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对打击乐状态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从其结构、形式、演奏方式以及音响效果等表面形象进行分析,其表现出一种粗放简约的状态。要是从美学角度来鉴赏打击乐,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还能从中挖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在意义。本研究就针对打击乐的个性特征以及审美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学需要体验 ,甚至也需要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可以相互渗透。当代社会 ,由于科学的负面效应对大自然和人类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阐述并提倡科学与审美的统一、科学体验与审美体验相互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浅谈审美教育中的审美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纲 《教育科学》2004,20(2):32-33
审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有机构成,是滋养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升教育品位,实现人的终极关怀的基本手段。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实现美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审美体验的培养不能单纯地依靠几门艺术课程,而应该融入到整体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4.
审美体系与日常体验有密切联系,审美体验以日常体验为基础,并能对日本体验起补偿作用。审美体验与日常体验可以相互转化。日常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有两个条件:一是自我反思和保持角色距离,二是把要概念具体化,表象化。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审美体验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以深层的人生体验为基础,在心灵的、总体的生命体验中,达到心与物、情与景、形与神、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感悟与创造。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以他深刻的见解和独有的笔触,在中国诗歌“感于外物”的“兴”、“登眺山川”的实践、浸渍书籍和借助他人以启己等不同方面,对中国诗歌审美体验论作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交际性活动,是翻译和文学的有机结合。作者创作要有生活体验,要有审美情感;而译者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是基于文学创作之上的艺术再创造,努力达到与原作者的"身临其境"和"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7.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渗透.从审美体验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角度,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音乐审美体验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不仅要求审美主体充分感受音乐的音响形态,正确体验其中的丰富内涵,还要能够真正体会这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中所产生的美的品味,并由此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审美喜悦,即通常所说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审美体验不是艺术活动的准备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艺术活动的始科,审美体验也不仅体现在艺术活动的“三层面”上,而是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考察对象,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俊华 《教育》2014,(30):66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儿童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童话更多的是被当作语言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学性、审美性总是被忽视。学前教育应提倡的是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话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独立授课的内容了,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关键决定于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艺术作品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这两者之间一旦发生审美碰撞与融合,其特征就显得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审美体验是由感官直接反映审美对象个别特征和整体面貌的审美活动,又称"审美感知",它是审美心理的基础。即人要感受到对象的美,就必须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接触对象,去感知对象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在人们的意识中往往将审美与艺术相联系,一段悠扬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一幅优美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说到科学,人们往往会与实验、发明和创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
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活动进入最活跃、最积极的阶段,使音乐欣赏得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对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进而要求欣赏者在充分感受音响形态中深入体验其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美的构建,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审美境界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4.
王晶 《文教资料》2009,(11):109-111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体会、抽象概念,以及鲜活的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能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获得美的享受,同时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培养学生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体验较之以往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出现了审美体验多元化、娱乐化和审美能力下降的倾向。培养大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既要通过高校教育、环境熏陶等外化方法,又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审美体验论     
司同 《文教资料》2007,(7):21-23
传统美学将审美变成一种精神现象,忽视了在审美过程中肉身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审美体验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体现了审美的真实性。通过对“生存经历”与“精神反思”的统摄,一方面,审美体验限制了生存活动中的精神扩张,将一切还原到肉身的当下此刻。另一方面,审美体验又扩张了自己的边界,积累了更多的历史信息,带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笔者有感于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即以教师的审美代替学生的审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草就此文呼吁以学生为主体的审美教育观,让学生自己发现美、体验美,以达到观照自我,提高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产生都不是简单偶然的,它需要完整的过程,是客观事物加上眼、脑、手的协调及熟练的操作来完成的,这个过程是科学严谨的并伴随着勤奋与痛苦汗水和欣慰及幸福.它是感官眼对客观事物直观反映,在脑的加工下完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审美体验论     
司同 《文教资料》2006,(36):75-76
传统美学将审美变成一种精神现象,忽视了在审美过程中肉身体验的决定性作用。其实,审美体验既扩展了审美的范围,又体现了审美的真实性。通过对“生存经历”与“精神反思”的统摄,一方面,审美体验限制了生存活动中的精神扩张,将一切还原到肉身的当下此刻。另一方面,审美体验又扩张了自己的边界,积累了更多的历史信息,带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声乐的艺术美融合贯穿在声音的发出、歌词的撰写、旋律的谱就和歌曲的唱成这整个的创造过程中。这种艺术美能够让演唱者本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即审美体验。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可以从声音、歌词、旋律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审美体验,并融合于自然而有创造性的表演中,形成独特的声乐美,进而感染听众,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