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宿春礼 《出版经济》2006,(10):62-63
忠诚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如果你选择了为某一个公司工作,它能付给你薪水,那就真诚地、负责地为它干吧. 对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员工的忠诚. 现在的公司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工厂,许多公司都是老板辛苦创办的,老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的就是赚钱,同时也承担着难以收回投资甚至破产的风险.但是,老板的利润是由员工创造的,老板只有先支付员工的工资、保险和奖金,才能获得剩余利润.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都会尽可能留用那些对公司忠诚的员工.这是因为:即使老板不在,他们也一样努力工作,为公司服务,把公司作为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天下第一楼》中处惊不乱的卢掌柜,尽心尽力的帐房先生王子西.以及任劳任怨的堂头常贵,被人艺演员演绎得活灵活现。正所谓观者众多,不同滋味留心中。多少小企业老板期盼自己的企业中也能招揽到这些有才之士。资金的匮乏使得小老板们.也只能通过看看话剧来“望梅止渴”。 今天在这里,我们向这些钱包羞涩  相似文献   

3.
不要在报道中滥称“老板”浙江日报不久前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不当“老板”作公仆》。文中说,时下,“老板”一词相当流行。不光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被称为“老板”,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甚至一些党政干部也被恭维成“老板”。“老板”一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4.
时下,“老板”一词相当流行。不光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被人称为“老板”,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甚至一些党政干部,也被恭维成“老板”。由此还派生出一系列的“老板”用品:写字台被称为“老板桌”;一些商品被冠之以“老板”牌;日常生活中大到穿靴着衣,小到  相似文献   

5.
三月底,笔者和大众日报特派记者组记者陈中华一起下乡做调查,来到济宁某县某村.见到村支部书记后,记者希望能开个小型座谈会了解情况,于是村书记用手机召来4人.能和村书记相熟的都是村里的能人,这4人恰巧都是小企业主,一个贩运石材,一个做饲料,一个搞养殖,一个开小饭店.座谈中记者问道,感觉今年收入会怎样,石材老板说,活儿明显少了,收入肯定下降,饲料老板说,肉价-个劲跌,老百姓不愿养猪,饲料也卖不动,养殖老板说,我的鹌鹑蛋主要出口,现在出口形势不好.挣不到钱.记者问饭店老板,饭店生意影响不大吧?他瞪起眼反问记者:"我平时就指望他们去吃饭,那你说受不受影响?"大伙一阵哄笑.  相似文献   

6.
自打网吧流行起用各类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后.网虫们的幸福生活便一去不复返了。网吧老板们对机器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不许使用右键、不许下载、不许使用硬盘、不许运行程序、不许……老天,只能看看网页了.这样上网还会有多少乐趣呢?老板们照收银子也就算了.但也不能如此严重地侵害咱消费者的权益吧!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制片人是指专门从事电视剧及相关产品生产和营销的项目经理人.有人说制片人相当于公司老板,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根据国内的情况,制片人并不是用自己的钱投资拍摄电视剧,他不是投资人,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制片人往往是把通过融资筹集到的资金用来拍摄电视剧,而且与一般的公司经理人不一样,电视剧制片人往往是相对于某部剧的运作而言,一个人可以在这个剧中担任制片人,也可能在另一个剧中担任制片主任乃至导演.一部剧的运作完成了,制片人的使命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8.
员工的跳槽已经是每一个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让老板们分外头痛的问题,更是大家都深感困惑的问题。我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遇到的这个企业试用我所创立的五字真言人力资源管理法的过程也许对大家有所启示。可是老板出于自身的考虑,不希望将其名公诸于众。我们隐去其名,姑且称之为H公司,Y老板了。H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个不大不小,不老不少的企业了。Y老板也是40多岁,风华正茂。  相似文献   

