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广大教师所不断研究的一门学问,所谓教无定法,要因材施教。进城务工子弟学生的家长的语文素养不足以帮助他们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所以面对这些嗷嗷待哺的学生,教师的付出难以得到很好的回报。本文将重点分析这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学科素养缺失的表现,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探索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子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为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意感,他们经常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其不满情绪。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同城市人及其子女进入到同一的运行“通道”,感到不公正、自由被剥夺。应对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同样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并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进行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子弟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为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意感,他们经常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其不满情绪。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同城市人及其子女进入到同一的运行"通道",感到不公正、自由被剥夺。应对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同样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并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进行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大学生同辈群体对个体学习、生活、道德、政治发展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究其原因,以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德育的研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空间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这三个空间中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横向维度的存在,就是同辈群体。本文从社会认同视角出发,通过对同辈群体的解读以及同辈群体对个体品质的影响分析,得出积极的同辈群体效应对德育的价值呈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些调查,描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大致历史,分析了"转制"——由"非法"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到合法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给学校和学生两方面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思考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未来之路,并进一步呈现了农民工子女在城乡之间"漂泊"的焦虑状态,从而提出要从现实制度和城市文化两个层面入手,来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主题日暨农民工子弟走进中国美术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馆、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品行业认证办公室、中国健康扶贫开发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中国青少年书画协会、世界华人民族文化促进会等单位合作举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农民转化为城市市民,是城市化进程对农民工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农民工群体中准市民型、徘徊型和返乡型在观念上各有特点,在市民化过程中分别面临不同的困境.在考察三种类型农民工群体思想观念差异性的基础上,指出其思想观念的发展趋势:组织(集体)认同理性化、权利追求公民化、价值观念现代化、法制观念市民化和职业道德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西南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全民参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彝族群众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既有共性,同时也各具特色。彝族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突出的特色是产生于现实生产劳动与社会互动实际,并具有健身、教育、娱乐、交往、凝聚、道德与历史熏陶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的姓名,蕴含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彝族的姓名是彝族语言运用中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彝族民族性的文化内涵,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彝族姓名的命名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心理、民族传统观念及民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对彝族姓名中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社会支持、自尊及二者关系,为更好地采取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尊量表(SES)对4~6年级402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自尊得分高于非流动儿童,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流动儿童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对自尊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流动儿童更多关注和支持,并注重其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4.
当前,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入学后的城市文化适应问题却逐渐显现出来。流动儿童城市文化适应难主要表现在前期语言交流困难和风俗习惯差异大两个方面。而解决流动儿童城市文化适应难主要有以下对策:大力推广普通话,构建良好语言环境;循序渐进,逐步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加大群体间互动频率,消除偏见与隔阂;尊重差异,相互接纳。  相似文献   

15.
综述国内外对学科文化概念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把学科文化分为学科知识、学科规训制度、群落学术生活样态和学科思维四个层次,并将学科文化与其它相近概念进行辨析.然后从三个维度综述学科文化研究的进展,并提出学科文化中还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儿童发展领域中结合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在不断增加。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这一研究做出了重要基础性贡献,他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学派强调社会文化的作用,揭示了人类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发展规律,注重环境在促进认知发展中的作用~([1]199)。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成长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目前,我国对维果斯基学说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心理学阐述、借鉴和比较,但有关其理论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就以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为立论视角,尝试阐释儿童文化及其现代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7.
Group Social Context and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psychological context on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 of group contextual fact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22 experimental play groups of 7- and 9-year-old African-American boys. Group context was examin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n aggressive act as well as during nonaggressive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dimensions of group context (i.e., negative affect, high aversive behavior, high activity level, low group cohesion, competitiveness) that wer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ggressive behavior between 2 children in the group. Group context influenced how children reacted to aggression between its members (e.g., siding with the victim), which in turn influenced the quality of the postaggression group atmospher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ndividual-within-context informatio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ories of aggression amo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心理韧性团体辅导对于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的改善以及对心理适应的提高作用,以北京市东城区某打工子弟学校两个平行的四年级班级为研究对象,采用2*2混合设计,对实验组班级的流动儿童实施七次心理韧性团体干预活动,对照组班级不做任何干预.结果发现:(1)心理韧性干预活动对于心理韧性总分和情绪控制维度的干预效果显著;(2)心理韧性干预活动对低分组的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总分、积极认知、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人际协助干预效果显著;仅对高分组与中间组的心理韧性总分干预效果显著;(3)实验组心理韧性的变化状况可以预测心理适应的变化.结论:心理韧性团体干预有利于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水平,有助于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途径联合开展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社会支持体系匮乏,导致其子女的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教育环境简陋,无法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这使我国的教育平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文章倡导通过多方努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外部环境,为农民工子女健康地成人、成才提供一片平等的蓝天.  相似文献   

20.
当代儿童学习的信息环境是四类媒体共存的信息环境,而且"第四媒体"(即网络媒体)及其所具有的特点将会日渐占据主导。"第四媒体"对于教学而言,不仅意味着"信息素养"应该是其内在的价值追求,而且还意味着整体性或综合性的某种程度的真正复兴。甚至,"完整的人"或"全面发展的人",可能只有在这样的信息环境及与其相匹配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够得以真正培育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