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索式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探索式信息搜索对搜索者知识结构的影响以及搜索者在搜索过程中的行为变化特点,采用概念图分析、日志分析及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用户实验。结果表明,探索式信息搜索能显著改变搜索者的知识结构搜索者,在探索过程中试图构建新的、复杂的和更为专业化的知识结构,伴随着认知的阶段性改变,呈现出从快速浏览、细致浏览到集中搜索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中对个体查找的优先度评判问题,提出一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距离性(搜寻者与被搜寻者的距离)和权威性(个体提供市场机遇信息的能力)两个测度指标。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自行设计的AuthorityRank算法来计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并搜集某商业银行的调研数据,进行算法的运用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市场机遇信息声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中对个体查找的优先度评判问题,提出一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评价模型,该模型包含距离性(搜寻者与被搜寻者的距离)和权威性(个体提供市场机遇信息的能力)两个测度指标。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自行设计的AuthorityRank算法来计算市场机遇信息声望,并搜集某商业银行的调研数据,进行算法的运用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丹  马乐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91-98
[目的/意义]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特性,研究可穿戴设备的特性对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问题,为推广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信息搜索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已有的信息搜索行为理论和模型,进而构建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验证模型假设。[结果/结论]数据检验发现模型中提出的假设均成立,即可穿戴设备所具有的4个特性对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均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户认知导向的网络信息搜索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理论在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应用,是与传统信息检索和用户导向信息检索不同的检索范式。在介绍认知交互模型、信息问题解决模型和使用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模型等用户认知导向的信息搜索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用户因素、信息环境和社会情境方面分析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网络上关于人肉搜索的定义五花八门。顾名思义,人肉搜索一定是跟人有关的搜索,可以从搜索者和被搜索对象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人肉搜索是由人来完成的搜索,对于网络上提出的某个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  相似文献   

7.
为了增进人们对社会性标签系统作为一种多元化信息环境的理解,基于豆瓣网这一非常典型而具有影响力的中文系统,通过“朋友圈”方法招募真实用户参与在线调查,分析发现社会性标签系统用户采取的信息搜寻模式包括搜索、代理浏览、偶遇和追踪;如果以用户的主导模式来定义其为何种类型的信息搜寻者,那么浏览者成为主流,在数量上甚至略微超过搜索者。虽然不同类型的信息搜寻者总体上并未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但是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8.
引擎竞争的两大焦点:RSS技术和桌面搜索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协助用户从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将搜索业务与其他业务更好地加以整合并不断进行创新,进而为用户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服务,这是搜索引擎在竞争中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为了抢占互联网搜索服务市场,搜索公司、门户网站、各种背景下新进入者正以个性化、智能化搜索为核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竞争的焦点是RSS技术和桌面搜索模型.  相似文献   

9.
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以此为背景,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Bhattacherjee(2008)的扩展ECM-ISC模型,提出并证明了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以及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意度、用户使用后的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图4。表1。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户在完成不同类型的网络学术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情感的识别及变化。研究综合采用实验法、出声思考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了75名被试完成事实型和主题型两类学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情感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用户在完成两类搜索任务过程中均会产生正向、负向和中性三种类型的情感。其中,负向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呈现出倒V形变化模式;正向情感的数量在不同任务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中性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非常小。第二,用户在完成搜索任务各阶段的情感源自不同的因素。在需求产生阶段,用户对搜索任务的认知是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执行搜索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和搜索策略的认知是导致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选择资源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认知是引发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第三,用户搜索满意度在不同任务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用户完成事实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完成主题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可为开发面向用户情感需求的信息检索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政务管理部门——国土房产管理部门出发,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遵循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和关键标准,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特点,建立一套由主题分类、机构分类、业务分类,资源形态分类和资源用途分类构成的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是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一个开创性的尝试,分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可拓工程理论中物元的共轭对概念对知识集合进行分析,提出知识集合的显隐、正负、虚实、软硬四个概念以及知识集合中要素的显隐、正负、虚实、软硬四种表现方式,分别从图书馆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实例详细阐述基于共轭对知识集合的显隐、正负、虚实、软硬性质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梳理了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然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素养国际发展报告》为线索,调查分析了澳大利亚部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在线课程的现状和特点,归纳了三种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了专门档案利用服务的特点,分析了专门档案开放利用服务在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方式、服务收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服务职能、档案信息公开、服务流程优化、服务工作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李德华 《编辑学报》2004,16(4):298-300
论述 2 1世纪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 ,丰富的信息知识 ,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丰富的专业知识 ,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等综合信息素质和能力 ,并对编辑信息素质的培养目的和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王大青 《档案学研究》2017,31(6):105-109
价值运动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电子文件价值运动很好地反映了电子文件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理解和把握电子文件特质、开展电子文件科学管理的重要观察视角。文章从电子文件的情报价值和凭证价值两个视角分析了电子文件的价值运动特征,紧密结合人的需求因子再次分析了电子文件管理需求,以期为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使用学习模型定量分析信息用户检索行为特征,对于扩展传统用户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科间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用户检索决策中的强化学习特征,并选择了强化学习模型中的Bush-Mosteller模型和Borgers-Sarin模型对用户的检索决策行为形成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Borgers-Sarin模型成功捕捉了用户检索行为的形成过程,说明用户学习规则特征表现为将预期与反馈结果进行比较;模型的参数表明用户行为的黏滞性、惯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技术标准信息工作的特点、内容、检索 ,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在企业中开展技术标准信息工作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时代,为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智能虚拟助手作为一种高质量的人机交互方式而出现,帮助用户提升阅读体验。论文基于数字阅读的视角,将智能问答引入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构建基于智能推荐的智能阅读助手,虚拟角色在线陪读,个性化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实现经典阅读推广与智能化新技术的协同发展,智能助手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服务,提升了用户阅读的积极性,推进全民阅读,促进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总被引:50,自引:6,他引:44  
吴慰慈 《图书馆论坛》2002,22(5):12-13,41
文章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特征、知识管理的特征、从信息资源管理走向知识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