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已经过了百余年,语文学科也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语文教育在一次次的变革中发展、成熟。但是语文教学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少、慢、差、费”的现象似乎仍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丁雪梅  代保民 《学子》2012,(8):22-23
一、爱语文,如痴如醉设立语文学科,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计起,少说也有100年历史了。往大语文的方向讲,可以上溯千余年。但时至今日,对"语文是什么""语文姓什么""语文干什么"还在吵吵嚷嚷。不过,这也正说明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语文学科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涵就是他颇具魅力的表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学科教学中急需探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是多年来几乎被我身边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忽视甚至忽略的一个本质问题。如何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原生态的语文高效课堂,这是当下必须解决的语文教育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从清政府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真正独立设科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现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是我们半个世纪以来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6.
德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发展是从大学的革新开发的,各种专门学院是在大学教育发展到一定阶级后才得到显的发展。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从专门教育的兴起开始的,大学建立后大学教育成了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发展近代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走的道路,所采取的政策,既存在着某些差别,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可以说,中国二千多年的语文教育史,就是一部人文教育的历史,只不过不同的时代,人文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直至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中国语文学科才真正确立,在这之前,中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严格意义上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1923年由当时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下属的“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讨论制定并颁布试行的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阶段的教育任务完全由家庭来承担,幼教与家教是融为一体的。东汉和帝时,皇后邓氏曾创办过“邸第”,征召有威望的儒者教授5、6岁的皇室及外戚子弟,因此“邸第”曾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幼儿教育场所,但可惜昙花一现,未能持续下来。1840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名副其实的幼稚园,此后十几年间,幼稚园教育很快在欧美国  相似文献   

9.
奚少庚 《吉林教育》2000,(11):33-33
1、“语文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观,影响颇大,人们对此尚缺乏认识,此小论纲,以求醒目。据敝目之所见,此观点始见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供谋生应世之需要。”此观点成型,在穆济波《中学校国文教学问题》中:“‘语文的本身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语文只是人类生存必有之一种工具……教育之目的亦别有所在,而语文不过是为便利达此目的之工具。”而穆济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没有独立阅读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是通过辛辛苦苦的讲授把自己备课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教师用自己的阅读经验,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其结果学生丧失了自己阅读、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机会和探索过程。而课堂中的这种探索机会和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讲是极为宝贵的。这种跨越学生思维过程的直接讲授,危害相当大。它势必使学生始终处于无法摆脱的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因其废旧(科举)而终止了一个施行了1000多年的教育制度,又因其倡新(学)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篇章,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地位特殊。从介绍近代以来至“新政”前的教育概况入手,通过对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特征、局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科举制度的废除,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发展扫清了最严重的一道障碍;《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官派出国留学和鼓励自费留学,培养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才;新式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推动了“新学”的传播,促进了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作为现代学校课程,起源于1902年清朝政府颁定的《钦定学堂章程》,至此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已整整探索了一个世纪。回眸百年历程,科学地分析过去,汲取各种实践成果,对指导语文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由“旧时期”向“新时期”转变过程中的两种思想交峰及叶圣陶的历免贡献,供读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在1902年《奏定学堂章程》制定、1904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之后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要实现其实质上的独立,则需要一个“合理”的名称,更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20世纪前期语文学科独立性的追求主要是围绕“正名”和“正身”两条线索来展开。正名就是要使“名”(名称)副其“实”(内涵),正身就是要使其目的明确。只有目的明确,教学才能落到实处,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无论是正名还是正身,都是在论争中展开的。本文重在对后者的论争进行梳理、辨析。  相似文献   

15.
于建福 《教育学报》2012,8(6):26-32
清末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将《孝经》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列入中小学堂"读经讲经"科目,体现出时人对儒家经典价值的认同和自觉传承。细读该章程文本不难发现,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实施中,注重"博""约"相济,避免"泛滥无实";系统设置,少读浅解,循序而渐进;善于诱导,晓之以义,慎之以罚;区分天资秉性而因材施教,明确反对"强责背诵";兼顾"中学"和"西学",实现"无一荒经之人";将修身诸科目与"读经讲经"相融通,发挥育人的综合效能。这对当代切实重视经典价值的传承,优化经典教育内容的设置,破解经典教育面临的难题,增强经典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都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时期,传统教育解体,近代新教育逐渐形成,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条件。教育政策与新教育制度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又是教育制度的法律保障。教育行政组织的改造、地方督抚的热心兴学,为教育政策的推行提供了执行机构及力量引导,科举制度的废除清理了新教育进程的障碍。各地兴学热潮及其教育成效印证了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价值,但历史的复杂性又使教育政策的国家政治功能沦于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学校始设于19世纪60年代,叫做“学堂”。当时仅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后,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学制。  相似文献   

18.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不少语文学习活动中,大多教师都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语文评卷中。有的老师仍喜欢“包打天下”,牢牢抓住语文评卷权不放,唯恐评讲时漏掉了什么。但是,这种“满堂灌”的教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07,(9):4-6
田本娜:女,生于1928年,天津市人。1952年毕业于原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教育科学及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我与小学语文教学》,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和《小学教育学》,参加编写的著作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大词典》《外国教育家评传》《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