文献   

19.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太傅。著作传有《新书》十卷等。今人编有《贾谊集》。贾谊给中国消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术语——节俭和侈靡,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广较自敛谓之俭,反俭为侈;费弗过适谓之节,反节为靡。”①这个定义的关键在于“广较自敛”,因为节俭与侈靡是一对相反的概念②,“费弗过适”中的“适”字,即适当之义。唐代训诂学家颜师古注:“适,当也,谓事理当然。”“广较自敛”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根据群众消费状况调节个人消费标准,因为,第一,贾谊这话是对统治者说的;第二,贾谊《新书·礼)中所推崇的消费礼仪核心意义与此相同,可以视作“广较自敛”的注解。  相似文献   

20.
唐雄山著《贾谊礼治思想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以下简称《研究》)是黎红雷教授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治道研究丛书(第一辑)中新意迭呈的一部。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第一部从贾谊政治思想和礼学思想两者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