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仫佬族服饰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朴实特色。通过研究仫佬族服饰的服饰面料、服饰款式、服装图案和服饰色彩的特色,了解仫佬族服饰的质朴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丹巴服饰可划分为嘉绒服饰、宅垄服饰、羌族服饰和汉族服饰四大系列。嘉绒服。饰是居住在丹巴境内的所有嘉绒藏族的共同服饰;宅垄服饰主要分布在小金河畔的宅垄地方,是清代流传在嘉绒地区的一种女性服装;羌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太平桥乡,是当地羌族的服装;汉族服饰是由清代传入,为当地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服饰无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惠安女服饰的长期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从概说渔家惠安女服饰、服饰分类、饰品、服饰的传奇色彩、服饰纹样五个方面对惠安女的服饰文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分析了惠安女服饰对艺术的影响,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服饰选择与服饰时尚处于互动关系,大学生不仅是服饰时尚的追随者和创造者,而且是服饰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大学生服饰时尚化的内在动机表现为:从众与模仿心理、求新欲望强烈、追求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学校应引导大学生认清服饰时尚的变迁规律、消解时尚心理的消极影响、追随服饰时尚的正确道路,使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服饰追求。  相似文献   

5.
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五个问题:(1)汉代服饰的研究现状。(2)汉代服饰的概念、内涵及特点。(3)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概念及特点。(4)服饰考古资料与汉代现实中服饰的关系。(5)汉代服饰的宏观与微观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建立补充了汉代服饰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服饰的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的妇女服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的两种不同风貌,唐代妇女服饰欣欣向荣、雍容华美;宋代妇女服饰则是阴柔病态、质朴拘谨。审视这两种不同的服饰风貌,不难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审美趋向却是相同的。这种审美并非是唐宋时期妇女自身的爱好和追求,而是男子们更为隐蔽的想象和要求。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一、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趋向唐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最浓烈的一笔,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行的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唐代妇女服饰多姿多彩,总的风格是华丽、开放、创新及…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主要研究穆斯林服饰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服饰纹样、色彩、款式、着装等方面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意义。其次研究穆斯林服饰在伊斯兰教中的作用,最后阐明伊斯兰文化对穆斯林服饰发展与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服饰是白裤瑶族群身份的标志,通过对白裤瑶服饰起源传说、服饰的着色特点及其服饰图案的基本特征的深入分析,力图揭示出白裤瑶服饰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谢静  谢生保 《家教指南》2007,(4):80-85,插6-插7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多数服饰论著和论文中都把沙州回鹘供养人服饰当作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本文通过探讨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沙州回鹘政权建立、沙州回鹘与高昌回鹘供养人服饰的对比、西夏服饰与回鹘服饰的对比等问题,进一步阐明了沙州回鹘和西夏供养人服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惠安妇女长期的观察,从而对其服饰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大量的史料记载,从服饰造型、服饰纹样、服饰色彩等入手,对惠女服饰进行了文化分析和探讨,发现其中蕴含了很深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书中记载的服饰类名物词数量众多,包括祭服、丧服、朝服、吉服等各种具体的服饰类名物词共计152个,这些众多的服饰类名物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服饰语义场。而服饰是划分社会等级、辨别亲疏关系、表达人们心愿的重要工具,本文在全面考查、整理《礼记》服饰类名物词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服饰类名物词系统的不同层次,同时探讨了先秦礼法制度下的服饰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天津近代服饰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天津近代服饰与北京近代服饰、与中国北方其它城市和地区近代服饰以及与上海等南方城市和地区近代服饰的差别与联系,并就天津近代服饰与其之前历史上的服饰予以分析阐述;结合天津的历史、人文、经济等诸多要素总结出天津近代服饰变革的主要特点——近代性(甚至于现代性)、文化多元性、包容开放性、时尚引领性,及其在我国服装发展演变.特别是中国北方近代服饰发展演变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服饰的发展与演进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连。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各种文化的大交融使得北朝服饰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比如上衣下裤、衣侧开叉等服饰形制的改变,左右衽兼行、袒右臂等着装方式的产生。北朝服饰对中国传统汉族服饰的解构直接影响到隋唐的服饰形制,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洛可可时期服饰的特点,分析洛可可服饰的整体造型、色彩搭配、装饰效果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指出其在服饰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服饰设计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李渔的服饰美学观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的《声容部》中。他在服饰上提出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古典服饰美学。李渔的服饰美学观主要体现在修容、首饰和服装三个方面。从总体上说。李渔服饰美学的原则是:适度、自然、合谐。  相似文献   

17.
唐朝服饰审美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将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审美文化和海外异族服饰审美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的。正是由于唐朝服饰审美文化处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历史背景,将儒家、道家、佛家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呈现出对生命的无限反思和回味,并以其独特的款式、别致的图案和精美的质料引领我国服饰审美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我国服饰审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满清在服饰上的威权改制使得"满"渐渐影响"汉","汉"慢慢融合了"满",这种演变和融合起到了推进民族服饰发展之作用。满族服饰制对《红楼梦》中服饰的材料、纹样、色彩及服饰配件均有影响,红楼服饰既有汉民族的特点,又有满族的色彩,红楼服饰是清代的服饰政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服饰,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影视传媒诞生以后,用其快速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为服饰的发展及服饰形象的改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服饰发展的历史为线索,说明了影视传媒对服饰形象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普底的苗族有着深厚的服饰文化传统,这里的苗族服饰在服饰结构、服饰制作技艺、服饰审美各方面都不同于其他苗族。伴随着旅游开发的迅速发展,普底苗族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普底苗族服饰走向市场化,传统服饰文化元素正在淡化,传统民族服饰工艺正在被遗忘,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