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战胜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保障,也是学生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基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听到有的教师埋怨:“学生在实验室中纪律差“;“学生实验考核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差悬殊“等等.而对待这些问题往往是责怪多于关怀,埋怨多于调查研究.仔细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诸多心理障碍,如,只重视读书做题、不重视实验的心理;惶惶的心理;难于控制的紧张心理;不易察觉的敷衍心理;盲目的求异心理;莫名其妙的冒险心理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真知的心理障碍.为此,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以上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调治和疏导,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万震 《化学教学》1999,(12):1-3,20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铜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这里对学生的化学实验中几种心理障碍加以分析.一、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或看演示实验时,会问教师:“实验操作考不考”、“实验考不考”,学生中也时有冒出“考试只要求笔答,又不考操作”等言语.学…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某些“心理障碍”现象,例如:对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理论学习与道德规范的内化不协调;在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现实环境里,表现出无所适从和看问题简单化每心理倾向。这些“心理障碍”,往往会使学生越学越没劲。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教学得法,努力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产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心理”。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咨询的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调“调试性”而忽视“发展性”,认为学校心 理咨询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学生各种心理危机;重视各种“心理障碍”的矫治而忽视“一般性 心理问题”的调控,仿佛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就在于缓解和消除学生各种严重的心理异常; 喜欢机械套用具有典型表现的成人模式,而忽视学生具有年龄特征的特殊表现。学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不但使少数有各种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尽快缓解心理压力和消 除心理危机,以使其能正常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使适应正常的大 多数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走向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是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巴甫洛夫说过:“自己动手、自己动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是我们实验工作的最高准则。”这充分说明当代中学生在实验中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又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但在我们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尽管大多数学生喜欢化学实验,可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潜在的、妨碍实验操作的心理障碍:缩手缩脚的胆怯心理;惶惶然的恐惧心理;难于自控的紧张心理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实验操作失败、阻碍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真知的心理屏障。  相似文献   

6.
化学新课程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以“知道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学科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等等,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落实,离不开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而学生在实验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心理障碍的干扰,使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动手能力差,对实验目的和意义不明确,对验证性实验的盲从、依赖性等现状已引起化学教师和化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在近几年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在加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实验中的心理障碍的工作也很重要.为此,我将自己在工作中针对学生常见的几种主要心理因素的浅析和加以指导的情况作一介绍.一、模仿心理模仿心理是认识事物和解决事物变化过程的初级阶段.任何人在认识事物和…  相似文献   

8.
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学科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发现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升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任何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一、制约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四因素1.学生的思想因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实验中不少学生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诸如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不注意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认为,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成因 所谓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长期困扰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心理异常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心理障碍,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依赖心理。有些学生习惯教师把知识“嚼烂”后“喂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时的心理障碍与排除江苏省句容县天王中学(212441)王本鸿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活动对人的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面对化学实验,学生会表现出各种心态,学生实验时的心理活动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本文试就初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在校或是在家中,学生有点伤风感冒就会立即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和重视,就会立即找医生或送医院;而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障碍就会发展为心理疾患,一旦遇到外部的强烈刺激,就有可能失控,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吴怡 《教书育人》2001,(11):33-34
近年来,对中学生心理卫生的研究,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与此相适应的“心理疏导”或“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亦在一些学校中逐步推广,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有些屡教屡犯的学生,从现象上看,他们影响了学习,破坏了纪律,但问题的症结却不是一般的思想或纪律问题,而是由于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种反常表现。如果以通常的谈心、家访或绳之以纪律,问题并不能解决。只有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了解其中的心理障碍,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但要摸准他们的心理脉搏是不容易的,像医生治病那样,首无要要洞察病因,然…  相似文献   

14.
1认知障碍心态认知障碍心态是指学生由于对某一事情认识不清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如一些学生把“哥儿义气”理解为同学之间的“友谊”,以致一时冲动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有的学生把吸烟看作是男子汉风度和魅力;还有的学生把无纪律的行为、冒险行动误解为“勇敢”。这些学生把老师正面的教育要求,往往从另一种意义上去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上产生的障碍,主要来自学生认识经验的差异。教师在教育这些学生时,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从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对比,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达…  相似文献   

15.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 ,不仅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目标的实施 ,而且与学生的健康休戚相关。因素必须重视化学实验课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以防学生在实验课中受到伤害。一、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使学生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情绪目前 ,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 ,由于多种原因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 ,更缺乏实际的操作技能。对化学实验 ,有的学生满不在乎 ,“为所欲为” ;有的学生则担惊受怕 ,不敢动手。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对化…  相似文献   

17.
程晓蓉 《教书育人》2001,(19):32-33
一、日常生活概念易对学生的思维构成障碍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但实际上,学生形成的这些对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认识往往是表面的、局限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与科学概念相悖,从而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障碍。例如,认为:车子不推就不动,维持车子运动要有力;铁比木头重;100瓦的灯泡比40瓦的灯泡亮;对“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或“工作”混淆不清等等。为了克服这些日常生活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的错误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注意力心理障碍,依据其表现,可分为慵懒型、自卑型、焦躁型、畸恋型和盲目乐观型。造成学习注意力障碍的原因离不开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学生个性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因素。预防与疏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需做到:培养学生“五自”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习惯的训练;经常给学生成功的反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发挥学生最大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9.
在考试复习阶段,常会有一些学生缺乏学生主动性,萎靡不振;或有上进愿望却抓不住学习要领等。经观察分析,有上述表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障碍。我们应从复习阶段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保证全体学生能够整体进步,避免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发生“就低不能就高”,或“就高不就低”等偏颇现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广州市中学英语教学不断深化,中考对英语口试要求的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笔者在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经过认真的调查,细致的分析,吸收专家的专业理论知识,总结出影响口语交流心理的六种心理障碍。即从众心理、定势心理、害臊心理、自卑心理、敷衍心理、“恐讲”心理。就这些问题,笔者归纳出克服心理因素影响的策略并依据这些策略在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初中的一个实验班展开实验性的尝试。在三年的实验过程中,笔者以克服心理因素影响为目的,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指引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三年的实验性尝试所获得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也让笔者看到解决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