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工业部关于打好“三大战役”的宣传提纲编者按:机械工业部决定,“九五”期间全行业要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集中精力打好“产品质量翻身、组织结构优化、开发能力提高‘三大战役’”。为宣传机械工业部的这一决定,本刊特刊大部编印的关于打好“三大战役”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的吴蜀夷陵之战是罗贯中笔下“三大战役”之一,不仅在战争指挥艺术上堪称经典之战,在文学描写上亦堪称经典之笔。作者通过虚夸战争规模、改造战争性质、层层设置波澜等手段,大大增强了夷陵之战的传奇色彩,充分显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精妙的虚构艺术。  相似文献   

3.
实施产品质量翻身、组织结构优化、开发能力提高“三大战役”,是“九五”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抉择。“三大战役”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系到我国机械工业进入21世纪后的前途和命运。 机械工业部在1996  相似文献   

4.
从语篇的角度看,“着”的语法意义在语篇中主要体现为一种描写性或描摹性,表示动作持续的“着1”和表示状态持续的“着2”在语篇中有不同的描写作用。“着1”在语篇中的主要作用是描写持续的动作行为。“着2”在语篇中的主要作用是描写事物的存在和人物的神情姿态。  相似文献   

5.
“国民性”话语其实是一种“描写”或“叙述”,从“国民性”话语诞生的源头上来考量,鲁迅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描写”的客体。鲁迅的独异之处在于,他在对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的拒斥和接受中保持了高度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内在功利性。鲁迅同时也充当“描写”的主体,毫无讳饰地“描写”着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孜孜以求“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的“立人”目标。因此,鲁迅的“描写”和后殖民性质的“被描写”可以划上一道截然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重点渲染、描写的篇章。其重点描述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巨鹿之战项羽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错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则留下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怆。司马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通过这三大战役对项羽的经历、性格和心理做了精彩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一个气盖一世、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虽说项羽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却是一个感情丰富、重情重义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7.
“着”表持续义,把“着”的意义概括为“进行”不恰当;“着”的“持续”义有动态的持续和状态的持续之分,在许多场合它们是对立的;“着”的“持续”义在语用中主要体现出一种描写性或描摹性,“着1”和“着2”分别有各自的描写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环境描写法。对周围的景色作一番描写后,让人物出场。如:《曼谷的小象》在描写了近郊“绿油油的禾田”、“淡紫色野花的草地”后,“芽着绣花上衣,白地红花裙子,露出整齐牙齿的一脸微笑”的阿玲,在“桔红色的晨雾”中出场了。景美、人美,为后文描写阿玲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作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就在江苏泰州市召开,总结交流打好“三大战役”第一阶段经验,分析1997年面临的形势,明确战役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部署1997年“三大战役”的重点工作及各项有关工作,研究如何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与普通话比较的方式,从特殊用法、语法化和语法意义、两者异同等三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庆云方言里的助词“着”和“的着”,可以发现“的着”即“去着”,并与普通话“来着”相当。  相似文献   

11.
《挖荠菜》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文章纡徐曲析、波澜起伏,读者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中领略作者的文旨,明晰生活的哲理。而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自然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悲哀喜怒之情,读来使人回肠荡气。一、以“苦”写“苦”《挖荠菜》第八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以“苦”写“苦”。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着意描写,表现出“我”对旧社会本质的认识。写“我独自一个人游荡在田野里”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太阳落山了,美丽的“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剩下的是“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乌鸦也呱呱地叫着”,黑暗的“夜色越来越浓”,“村庄”、“树林子”、“坑洼”、“沟渠”……一切都全部掉进  相似文献   

12.
美国描写语言学及其主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描写语言学致力于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它所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替换分析”“、直接分析”等都包含着合理的内核,这些方法在对濒于灭亡的美洲印第安语言进行调查和描写时具有不可抹杀的功劳。  相似文献   

13.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所谓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辞海·文字分册》)在作文中,学生不会描写者大有人在。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再现。但叙述再现的是粗略的过程,而描写再现的则是具体的细节。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社会第四册第八单元的第八课。本课所在的单元介绍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近代革命 ,是“认识祖国”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教材由“三大战役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两部分内容组成。“三大战役的胜利”介绍的是解放战争的一开始 ,敌强我弱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艰苦奋战 ,消灭了国民党军队200多万人 ,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48年秋 ,和敌人展开主力决战的时机到了 ,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著名的三大战役 ,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为解放全…  相似文献   

15.
春天的田野     
以引用描写春天的诗句开头,直接“点题定位”。 中间运用大量比喻,承接着开头的“定位”“寻找舂的足迹”,对春天田野中的景致:“河中的小鱼、柳树、油菜花、蚕豆花”等进行了详细的形象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什么会写到“秋枣奇景”呢?“秋枣奇景”画面的描写,似乎和全文的“清”“静”“悲凉”的格调不相吻合,也似乎和前面描写的四幅图景不搭调。笔者经过考证认为:郁达夫“秋枣奇景”画面的描写里,蕴藏着一个父亲对夭折的儿子龙儿那刻骨铭心的思念。  相似文献   

17.
一.以“读”促“写”,激发习作兴趣。1.通过“读”,指导“看”,教给观察方法。《可爱的中国》是一篇以写具体为训练目标的教材,其中对“草”的描写具体、生动、活泼。如“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读这段话时,我抓住三个方面———①作者对“草”的观察顺序是什么?②这段话中心是描写草的什么形态?③划出句中“静”的描写句和“动”的描写句,找出中心词———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录像”,让学生从“读”中看“实”,从“实”中见“读”。学生在仔细品读时,对作者那种细致…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既要求逼真如画,唯妙唯肖,即所谓“形似”;又力求情景交融,托兴深微,即所谓“神似”。写景贵在形神兼备。形神兼备的景物描写,才是写景中的上乘。叶圣陶先生在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极省俭地对河面上的“菜叶”“垃圾”“脏水”先后进行了三次描写。这三次描写,就具有这种形神兼备的特点。第一次是在文章开头。当作者对停泊在万盛米行河埠头的敞船稍事描写后,就把笔触对准了船隙间的河面: “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自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这几句写景,很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漾着的“菜叶和垃圾”,唤起了读者的生活经验,启发人们去想象,补充从而获得更宽厚的客观现实:河道狭窄,水污流  相似文献   

19.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本中以房屋楼台为描写对象的文章不多,即使不多的几篇。也并非以描写其本身为主。如“穷其极丽,至矣尽矣”的《阿房官赋》,只是在开头段用了130字描写阿房;“一路逐笔缓写,略不使气之文”的《醉翁亭记》,于亭仅有“翼然”二字;至于“发而为才子文章”的《岳阳楼记》,于斯楼可谓无一字着及。原因何在?除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外。也未必不碍于对象的不易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