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为人之父母已十余年,在此之中笔者深切的体会到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对象,父母的品行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严厉的父母总是向孩子发出各种命令,要求孩子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却不肯先从自己做起。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天天参加晚会,跳舞、唱歌、喝酒到深夜;有的父母自己十分懒散,却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这样的父母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尽管他们是无意间对孩子产生了坏影响,但他们仍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为人父母者总是向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要孩子干什么,不许孩子干什么。但是,父母可曾想过,孩子也会向父母提出许多要求,孩子也希望父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的。一位美国学者R·F赫茨为了弄清楚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调查对象是八至十四岁的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孩子,调查内容是每人给自己的父母写出十条要求,即要自己的父母怎么做和不要怎样做。遍布五大洲的二十岁个国家十万个孩子参加了这次调查,写出了十万份要求。从这些要求中,大致可归纳为四百一十条,其中最有教育影响的十条是: 一、孩子在场,不要吵架。二、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三、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四、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相似文献   

3.
家长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心态平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心情对孩子的发展有定向、定性的影响。人们总是认为自己努力投入付出后,就应该成功。实际上,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两方面的结果,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能得到,但是得到是有前提条件的,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分析一下,自己周围学习好的孩子都具备什么前提条件。同样的方法,有的家长做了有效,有的就无效。其实,有些孩子学习不好,正是用来平衡家长以前的不平心情。我认为人有很大的潜能,孩子也有很大的潜力,家长用自己的不平心情,用你不自然的观点约束了孩子,把他的很多能力影响…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天空     
IZIDETIANK也许,孩子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也就给我们带来多少困惑。有些错误来得及纠正,而有些错误却只能永远是错误,因为我们再没有机会改正。比如,我们怎样做父母。曾有一个大学女友,在同学聚会时,看着自己的比别的孩子格外瘦弱矮小的儿子,不无感慨地说:终于知道怎样哺育孩子,才会让他长得健康强壮。可是,明白过来也没有机会了。这一点,对中国的父母格外残酷吧,无论怎样,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失败的、成功的父母,概率其实都很大。但这样的遗憾,也毕竟还可以补救。比如,明白过来,再下大力气对孩子精心喂养。在孩子的问题上,也许,我们最不…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10岁的孩子,父母离异,一次购买体彩中了大奖,父母商议各自取半用去炒股。孩子提出了异议,认为此钱应属他所有,要求保留作为自己的教育费用开支。这件事最终闹上了法庭,这个孩子取得这笔奖金的所有权,并留作教育开支。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球运动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地普及开来,不少孩子家长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地打网球外,还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家里能出个“张德培”。于是,不管孩子年纪大小,也不看孩子身体条件是否适合,更不问孩子是否真的喜欢,生拉硬拽地把孩子带到网球场,不惜血本地开始了孩子的“职业网球”生涯。  相似文献   

7.
王敏 《中华武术》2018,(12):55-56
近几年,由于各高中学校狠抓升学率,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用来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转嫁下,好多父母不但在经济上倾尽所有,而且在生活中也包办了本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的一些体力活动,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教育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8.
赤足运动     
在青少年发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对孩子的身高、智力的发育特别重视,但对足的发育不够重视,缺乏锻炼,或者锻炼过度,使发育出现问题。对于足部韧带、肌肉力量弱的孩子,其身体协调能力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身体平衡,容易摔跤。因此,应多鼓励孩子进行赤足运动。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位家长因长期为孩子劳累、跟孩子着急较劲得了一身病,参加了我的学习班,用哲学辩证的方法进行心理调整,把以前对孩子的着急、生气、恨铁不成钢等心理转变了,身体健康了,也不跟孩子较劲了。孩子发现家长变了,问他母亲:“您现在怎么变了,跟以前不一样了?”母亲说:“我学了一个教人想开的心理平衡理论。”孩子说:“您怎么不早学呢?您不容易,您知道不知道,我也不容易。”这个孩子说,我要见见这个老师。我和这个孩子谈了许多,我有很大触动,觉得家长教育孩子不容易,但孩子也很不容易,可是往往站在家长的位置上,对孩子的心理察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主席说,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家庭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朝夕相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减负”后,如何动员家长的力量,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向家长作宣传,转变教育观念   一是,定期开展家长教育研讨活动。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思想,交流科学教育子女…  相似文献   

