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核心。教师“自主性”则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即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核心,教师“自主性”则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即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卢玉池 《湖北教育》2007,(12):23-24
湖北大学附属小学是武汉市一所办学水平先进学校,也是一所老牌的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把我校的教师培养成为适应课改要求的生力军,成为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为此,学校在认真研究校情的基础上,在培训的实践操作层面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了"突出一个重点、落实两项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校本研修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比,校本研修的研究味更强,教师的研究者地位也更突出,强调教师将科研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向研究者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马文娟 《天津教育》2008,(11):21-22
学校作为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实施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呼唤并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促成教师教育改革的进行与完善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前提。但是,在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中,人们往往过分看重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教育的作用,而忽略了教师任职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校为本的数学研训的基本内涵是指基于学校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了学校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数学学科的发展,在学校中开展的数学学科教研与数学学科培训工作。以校为本的数学研训活动包括数学教师个人的自主学习、数学教研团队中的同伴互助、数学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它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以校为本的数学研训工作的基本方法是数学研训问题化、数学问题课题化、数学课题课程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新课程改革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结构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本文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出发,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需求,分析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本培训的实施建议,以期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金树 《宁夏教育》2012,(10):19-19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冯薇 《辽宁教育》2010,(11):19-2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在学校“人为本,高起点,办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我们始终坚守着这样的思想: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教师。因为他们是课改全新理念和方法的接收者,更是传递者,同时也是实践者、创造者。简而言之,教师具有怎样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课改的成败。  相似文献   

12.
13.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重心已下移到"以校为本",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规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重点,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系统,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才能成为教师的幸福工程,学校才能打造出品牌。  相似文献   

14.
王水玉 《成人教育》2004,(10):39-40
课程改革呼唤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而教师素质的提高迫切需要以校为本的培训机制的建立,更新培训理念,以学校为载体,以情境为中心,构建培训平台,整合培训资源,形成有效的教师成长氛围,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培训者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16.
在目前中小学心理教师配备不齐、专业化水平较低、学校校本研训力度不够的现实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区域整体推进、研训教一体的作用,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旨归,以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和规律为指引,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研、训、教三者在教师教育中的定位,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将三者融为一体,协同高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心理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改,《方案》要求,“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一项着眼于“科研兴校”,能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以解决学校教学实践和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为选题范围,研究成果直接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服务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当前,应怎样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呢?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创没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不仅足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更是教师成长的摇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以校为本”绝非是与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俱来的崭新概念,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无疑是  相似文献   

20.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萝卜煮萝卜还是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