9.
黎籽 《新闻世界》2008,(1):20-20
案例:叶进所在的公司虽然是家合资企业,但老板是个古板而有些自负的人。两年的工作下来,叶进多少有些了解老板,知道他的优点,也知道他的缺点。叶进有时也很厌倦老板的做派,但考虑到公司远景还不错,大多时候,他也收敛了自己性格里的刺。  相似文献   

10.
《天下第一楼》中处惊不乱的卢掌柜.尽心尽力的帐房先生王子西,以及任劳任怨的堂头常贵,被人艺演员演绎得活灵活现。正所谓观者众多,不同滋味留心中。多少小企业老板期盼自己的企业中也能招揽到这些有才之士。资金的匮乏使得小老板们,也只能通过看看话剧来“望梅止渴”。  相似文献   

11.
活出特色     
前些日子,去逛花卉市场,同样的铁树盆景同样的品种,一个120元,一个160元,而后者少一分老板也不卖.  相似文献   

12.
发迹于汽车收音机买卖的英国人理查德·施拉曼10年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图书出版商.他从未上过什么学,父亲是位屠夫.施拉曼自己也说,"我从事出版纯属偶然,我是按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广告去出版社的.当时费登艺术图书出版社(Phaidon)正在寻找买主.我对出版社老板说我可以弄到一笔钱,然而我对出版却毫无所知."但在1991年初,施拉曼还是买下了费登出版社,成了费登出版社的老板.  相似文献   

13.
老总别称老板田厚钢日前与一家报社的记者参加一个经济报道座谈会,他张口称自己的总编辑为老板,闭嘴说老板要求如何如何。会后,问其为何不叫老总称老板,他说眼下老总主要在抓钱,与老板有何区别?不少老总也乐意接受这个称呼,自认为有钱有势。这不能不让人猛喝一声:...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天职,也是一把利器,作为记者,我想用好它.然而在采访报道中,却也有力不从心时,也曾遇到一些憾事. 2009年3月初,不断有成都市民打进<华西都市报>热线,反映一些装修公司或建材老板霸占小区装修业务,威胁和恐吓其他的装修公司甚至装修新房的业主,并时有伤人事件发生,引起大量业主的强烈不满,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随后,受报社指派,我对此展开了半个多月的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5.
刘莉 《新闻前哨》2009,(9):51-53
媒体上常见讲述成功人物创业故事的创富报道,但对于起步投资10万元以内的“小老板”却关注不够。他们恰恰是百姓创业大军中最为庞大的群体,也最需要指导和帮助。如何结合服务性与新闻性?报道资源如何开拓?本文结合楚天都市报“小老板”栏目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本质上就是一个“CEO文化”,通俗来讲就是“老板文化”。一个企业,老板的习性是什么样的,员工们的习性就会是什么样的,老板的风格是什么样的,这家公司的形象就是什么样的,当然也有不合流的,那结果自然是迟早打包走人。这种“企业文化”不独是中国的特点,也是几乎整个亚洲企业共有的企业特点。  相似文献   

17.
如何做老板?做一个什么样的老板?这恐怕是让所有老板们头痛的问题之一。 当然,对于那些已经上了“贼船”而又轻易下不来的老板们来说,则要多花点时间来思量:如何才能避免让自己陷入“经商、经商,经常受伤”的无止境的愁苦中去。  相似文献   

18.
职场上,人们都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只有老板比员工更积极,因为那是他自己的事业,而员工只不过是打工的.这种错误认识使得很多员工不能像老板一样积极地为公司着想.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笔者在法国走访了巴黎著名的中文书店——庆丰书店,该店老板是一位华侨,名叫潘立辉。他的书店是巴黎仅有的两家中文书店之一。这个书店除了专卖中文书刊外,每年还能出版近30种图书。然而该店的员工,包括老板本人在内也就5个人!雇员中没有一个专职编辑。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底线     
我所分管的一本杂志,两个月前做了一期专题策划:"老板的心理底线".诡异莫测的企业政治版图,纵横交错的利益链条,企业老板们的"寡人心态".看上去非常复杂,但说来说去,最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条底线早就明摆在那里--那就是老板的利益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