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复习测试中,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传统题目:教苑时空·教例剖析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在处理课本总复习的一道题时,我没有给学生任何提示和讲解,直接让学生来做,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正确率居然不到10%,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3.
【片段回放】 六年级总复习阶段,在复习立体图形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数学应用题综合练习课。在课接近尾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客车与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前进,又经过4小时后,客车到达乙地,而货车离甲地还有2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集相遇问题、工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强调了要通过习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曹慧 《云南教育》2007,(10S):16-17
[案例] 笔者最近随堂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的课,教学的内容都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两位数除法”的练习课。其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005年10月第一版八年级下册第101页第12题是一道“问题”习题,通常可认为是印刷错误.可这是教科书,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数学必修④第二章复习参考题B组第5题:已知向量→OP1、→OP2、→OP3满足条件→OP1 →OP2 OP3=→0,|→OP1|=|→OP2|=|→OP3|=1.求证:△P1P2P3是等边三角形.  相似文献   

10.
1习题处理笔者在高三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究了一道习题:例题如图1所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地球的中心O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已知卫星近地点和远地点到地球中心O的距离分别为a和b,求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时的速度之比(va)/(vb).  相似文献   

11.
编拟练习题并通过它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是教师最常运用的一种检测评价方式.一道好的练习题不仅仅检测了学生的“双基”,同时又向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若学生对待这类习题不善于深思,不去探掘这些信息,就枉费了命题者的一番苦心,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 初始问题的提出 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  相似文献   

13.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象学新课时一样从无到有一步步的去学习新的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能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与升华,从而增强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处理综合实际应用问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三复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探究、创新,最终学会学习,这就是我们复习的目的所在。因此,我在进行高三总复习时根据内容常常设计一些研究性的小专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探究。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有这样一道练习题,题目如下。 本题的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列出算式: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2×3.14×3×10)=53(个)。则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何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笔者听了一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课中,教师让学生完成P17的最后一题(如图一): 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大部分学生还没看清题目,教师就急忙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讨论解法,紧接着教师又提示着:  相似文献   

17.
题目 亲本雌蜂和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F2代中,雄蜂基因型为AB、Ab、aB、ab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相似文献   

18.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第六册97页有如下一题: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平时在做题的时候,应养成"回头看"的好习惯,即不是停留在题目的表面,而是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样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题海,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语言的运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3次印刷)第6单元专题讲解了言语行为中的歧义现象,这也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病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教材对歧义的类型和歧义的消除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但笔者认为教材中有几处例子的诠释和辨析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指出来和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