11.
吉网 《游泳》2005,(3):42-42
这是美国儿科学会最近针对儿童游泳训练发出的警告:忘掉那些把新生儿扔在水中教学游泳的说法,也别轻信"淹不死"的游泳课上的保证。该说法引起了争议。该组织提醒说,从儿童的身体发育来讲,四岁前不适宜进行游泳训练,即使参加完训练后,也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一个人在水中已很安全了。美国儿科学会学会保健和运动医学委员会主席StevenJ.Anderson博士说,这并非想打消父母同子女一块戏水的念头,而是在告诫他们不可掉以轻心。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入水中,同他们一起嬉戏,但眼睛始终不能离开孩子。溺水是导致小儿年龄段(尤其是1-2岁儿童)非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中国民间为了保佑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父母、长辈总是以老虎造型的服饰来打扮孩子,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手抱布老虎,睡觉还要枕着虎头枕,就是借虎形、虎威、虎气驱邪避祸讨吉利,也承载着对孩子的希望(图1)。  相似文献   

13.
从北京市海淀区五所中学学生中筛选出了男、女生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作为实验对象,对实验对象进行家庭背景、营养状况、体育锻炼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调查,较好地了解了影响青春发育突增期学生体质发育的因素,从而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国民体质监测提供科学数据,为家长及老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家庭体育在孩子体育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体育在孩子体育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体育意识的形成。本文首先在阐述家庭体育与体育意识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从家庭环境、父母影响、游玩方式、亲情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家庭体育在孩子体育意识形成中的作用,最后对孩子体育意识的形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城市里的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在迅速地上升,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百般照顾,过度地保护,结果使这些孩子娇气、怯懦,独立性差,人际交往少,缺乏艰苦的锻炼。而繁重的学习生活,使大脑和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他们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接触大自然。一位世界著名的古代医学家认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就我国目前家庭结构、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中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探讨,从家庭教育的视角下对体育活动进行分类,旨在开阔家长教育孩子的新思路,在体育活动的同时很好的将育德、育智等结合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对孩子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南京聋哑学校副校长周弘首倡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他曾成功地把 3岁半还不会说话的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 ,后来又培养了上百个周婷婷式的早慧聋童。最近他又使接受他“赏识教育”的上百个“差生”转为“优生”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他认为赏识教育承认差异 ,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 ,坚持教育 ,每天对孩子进行鼓励 ,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从而使孩子重新找回自信。我觉得不同层次的教育中 ,都应该借鉴运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因为儿童天真 ,充满灵性 ,可塑性极强。“赏识教育”会让每一名儿童…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专家日前对溺爱孩子的家长提出警告,指出对孩子的物质需求不加约束是愚蠢的行为,放纵孩子将使他们难以应对未来人生的挫折,应该教育孩子努力工作、享乐在后、诚实和同情。  相似文献   

19.
从胎教开始我就比较注意她性格的培养,从她生下来以后,家里面到处都是画,就像集市一样。我这样做是为了不停地给她感官上的刺激。心理学一位大师说,给我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适当的时候,我给他合适的教育,我能够还给你一个符合天才标准的人才。我不认为女儿是什么“神童”,她现在所有的能力是通过适当的教育,任何的孩子都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提起儿童化口语 ,有些人对此有一种误解 ,认为只要尖着嗓子奶声奶气地用“娃娃腔”说话 ,甚至学着孩子讲“饭饭”、“肉肉”、“果果”就是儿童化了。这其实是把“儿童化口语”和“儿童口语”混为一谈的表象的理解 ,是不全面的 ,甚至是有害的。我们所说的儿童化口语 ,并不是一味模仿孩子说话 ,而是教师口语应贴近孩子生活 ,反映他们的要求 ,表现他们的情感 ,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儿童化口语是一种语言艺术 ,它出神入化地拨动孩子的心弦 ,启迪着孩子的心智 ,只要教师一张口 ,就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用儿童化语言上课 ,师生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