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风筝的起源说关于风筝的起源,民间说法纷纭,其中有这样三种说法最为人们所接受: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虽然对于风筝起源的说法难以得到统一,但风筝最早源于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1.斗笠、树叶说。在古代,人们为了防  相似文献   

2.
字句顺读、倒读都能成文成义叫回文,以这种方式作成反复回还均可成诵的诗称为回文诗。回文诗体是汉语所特有的。别种语言的文字虽然偶有个别的回文词句,但由于没有汉文字所独具的单音节、独体的特质,难于用回文方式作成一首完整的韵文作品。关于回文诗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早的见于齐梁时代刘拔的(文心雕龙·明诗),该文说:“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讲回文诗从“道原”开始。其他较晚的说法都同刘代的这个说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文心雕龙·明诗)中回文诗“道原为始”的说法值得我们重视。然而这里的‘位原”…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卷帙浩繁的诗的海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却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瑰宝,这就是变幻无穷的<璇玑图>.   璇玑图,又名织锦回文诗,是东晋十六国时,前秦秦州刺史窦滔之妻苏蕙通过诗誌和韵律,抒发内心愤懑之情,在织锦上独具匠心编成的一种回文体诗.……  相似文献   

4.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一本纪实性的<西游记>,它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影响更是深远.有人说它是佛学著作,有人说它是地理学著作,有人说它是旅行家著作,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经认真研究后认为<大唐西域记>还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  相似文献   

5.
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嘉兴人又称天中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4,(5):11-16
"大家在议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京华时报>的成功,又是什么原因让<京华时报>保持这么快的高速成长,一些说法总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这个时候我就自然地想到了木桶理论."吴海民说.  相似文献   

7.
"文艺电影"与"艺术电影" 我们常将一些艺术性较强、带有诗意色彩或文学韵味的影片称为文艺电影,如<立春>、<这儿是香格里拉>、<滚滚红尘>、<周渔的火车>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艺电影或者文艺片?它的内涵是什么?在任何一本中外的电影词典或相关学术专著中都查不到有关的资料,而事实上"文艺电影"这个说法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57年6月26日至7月15日在北京召开.马寅初就人口问题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发言.7月5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以<新人口论>为题的马寅初的书面发言.<新人口论>一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人口不断迅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说法,主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然而,文章行文直率,一些说法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空气.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有人给马寅初上纲上线:"马寅初抛出的<新人口论>,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要把马寅初定为右派.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两篇文字:一篇是<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另一篇是<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先后刊于<中国记者>今年第二、三期上.文章一出,赞同的不少,可也颇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我们要吃饭".做广告的商家这么说,刊登广告的媒体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10.
荀勖<中经新簿>"但录题",是指其仅详载每部书的篇目,而没有介绍作者、评价图书的叙录.<皇览簿>一书因为篇目众多,而在<中经新簿>中单独分为一卷."荀勖<中经新簿>是有叙录的"这一说法,出于对史料的多种误解,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去年<北京晚报>曾载文说:真正扳倒和砷的是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王杰.接着又有一个扮演过和珅的演员对采访他的记者说:真正搞倒和珅的是李侍尧(曾任过云贵总督、大学士等官职)、王杰和朱圭,可他们都没有拿出过硬而有说服力的史料,来证实这一说法.加之电视剧<梦断紫禁城>又戏说得没有边际,故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并不准确,也不大妥当,实在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书目答问>(以下简称<答问>)是一部在学术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可是其撰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多少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经归纳,关于<答问>的著者,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依据书坊旧本说.此说出自伦明的<答同>批校本,称依江阴某君记录旧本而成.后在所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亦称:"张之洞<书目答问>,乃先生(案即缪荃孙)代作,据年谱(案即<艺风老人年谱>)则作于二十四岁时也.颇疑先生早岁从宦川滇,地既偏僻,又乏师承,何能博识若此?陈慈首云:‘是书盖江阴一老贡生所作,先生得其稿,又与张之洞共参酌成者.'慈首尝令江阴,所言或有据."从此遂成一说.  相似文献   

13.
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汉书考异>中,认为<汉书·艺文志>"礼类"著录的百三十一篇<记>是<大戴记>与<小戴记>之和,可是,通过分析二戴<记>的材料来源、比较二者篇数及内容,发现钱氏的说法是有失允当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五行>"仁气"、"义气"、"礼气"、"进端"、"终(充)端"、"终(充)心"等说法展开,剖析孟子四端说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思想史轨迹,同时展示<五行>与<孟子>之学的巨大差异,比如,<五行>中仁、义、礼等德行的生成还有另外的基源和路径,其生成过程有相当丰富的层次,以及<五行>篇德行的生成有向内、向外寻求两路,而<孟子>则主要仰赖向内寻求等.  相似文献   

15.
<秋菊打官司>造就了一个流行语:"给个说法".电影借秋菊的嘴感叹写状人的钱如此好挣,"你就每天给个说法,每天收钱?"传媒就干着这样的事,每天都在"给个说法",每天收钱.其中,靠制造概念给说法的套路,<新周刊>算是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一、提出"大散文"观念.开创散文新时代 从笔者的生命年龄说要比<美文>大多了,从笔者的写作时间看也比<美文>长一些,但可以说与<美文>一块成长,是因为笔者的散文及报告文学写作几乎是与<美文>一块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改错二则     
此歌非江西民歌 7月21日上海某报<激情在燃烧红歌分外红>中,作者将民歌<八月桂花香>说成是江西民歌,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相似文献   

18.
殷莉 《当代传播》2007,(6):69-70
关于哪部新闻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并无专门的研究,但已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下面三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大清报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大清报律之研究>的作者于衡认为"<大清印刷物件专律>及其子法<报章应守规则>公布一年后,再由商部、巡警部、民政部制定<大清报律>,此即名实相符之新闻法."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赵逵夫.在(倔原和他的时代>中说: "可以肯定<楚辞>中的陵阳在江西省的西部,庐水发源处的西北面,即安福以西,庐水以北,武功山以南."按赵先生的说法,<哀郢>中的陵阳是屈原的放逐地,就是今天的莲花县,或再扩大一点范围是罗霄山脉中段地区.但结合本地的历史地理研究,我认为,罗宵山脉应是"江南之野".  相似文献   

20.
媒体能代表“公共利益”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有一句口号:关注公共利益.这是一句比较谦虚的说法,因为它没有宣称自己能够维护和代言公共利益,而只是"关注"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