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温经典,聆听先人教诲:翻阅《论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先人教学方面的见解由衷地佩服。《论语》的见解简约而深刻。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第一册有《论语十则》一,录了孔子论学的一些格言警句,言约意丰,含蓄蕴藉。正因为如此,历来解释《论语》对它们的理解多不相同,今撮录一例,略作辨析。  相似文献   

3.
对《论语六则》的教学,每教一次,都有新的心得。一些似有定论的地方,仍有许多疑难未解。作为教师。须知其所以然,忌人云亦云,更忌以讹传讹,方能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现录二则讨论于下.就正于同行方家。  相似文献   

4.
弟子"侍坐"是孔门一种有效有趣的教学形式。《论语》中有三章关于"侍坐"教学的珍贵记录,值得我们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堪称孔门侍坐教学艺术的典范。若将三章整体来看,又会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如子路的独特形象问题、孔子对子路的教学艺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对当代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抓住学科结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大观念";用典雅语言进行教学,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语》以及围绕《论语》研究而形成的论语学,因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被众多典籍所著录。然而,即使是一些权威著作,在著录过程中也难免产生错误。兹摭取所见问题较为严重者试作考论,希望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师:人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有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学习者的情绪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对学习感到愉快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语文愉快教学十分重要,也是近年来趋于成熟的语文课改成果之一。下面简单谈谈笔者对愉快教学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的对话固然是精彩的,但是不能因此掩盖"子曰"的独特及魅力。"子曰"作为《论语》的标志性符号,它凸显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价值。"子曰"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其一,孔子将个人生活史融入教学之中,以其"真诚"增强了教学的影响力;其二,教学中应用了丰富的修辞方法,以其"巧妙"提高了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水平。"子曰"教学艺术对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中国传统化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荟萃。今天,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还可以从《论语》中获到滋养现代人心灵的内容,在与西方明、现代明的比较中,解读中国化。鉴于上述考虑。我在语教学中,除了教材中选来的《论语》篇章,还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内容。针对学生对《论语》距离现代久远,对古代化知识知之甚少的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论语》中所包含的平常事理,拉近圣哲与当代中学生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中“而”字的使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基本属于口语记录,因而给对当时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本文企图通过《论语》中“而”字使用情况的总结,构勒出该字在当时口语和书面语中运用的轮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线索。《论语》二十篇,“而”字共出现341次,其中作连词273例...  相似文献   

12.
孔子作为中国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几乎是大家所一致公认的,他“博于诗书,察以礼乐,详于万物”,以自己渊源的知识,整理了不少中国古代文献,并同时向弟子们传授。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无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论语》提到的就有《易》,《诗》,《书》等典籍,在这里,我只就孔子思想对《周易》大传的影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语〉选读》该教什么?从结合课程目标对于经典选读教学的定位和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出发,探讨弱化文言字词及语法教学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阅读文本,从而可以使学生解决心灵困惑,获得心灵的滋养,达到在阐发《论语》现代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继承《论语》传统价值的目的教学指向,以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探究”意即探索研究或探寻追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教学中,处处需探究。下面以《论语》十则几个片断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启发学生探究的。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这本书中写入了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的语录,蕴含着深刘的思想和教育意义.在《论语》的选修教学中,强调“探究意识”的培养.探究对于学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在《论语》教学中的探究意识,体验探究中的乐趣并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论语》选修教学中如何对探究意识进行培养,如何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作者对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把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形象大于思想。一则则电视广告,正是因为一个个鲜活的明星形象才使人们记住广告的内容。一句句经典的《论语》、《庄子》,正是因为一段段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才使人们真正理解其深邃的内涵。可见感性的形象远比理性的思想更容易被接受。语文教学也是感性的,尤其是在学习写人、记事、明理这类文章时,我们更应该遵循“形象大于思想”这一理念,少一些理性分析,多一些想象塑造,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联系文内文外,积极建构文本形象。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解读人文内涵的深邃,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和谐共舞,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脉,在去除其封建“糟粕”之后,其精华乃是“国学”的精华。语文课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体现,对青少年道德培养和师德建设有当代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察《论语》与《论语注疏》中的人称代词,发现从上古到中古,人称代词的演进状况大致是:①第一人称中“而”、“予”、“朕”已经消失,“吾”、“我”仍在使用,且“我”占主导地位;②第二人称“而”已经消失,“女”、“尔”一直使用;③第三人称“彼”、“夫”已经消失,“其”、“之”一直作为第三人称代词;④两部书中的“他”均作旁指代词。  相似文献   

20.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对经典篇目的教学也应重新反思。最近再教《孔乙己》,我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改进后的教学,留给了我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