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对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是大学人才培养这一本体性功能回归的内在要求;大学课程的质量和特色已成为国际化高等教育时代大学胜出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变过程中,政府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取向、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等,为大学积极开展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的校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平台。另外,加强对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教育学基本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已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实践场域,且主要在国家层次的大学课程政策、大学层次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层次的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展开。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凭借其所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质量,在不同层次的场域中占据不同位置,获取不同的参与知识选择活动的权力,由此展开以各自所持资本和权力为基础的知识价值观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通过这种博弈,将隐匿于知识背后的价值显现化、过程化、教育化和经验化,使外在于受教育者的客观知识逐渐演化成为个体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融为一体,从而完成知识价值增值、减值或保值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揭示了大学课程与教学活动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课程知识的选择是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领域.随着三级课程体系的推行,课程知识选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往研究中,人们侧重课程知识的研究,而相对忽略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课程知识和课程知识选择这两个概念尽管有密切联系但不能完全等同.课程知识的选择应由选择主体、选择客体、选择目的和选择依据等几个部分构成.课程知识选择包含“课程知识的选择”与“知识的课程选择”两个层面的活动.它的实质是知识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的过程,既要对课程知识的客观状态进行选择,又要依据主体的需要和目标要求作出判断.课程知识选择以选择主体设定的选择标准为依据和准绳,是对课程知识价值的有目的的能动把握.  相似文献   

4.
知识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但并非什么知识都可以进入大学的“高级学习”领域。大学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表面上看来是大学自己的事,但实际上高等教育中的合法性知识是学科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大学中学生和教师群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以上几方面,文章具体分析了美国现代大学中合法性知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知识问题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但并非什么知识都可以进入大学的"高级学习"领域。大学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表面上看来是大学自己的事,但实际上大学中各专业的知识是更深层次的知识本身的状况,以及社会、国家和大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知识是知识社会转型的内在动力,具体体现为知识价值推动经济转型、知识权力推动政治转型、知识消费推动化转型。在知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应该成为主导力量,应承担培养和塑造“知识人”、创新和传播知识、培育和整合新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性质的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知识演进与大学课程秩序变迁的双向互动中,不同性质的知识相应创生了不同的大学课程秩序。以统一性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称普遍知识,基于普遍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秩序为普遍知识秩序;以多元化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称科学知识,基于科学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秩序为高深学问秩序;以个人性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称个人知识,基于个人知识构建的大学课程秩序为个人知识秩序。  相似文献   

8.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主要在国家层次的大学课程政策、大学层次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层次的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展开。正是通过贯穿于大学课程全过程各层次之间的知识选择活动,从而将隐匿于知识背后的价值显现化、过程化、教育化和经验化,使外在于受教育者的客观知识逐渐演化成为个体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融为一体,从而完成知识价值增值、减值或保值的演变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过程揭示了大学课程与教学活动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大学课程重新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纵观近年来大学各类课程改革的探讨,重新设计课程体系的呼声最高,究其原因,当下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最为根本的。为了回应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当代大学课程建构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如扩充课程编制参与主体、增加跨学科课程类型、评价理念的转变等。如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满足知识生产新模式的需求,又维持大学课程的高质量,这仍然是当今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正逐渐发生改变,知识选择范围和对象已由"教育知识"向"教育资源"转变,知识选择主体越来越呈现出由"教育者选择"向"学习者选择"发展,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由"优胜劣汰"的精英价值取向朝"机会均等"的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知识选择模式则呈现出由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模式向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知识形态的变化,即通常认为的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这就给大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树立新的课程观,重新思考和构筑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观从现代向后现代的演进,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被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消解。这必然会对课程选择产生影响,因此从选择主体多元化,选择内容多样性和选择原则多维度等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袁丹 《教育导刊》2014,(1):18-20
校本课程知识选择在现实中表现出种种困顿之象,其主要表征为价值判定的科学主义取向、过程预设的技术主义取向、目标预期的功利主义取向。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人文转向势在必行,其实现路径主要为课程知识选择价值标准的改造、逻辑起点的转换以及行动过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课程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知识选择是课程运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受知识现代性信仰的制约,课程知识囿于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认识论窠臼,知识的多样性被严重遮蔽.多元化的时代主题及后现代课程观的兴起,消解了科学知识的霸权地位,多样化逐步成为课程知识选择的主导取向.课程知识选择多样化可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变革及冲突性整合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知识价值变革下的大学课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对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认识是我们建构课程的基础。本文在研究知识价值观变革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大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并根据新的知识价值观———后现代知识价值观,提出了对大学课程建设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6.
教师对课程知识的选择应是有限度的选择,理想的知识选择形态总是受制于现实所提供的可能性。语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一矫枉就过正的失“度”现象,也殃及教师的语知识:选择,使语课程知识的选择向选择不足与选择过度的两极发展,无视其所应有的阈限。  相似文献   

17.
杨光 《生物学教学》2006,31(12):11-12
高中阶段的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必然面临着知识的选择。关于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克莱茵(M.F.Klein)的知识选择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认为的知识选择包括知识本位取向、学习者本位取向和社会本位取向。  相似文献   

18.
知识观视野下的大学课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学课程评价整体上仍然处于以科学主义为核心思想的现代知识现的影响之下,其对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确定性、真理性、工具性、客观性的释读,导致了大学课程评价出现了科学主义取向、结果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特征.从根本上反思我国大学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所在,必须首先认识到现代知识现的种种弊端,清晰地认识到后现代知识现是我国大学课程评价的必然选择.大学课程评价在后现代知识观的冲击下,应在评价内容、标准、方法、主体、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通过知识与学术结构(科层的和专业的)的共同演进来实现对知识的微观操作的.这种微观操作体现在五个方面:(1)知识分化:某个学系或专业分裂成多个研究领域.这些研究领域的增加反映了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和职业的专门化趋势。(2)知识提升:当以“系”为标志的部门升格为学院的时候.或者当某一专业原本只提供本科学位.在随后几年转变为提供研究生层次的学位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课程知识观的核心要素,从课程知识选择、课程知识组织和课程知识呈现三个维度梳理了柏拉图、夸美纽斯、斯宾塞、杜威、布鲁纳和多尔课程理论内在所反映的课程知识观,并以知识观视角解析了课程知识观演进特征,提出了课程知识选择从普遍真理到存疑情境、课程知识类别从等级层次到多样分类、课程知识编排从普适确定到开放建构,以及课程知识呈现从抽象绝对到多元描述等趋势,以期助力大学课程内容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