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3):42-43
<正>本书作者游历亚洲各地,遍览圆明园、福建土楼、徽州民居、吴哥窟、东京寺庙等各具特色的亚洲建筑。他不仅关注建筑本身的艺术和细节,更深入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艺术家的感性和建筑师的精密,写下了大量建筑笔记散文作品。书中以轻松凝练的文字,配以精美的照片,带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亚洲建筑之美。徽州民居造型的特色在山墙多,可以说是发挥了白壁之美的建筑。山墙也是封火墙,是长江流域民居的共同特色。江南一带的民居大多拥挤在一起,木造建筑中央围成一个二层的小院落,因为密集,如果遇上火灾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他们把硬山房的山墙升高,作为封火之用,以避免邻居之火延烧过来。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3):44-47
<正>本书集中讨论了17座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展现了千百年来建造的中国民居的精美范例,包括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学者书斋、明代简舍、富商宅邸、清代大院、福建土楼、古城民居等。书中将中国民居看作一种建筑类型,对民居形式的地区差异与民居类型的历史演变进行了鸟瞰式梳理,借助丰富的照片、版刻图画、历史图像、技术图纸,为读者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个国家独具生命力的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吴正光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民居五书》包括《北方民居》《浙江民居》《福建民居》《赣粤民居》以及《西南民居》。这套丛书汇集了学术界凡代人的研究成果,是最全面的民居建筑的科普读物。  相似文献   

4.
巴渝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化传统上,也典型地反映在传统民居中。传统民居具有“起居空间—民间信仰”合一的特点,是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融合。对巴渝传统民居中所呈现的民间信仰类型进行深入调查,量化分析巴渝传统民居的空间属性与民间信仰之间的有效关联,对于探索文化因素融入巴渝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其表明了文化信仰在传统民居的空间组织、总体布局、材料构造及建筑装饰中均占有主导作用,并深刻影响了巴渝传统民居建造伦理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5.
<正>福州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它伴随着福州先人铿锵步伐从远古走来,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从构木为巢到刳木为舟;从揉木为耒到剥木以战。大至殿堂楼阁、佛像雕刻,小至案几陈设、把玩小品,都有福州木雕深沉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环境景观是心理思想的物质外化,徽州传统民居无论是其环境设计、总体布局,还是景观营造、园林规划,尤不展示了古代徽州人的勤劳与智慧。针对现存古徽州传统民居环境,提出徽商心理观念、风水堪舆理论以及徽州特有的地形是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这种因素在现存传统民居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重点阐述了建成完备的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对居住在此的微州人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关注     
《上海档案工作》2014,(4):16-16
<正>@聆听着心动a:【全国唯一保存皇榜将亮相福州】记者在福建省档案馆看到了被称为"皇榜"的大金榜,也就是古时读书人梦寐以求金榜题名的金榜,长近20米。这是全国唯一保存的皇榜,将作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档案珍品展》中最大型的展品亮相福州。特别让人惊喜的是,上面有16位金榜题名的进士,其中10位来自福州。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背景下,福州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急速提升,成为福州宣传工作的核心力量。通过对"00后"高职大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侧面了解了"00后"高职大学生对福州市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评价情况,从而了解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后的实效性,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福州主流媒体融合"抗疫",着力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福州日报社为例,适应互联网语境变化,巧用流量,全媒报道,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以温情汇聚强大能量,突出主题,加强策划,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展现一线责任与担当,挖掘典型,正面报道,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坚持新闻真实性价值,聚焦热点,及时回应,夯实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正>由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州东方古玩城、《东南传播》杂志社、福州电视台《榕城风·东方收藏》栏目主办的“央视《鉴宝》栏目权威专家走进福建”的鉴宝活动于8月28日降下帷幕,数千名收藏家、收藏爱好者从全省各地赶到福州东方古玩城(原花鸟市场),与牛福忠、  相似文献   

10.
黄河岸边,古老的河东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样地,在这里有一种非常古老的民居--地窨(yin印)院.它构造独特,冬暖夏凉,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是可与国内各大民居媲美的特色民居.随着社会变迁,这种古老的民居正在走向消亡,能在这里参与结婚典礼更是难得一见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