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位女子,她既不是四大家族中的成员,也不是四大家族的亲戚,却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第六,她就是妙玉.在全书中作者对妙玉着墨不多,但她独特的艺术形象却已深烙在人们心上.本文主要从妙玉的特殊身份背景、出众的才情、矛盾重重的心理以及存在意义四方面来体悟妙玉这一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里塑造的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她敢于反叛传统,冲出"男尊女卑"传统偏见的藩篱,敢于走出家庭,投身于"男权"世界,为争取女性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奋斗.同时,她在爱情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彷徨和迷惘.她所奋斗过的足迹其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在<呼啸山庄>中,艾米莉·勃朗特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奇异而又真实的悲剧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凯瑟琳身上存在着人格的分裂.她一方面想忠于自己的灵魂,一方面又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自我”与"超我”在她身上并存,并发生矛盾和冲突.由于贪慕世俗的有形的欢乐,她背叛了自己的灵魂,并因此铸造了她的悲剧.她的困扰、反抗、痛苦,甚至死亡都是由她的双重性格、她的人格的分裂造成的.这样真实的人性也同样寄居在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形体之内,并不断地进行交锋和斗争.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观有着明显的嬗变轨迹。其早期信件与诗作中神的缺席与中、晚期作品中神的无所不在折射出她从宗教异端到信徒的变化,但她心中的神不同于基督教义中描述的神,带有明显的狄金森理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中,作者很重视妙玉这个人物。自清代至今,很多名家对妙玉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评价。文章认为,空门就是"淖泥",妙玉就是"金玉质"。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作为英雄传奇,旨在集中反映一般"市井细民"的英雄人格理想,以其多元丰富性构成了小说丰满典型的形象体系;同时,<水浒>作者又把各自独立的多元英雄人格理想裁剪归并到以"忠义"为基调的相对统一的英雄人格理想上,并因而形成了小说叙事上"单线条连环式"的独特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7.
"分裂人格"指人格的善恶二重性.文艺复兴以来,不少作家一反中世纪不是将人视作天使就是视作魔鬼的看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分裂人格"特征的人物形象.歌德的<浮士德>是其中充满辩证法的杰作.本文从<浮士德>中两个贯穿始终、对立统一的人物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入手,通过具体分析,旨在说明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善与恶是人性的一分为二,恶中有善,善中有恶,善恶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由此构成活生生的变化着的人.本文还以歌德为例,说明这种"分裂人格"即使是在这些伟人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因其“言语狂妄”、“行为怪诞”,历来颇受非议。本文试从妙玉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角度来解析妙玉: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她特定的身份让她举步维艰,她选择了抗争,却归于失败。《红楼梦》正是用妙玉的爱情悲剧为那些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女子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妙玉因她独特的才貌,身世、际遇和小姐兼幽尼的特殊身份,铸成了她独特的性格.她孤高矜持,洁身自好,但又过洁怪癖.她本应"一念不生,万缘俱寂",但又眷念人生,追求幸福,充满着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她的悲剧是封建社会追求人生幸福和欢乐者不可避免的悲剧.她的"欲洁何曾洁"揭露了腐朽的封建末世的罪恶与黑暗.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讲,只是她介绍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许多演讲或发表的许多文章中的一篇.最近发现她1930年发表在<金陵光>上的英文论文"中国早期小说的起源"以及她在北京华文学校作演讲和生活两个月的情况的有关资料.中美三所与赛珍珠有关的大学拟联合出版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因其“言语狂妄”、“行为怪诞”,历来颇受非议。本文试从妙玉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角度来解析妙玉: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她特定的身份让她举步维艰,她选择了抗争,却归于失败。(红楼梦》正是用妙玉的爱情悲剧为那些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女子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2.
朱曰辰 《文教资料》2013,(32):35-36
妙玉是小说《红楼梦》中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总是标榜自己是槛外人,然而她的做法与槛外人的形象并不符合。本文首先揭示妙玉的“云空未必空”的假槛外人形象,继而进一步分析妙玉假槛外人形成的原因:心中有欲却深陷佛门。最后阐述其“欲洁何曾洁”的痛苦根源是她崇尚道家的思想,却身在佛门必须无欲则刚。本文旨在揭示妙玉悲剧的思想根源在于佛教和道家截然对立的境界,造成的内在矛盾与痛苦。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黑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许多黑人作家笔下,这一符号是漂泊、流落在异国他乡的非洲子民追根寻祖,确立自我身份的隐喻.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紫颜色>一书中对这一古老的黑人文化符号进行现代女性主义的阐释.深入文本进行分析,发现该作品中的"歌唱"意象代表一种黑人女性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人格,努力寻找自由和幸福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呐喊>、<彷徨>时期的鲁迅作为一位思想启蒙者,通过文学形式表现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对个体生命状态的深切体验.其作品不仅体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题,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度,而且记述了作者深刻、复杂、痛苦的心灵历程,作品内容具有明显的存在主义因素,后者是鲁迅作品价值构成的重要方面.鲁迅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生存困境中重塑的人格,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因素,又体现了极具现代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有训有之不足的原则,这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进行语言批判,是玄学向传统经学发难的基本思路.所谓"有",就是指现实语言世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用言意之辨的方法,剖析"乐教"被统治者用语言"造立"起来的过程,以其悖谬颠覆其天经地义,堪称文学艺术理论自觉时代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我们绵延了五千年的语言世界中,它始终只是一个异端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自动走向佛门是精神解脱,被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禁锢。妙玉“身在佛门,心系红尘”,其情感矛盾的变化折射出她人生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佛性与人性在其心中地位的转换。人性的复醒,使妙玉对红尘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步履艰难地迈向世俗世界。妙玉在人性与佛性的门缝中呻吟、挣扎,最终被佛性与人性两扇大门挤扁了,磨碎了。  相似文献   

17.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存在,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妙玉的幽尼身份使她在《红楼梦》中没有多少露面的机会.但是,妙玉在小说中的角色意义是不容否定的.学界研究妙玉的论文也不在少数.这些论文分别从人物的形象、身世、性格、思想和命运结局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和争鸣.采撷论争的成果,梳理论述的脉络,可以尽现艺术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著名爱情喜剧.它以活泼欢快的笔调塑造了李千金这一个性鲜明的年轻女性形象,她率真泼辣、敢做敢为;她追求爱情幸福,敢于私奔.其一言一行无不折射了对封建礼教的勇敢反抗、对个性自由和生命欲望满足的热情渴望,以及对独立人格和女性尊严毫不妥协的捍卫,从而彰显了清新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论语·八佾>中子夏与孔子关于"礼后乎?"的问答建立在哲学与艺术的天职即人类精神的反思的基础上,涉及的是艺术与哲学的本质在时间中把握人的精神生活.仁是人格精神的挺立,礼是质文嬗递、相与求"德"的行为过程,故礼后仁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