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老王”有姓无名,靠一辆三轮车为生。他瞎了一只眼,终生未娶,孤苦伶仃,住在都市中荒僻“塌败”的小屋里,生活异常凄苦。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老王》以作  相似文献   

2.
破解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困惑和难题,以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教学《老王》为例,详细分析并指出散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文体特征,品味精准的语言表达,体会语言蕴含的丰富意蕴,引导学生去触摸作者的灵魂,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3.
[案例回顾]这是《老王》(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的后半部分——在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结尾段后,老师问:作者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即惭愧,心里不安。结合课文想一下,难道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不够吗?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老王关心的表现语句。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答道: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2011,(13):39-43
2011年4月,我参加“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其间,研修班需要一个课例进行研究,大家推举我来上一课。  相似文献   

5.
杨绛想通过《老王》告诉我们什么?也许这样的发问不是非常准确。换个问法,隐含在《老王》字句背后的旨意究竟是什么?前一问,是立足于作家的创作预设,后一问,是追寻作家的创作结果。就语文教学而言,对后面一问的研究,是更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老王》作为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历来是示范课的常选篇目。而本文选取的课例则分别来自于玉城中学和玉峰中学两位老师所执教的《老王》,两位教者从教学流程和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不一样的解读,透过创设情感,引领学生细细咀嚼,领悟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旨在为《老王》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庆节这一天,我带着特殊的心情参加了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你想,这一年我们国家经受和战胜了冰雪冻灾、汶川地震,感受和梦圆了百年奥运、神七飞天,能不为祖国而自豪和激动吗!什么叫伟大?什么叫平凡?不就是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吗!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被选入初中语文精读课文,奉献给我们的不就是这样一篇用最平凡的事,写出了最平凡的人“老王”吗。  相似文献   

8.
杨绛想通过《老王》告诉我们什么?也许这样的发问不是非常准确。换个问法,隐含在《老王》字句之间的意旨究竟是什么?前一问,是立足于作家的创作预设.后一问,是追寻作家的创作结果。就语文教学而言,对后面一问的探究,是更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淳朴、仁义、善良三个角度分析杨绛眼中老王的形象,以展现杨绛的创作动机,点明文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经典重读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重新阅读经典作品,再次开展对话,以获得新的提升的一种课型。曹勇军老师的《老王》一课,彰显了经典重读课的价值追求: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学生重读经典的引路人,教学内容的选择为学生阅读经验的生长点,教学价值的指向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再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杨烁 《考试周刊》2011,(1):43-44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里面有一篇对省一等奖的课进行点评的文章,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地指出这堂课连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没有掌握好。前几周,在越秀区也有一堂《竹影》的公开课,因为王荣生教授的点评,所以教研员们评得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12.
课前五分钟,小曼同学在做她的口头作文《“爷爷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前几天,老师教《老王》这篇课文时,说他早年过生日才能吃到一颗鸡蛋,还是妈妈偷偷塞给他的,不能让其他兄弟姊妹们看到。董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我也很清楚,就是想告诉我们他的童年是贫穷的、苦涩的,就是想表明那个年代是物资匮乏的,老王送给杨绛的鸡蛋和香油都是很金贵的稀罕物。这个道理我懂,老师讲完故事我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我难以进入那个生活情境,甚至还是不能完全相信那是事实。于是,我回到家里问爷爷。爷爷的回答更令我想不到,他竟说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哪一天过生日。那年月,吃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情,家里人都拼命地讨生活,哪还会想得起过生日的事情,甚至根本就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哪天。爷爷说他60岁之前就没有过过生日,也未曾见到他的父母过过生日--自己现在过的这个生日,还是快60岁时从他本家老姑那里得知的呢。他说,你们老师能过上生日,还能偷偷地吃一颗鸡蛋,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 它是一个卑微群体的缩影。 老王既贫且贱,既孤又残,可以说,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那一类人的代表。老王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的“几间塌败的小屋”,并且还“住那儿多年了”。老王有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他只能指望自己,只能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贫...  相似文献   

14.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教学的一篇散文——《老王》,是杨绛的作品。杨绛的散文,大多朴实无华,用真实的笔触抒写着许许多多爱恨情愁,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简单而又深有感触的悲欢故事。写好这些小人物,有赖于杨绛的细腻与博学,而解读这些小人物,若只停留在简单的情节了解上比较容易,解读作者的文风则难。于是,我把杨绛的《老王》放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上,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引导学生去解读,去感悟。  相似文献   

16.
《老王》一文一共出现了10个"什么"一词,这些词语看似是不经意地使用,但实际上却潜藏着作者深刻的寓意。沿着作者的行文脉络,依次深入思考这些"什么"的含义,就能体悟到作者的特殊情感和用意。研读"什么"一词,可以感受到经由"什么"折射出来的两种善良、两种反思和一份"愧怍"。"什么"一词虽不能称作春秋笔法,但在杨绛洗练的文字中,它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夏清 《现代语文》2005,(4):45-46
探讨意愿 1.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8.
说课,主要包括: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喂——出来》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唯一的一篇科幻小说,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着灿烂的艺术魅力.它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历久弥新,给后世以典范.语文教材中选取的都是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向学生传授了丰富的审美体验,给学生示范与启迪.本文以《老王》为例,探讨写作视野下经典文本阅读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