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清政府"新政"时期和抗战时期,近代西北城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抗战时期,西北城镇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城镇。但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国内政治变迁以及战争、灾荒频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近代西北城镇的发展一直处于比较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随着商人组织及其网络系统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其在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上的作用日渐突出.文章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近代以来广西城镇以同乡会和商会为主体的商人组织在推动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绩效进行了初步探讨,以透视其在广西近代城镇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洋货市场再次在中国的不断扩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变迁产生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对中国传统品牌、国内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都是双重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洋货市场的发展与近代洋货市场发展的动因不一样,但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近代洋货市场发展轨迹的考察可以为回顾和反思1978年以来外国经济力量对中国社会经济变迁产生的影响。洋货是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因素。近代洋货在华市场是由小到大、由沿海向内地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主体是华中和华东地区,尤其是城镇。洋货在华市场的扩展对近代中国土货市场和国货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存,在挤占土货市场的同时也为某些传统土货的发展提供了近代基因,在推动国货工业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又挤占其大部分市场,致使近代中国手工业、国货工业发展困难。  相似文献   

4.
以陕南28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社会生活为一体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建立了陕南县域城镇化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运用spss17.0和ArcGIS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从空间尺度对陕南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南县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发展不均一.针对研究结果,从环境优先,扶持特色城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加快陕南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有利于陕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讨会"围绕着安徽城镇历史变迁轨迹,安徽城镇发展史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安徽城镇历史变迁的研究现状与未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近代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的变迁促成了近代贵州金融制度的变迁。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网络的建立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建设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中期,和睦井镇和辛集镇是直隶省束鹿邑内两大商业“巨镇”;迄清晚期,辛集成为“直隶第一集”,和睦井回归到以农为主。排除交通路线变迁等因素后,可以发现在封建集镇向近代城镇转型过程中,其传统优势产业与近代市场需求之关系,亦是决定其分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的百余年间,陕南地区得汉江舟楫之利,汉白公路之便,加之政府和当地百姓的努力开拓,交通状况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使陕南商品经济有了几度短暂繁荣和发展。通过对汉江流域交通贸易的分析,考察了近代汉江流域水运、公路、航空的发展进程,论证了“商业是交通的先导,交通是商业的基础”的观点,从而为当前陕南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贵州的城镇发展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对了解西南地区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有重要价值.从明清时期卫所制度的设置对贵州城镇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索,分析明代卫所设立与贵州早期城镇建立的关系,卫所在城镇发展中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的发展变迁及其对贵州城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陕南公学简史——纪念陕南公学成立六十周年》一文在本刊2009年1期发表后,受到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并且又有一些新的史料发现,主要包括陕南公学建设的初步设想、校名来历、师资变迁以及学员分配去向等,本文对其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1.
英国大学教师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剑桥大学教师发展政策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其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与实施特点,提出了我国在教师发展政策的制定时,应循序渐进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项目;通过评估提高教师发展项目的质量;保证教师培训的经费和时间制定基于大学的教师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四大变革:从物本主义发展观到以人为本发展观;从唯经济发展观到社会全面发展观;从自发发展观到协调发展观;从不可持续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发展是大学生以发展任务为目标导向的个体内在的、渐进式的成长过程,既应立足于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又须指向毕业后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此外,大学生发展过程通常又是由外在的发展干预占主导地位到大学生能够自觉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将主要经历大学生发展干预和“要我发展”、自我发展意识形成和“我要发展”、主动参与发展实践和“我在发展”、发展能力形成和“我能发展”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性追求;协调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深层次追求;可持续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价值追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义务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其核心则体现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只有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区域内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除了实施以校本、校际和区域发展为主题的教师群体发展外,进行跨区域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将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实施跨区域的教师专业发展,可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稳妥有效的跨区域教师发展机制,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有效保障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完善自我专业素质,带动更多的教师发展,从而推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要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征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英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的总结,得出英国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重视制度保障,重视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权力,国家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平衡发展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伙伴协作等方面,进而提出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即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作保障,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寻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配合以及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陕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但在后危机时代要确保我省经济科学发展、平稳上升,必须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陕西现已开展新能源开发和培育新能源产业,这将是我省在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这个能源大省适应新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是江苏“两个率先”的必由之路。江苏要实现科学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走和谐发展之路。目前,江苏面临着产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内外经济发展等方面不够协调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内外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江苏“两个率先”奠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中的主体——“人”的研究应当超越混沌的整体的状态,进行更为深入全面地考察。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经历两大阶段,全面自由发展的主体——“人”在这两大阶段中是不同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