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校关系之内涵是指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与公立高等学校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具有政府主导型特征的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即政府本位关系模式。而当代西方国家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高校本位关系模式。这充分应证着政校关系的变化是在政府、高校变化的互动中进行和实现的,更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理顺政校关系,如何挖掘政校关系之内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实践中要正确把握的重要关系。但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没能处理好这一关系,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应重点做好如下的工作:解决好国家在社会职能方面退和进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国家权力机构设置和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大而强社会”。  相似文献   

3.
政校关系之内涵是指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与公立高等学校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具有政府主导型特征的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即政府本位关系模式。而当代西方国家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高校本位关系模式。这充分应证着政校关系的变化是在政府、高校变化的互动中进行和实现的,更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理顺政校关系,如何挖掘政校关系之内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丁标 《培训与研究》2006,23(6):73-74,80
法治社会,是指以市场经济作为其活动空间的自治自律的市民主体通过契约,理性缔结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实现应有权利和利益的一种社会形态,法治社会与非法治社会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济交往方式及其规范模式方面的差异。宪政国家是指为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免受政府及他人的侵蚀,通过并依据宪法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限制与规范的国家。法治社会是宪政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通过公法与私法适度渗透来实现良性互动,确立相辅相成的关系模式,正是法治社会与宪政国家的互动构成了宪政。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政府与社会关系正在发生着变化。政府与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论文论述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四种不同模式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同时总结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共同规律,回顾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变迁过程,要改革我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就要建立起“小而强政府,大而强社会”的模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多是以市民社会问题为突破口,而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争论并未随着相关论文的增多而减少,相对于过多的对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的论述,本文集中精力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个人在这种二元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得失与处境,进而得到厘清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关系的两种取向。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对“Civil Society”的翻译不尽相同,主要有“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民间社会”和“文明社会”等。“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和黑格尔的两种不同的架构理论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陛互动,学者们提出了三种模式。学术界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8.
“国家—社会关系”与“党政关系”是流行于学界的政治分析范畴。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被“隔离”使用的。基于近年来的村民自治实践及其产生的诸多问题,文章考察了“国家—社会关系”和“党政关系”这两对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政治的某些特点。通过这一“案例”,论文试图说明中国政治实践对中国政治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经历了起源、争论、深入发展到争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的历程."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的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和黑格尔的国家先于市民社会这两种不同的架构之间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互动互补,共生共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分"和"三分"关系之争,还继续有待理论论汪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内涵、特点、功能及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休闲进行解析,使我们对休闲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这对人们提升休闲的认识,倡导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顺县乡关系是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历经70余年的变革,中国县乡关系在发展的初构、再构、重构、优构四个阶段,展现出不同特征:县权下乡、县社一体、简县扩乡、县乡平衡,它是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演进逻辑看,国家结构形式是县乡关系演进的制度基础,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是县乡关系调整的主要动力,财政关系调整是县乡关系变革的主要途径,制度化分权是县乡关系发展的主要手段。当前县乡关系还存在着职能配置的低精准性、权责分配的不均衡性、条块关系的结构性紧张、制度化分权的弱规范性等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理顺县乡关系,不能盲目仿照西方模式,要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通过提高职能配置精准性、优化权责分配均衡性、调适条块之间的张力、深化制度化分权改革来完善政府职能体系,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史来看,政府的管理模式大致经历了统治型、放任型、管制型、服务型四种发展模式和阶段.对比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政府模式,我们认为,所谓的服务型政府,就是具备现代服务理念和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兼顾效率与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原则,最低保障与普遍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原则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特别是覆盖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应该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多重且相互关联的内涵,并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过程中,和谐劳动关系意味着就业灵活性与从业稳定性并重、劳动控制与工作自主平衡、劳动收入增长与素质技能提升良性互动以及达成劳动关系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它的构建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型财政体制,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内,社会中心论基于社会决定国家的社会优先性思想,提供了理解国家何以具备社会性的理论始基。尽管现实没有呈现精致的理论要求的完满状况,国家权力活动的全部历史也以铁的事实确证了国家社会性。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在国家的权属、国家的作用对象和国家的利益指向性等方面存有根本性的区别,两者蕴涵分立而又共处一体。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性和国家阶级性的关系须持有一种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在动态的历史变迁中去把握它们关系演变的规律性和总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间关系--被遗忘的国家结构形式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被遗忘的国家结构形式维度。然而,这种现状并不能成为否认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性的理由。从我国的宪政实践和美国宪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地方政府间关系应当成为宪法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应当成为我国宪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同国家整体一样,作为组成国家的个体,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与社会发生着经济交换关系。但国家与国家公职人员有着本质的区别,两种交换关系应呈现出不同的交换结构。如果这两种交换结构错位,就会导致国家公职人员的交换活动失序,并由此产生腐败现象。反腐倡廉必须采取措施对国家公职人员与社会的交换关系加以规范,建立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保持廉洁的交换秩序。  相似文献   

18.
虽然在国家与社会的张力之下,作为公共行政理想的服务型政府遭遇了现实的矛盾,但从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得出,服务行政有别于政治和行政发展史上其他任何一种国家行政形态,因其国家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一致性实现了公共行政的价值性回归,因而成为一种可欲的理想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社会自主性的强化还为这一行政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因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国家工具性的社会化,努力化解国家工具性与国家自主性的矛盾.通过服务价值的社会化、公共权力的社会化、政府职能的社会化,在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形塑过程中,促成二者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国家的自我重塑.  相似文献   

19.
政府活动与国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必须与国家本质保持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基本原理。这一基本原理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保证政府的各种活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本质 ,防止其脱离国家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韩莹莹 《教学与研究》2005,12(12):25-29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也是我国现阶段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它标志着公共行政价值的根本转变。本文在界定服务型政府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迫切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