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媒体疯传北京某小学周边"学区房"暴涨到每平方米3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这个近年来热炒的话题再次让人焦灼。于是有人将之归咎为就近划片入学的"新政",即教育部年初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这一热炒的问题应该做些冷静的思考。什么是"学区房"?简单地说,就是依学校划定学区,位于学区内的房子。学区内学区外有时仅一街一墙之隔,为什么房子价格有天壤之别?一是学区内肯定只有优质学校、名校;二是被划入者可以直接  相似文献   

2.
贵在“就近”难在“就近”———关于“就近入学”引发的思考黄焱去年,上海市静安区率先宣布:1996年起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全部直接就近入学。这一重大举措出台,震动了全上海。紧接着卢湾、南市等区也纷纷响应,作出了重点中学初、高中脱勾,小学生全部就近升入初...  相似文献   

3.
宋新华 《教育》2013,(33):9
当前,"就近入学"陷入尴尬。按相关规定,各地小学入学均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但是,在国家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上,很多地方又往往要求孩子入学,除了有当地户籍,还要有这个区域内的房产证为凭证。在这一背景下,择校演变成了择房,以致名校学区房价格节节攀升。依然在继续上涨的学区房价,刺痛着无数父母的心,但是学区房刚需仍是不可撼动的热点,多数人仍旧在学区房的范围内坚持着。对于民众而言,不妨冷眼对待天价学区房。良好的教育资源固然是孩子成材的关键要素之一,但并不是必要条  相似文献   

4.
南极冰 《小读者》2011,(9):41-41
英国小学毕业生通常就近选择初中,直接进入行政区内学校就读。由于各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家长为让孩子进“名校”.不惜花高价购买“学区房”。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顾骏 《上海教育》2014,(15):65-65
继上海市静安、长宁等区出台抑制“学区房”炒作的招生政策后,近日北京市教委拟联手住建委等有关部门,就同“学区房”相关的问题出台措施,加强就近入学政策解读宣传,规范居住年限等条件标准,引导家庭就近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有专家认为,在当前“学区房”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出台具体政策加以应对,是政府责任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的必要保障”。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学毕业生通常就近选择初中,直接进入行政区内学校就读。由于各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家长为让孩子进名校,不惜花高价购买学区房。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普遍。面对学生多、名校少的现状,英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地方行政区内学校采取摇号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社会的择校热,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其中,“多校划片”是 重要措施之一。推行“多校划片”,提高了公办学校的就近入学率,但是,这对缓解择校热的具体效 用究竟如何?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析,指出评价义务教育均衡政策的成效应引入第三方评价,同时, 学区房价格可以作为评价各地义务教育均衡情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母亲的“教育经”:我的朋友娜。她女儿圆圆今年升小一。暑假刚开始,她便给孩子报了长达一个月的“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英语和算数。同时.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更为目届直接升入重点初中、高中铺平道路,她一个月里东奔两走,废寝忘食,托关系、开证明、跑贷款……终于.赶在9月1日开学之前,实现了“阶段性”胜利,举家搬迁至某重点小学学区房,  相似文献   

9.
王黛 《湖南教育》2022,(10):6-10
<正>古有孟母择邻,今有上学择房。学区房价的不断推高,正成普遍现象。对于不少家长而言,让孩子一路从名牌小学读到名牌初中,努力考进名牌高中,最后顺利进入名牌大学,是一条堪称完美的升学路径,而学区房就是开启这趟“成功之旅”的“入场券”。正是借由家长对教育的看重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珍贵,学区房的价格曾一路高歌猛进。对口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的“老破小”德胜里一区,均价超16万元每平方米;房龄超25年,但配套双学位的深圳国城花园小区,曾以32.27万元每平方米成交一套房子。二手房靠优质学位溢价,新楼盘借配套名校增值,房子“绑架”教育,不断刷新“神盘”高价。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教育》2003,(7):48-48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人称“取消小学升初中统考,就近划片入学”是一道企图遏止“两极分化”求证教育“公平”的“模糊数学题”。从1988年原国家教委做出以上决定至今,历时十几年。跨入新世纪,上述要求从操作层面上看已全面实现,但“公平”却依旧模糊着。“模糊”者,矛盾、困惑之谓也。细细算来,这道“模糊的数学题”起码有五大模糊。从就近划片入学来看。主要是对学生毕业学校而言,并非绝对地以学生家庭所在地为准。这是按照小学入学时要依据户口就近入学,因此,小学毕业生一定就住在学校附近的逻辑推理出来的。再者,由于城市建设迅速…  相似文献   

11.
学区房热已凸显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学区房热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平。反映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现状,折射出教育与商业的联姻。要解决学区房热的问题,必须增加教育资金投入,重点扶助薄弱学校;实行“教师流动制”,均衡师资力量;引入竞争机制,支持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07,(4):10-10
现在国内各大城市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新建楼盘千方百计和名校搭上关系,以此大幅度提高房价。而二手房一旦贴上“学区房”的标签,身价立刻暴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并促进教育公平,我国小学升初中已经取消统一考试。改为“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在积极推动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4.
1980年9月,北京育英学校对就近录取的小学一年级两个班新生开始进行小学、初中“五·四”学制实验。此后,这项实验按每年两个班的规模逐年递增。1989年7月,首轮实验班学生初中毕业,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首轮小学、初中“五·四”学制九年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这个规定引起了部分学生家长的不满,如一王姓女士这几天就“气不打一处来”。原因是她为女儿精心制定的培养方案不能如愿了。其女刚读小学五年级,她便让其参加了“奥校”(数学奥赛培训)、“巴校”(巴金学校,作文培训)和好几个英语培训班,每天连轴转,国庆假期都只玩了…  相似文献   

16.
张永生 《教育》2010,(7):16-16
在很多家长眼里,从重点幼儿园到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再到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是孩子教育的理想足迹。可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就那么大,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时候,房地产开发商适时地推出了“学区房”,家长花钱买了房子之后,孩子就能“直升”某某名校,省去了家长的很多操心。  相似文献   

17.
“学区房”的隐患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所衍生的“学区房热”,令渴求教育均衡的大众的心冷至冰点。对于持续升温、高热发烫的“学区房”,若采取治标式的“肿瘤切割”或“物理降温”术,未必能消除民众对教育不公的恐慌。而以研究的姿态摆问题。折原因、思对策,或许有助于管理决策和实践层面.突破历史的局限,调控现实的误区,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8.
“就近设喻”是一种古已有之但尚未引起研究者充分注意的修辞手法。所谓“就近设喻”,其喻体不像一般比喻,取之于规定情境之外,而是依托在规定情境之中。如《高山下的花环》写韩玉秀深夜在梁三喜坟上哭泣,作者这样就近设喻:“满天星斗像泪人的眼睛,一闪一眨……”这里,状物写人与抒情绘景融为一体,有“天然浑成”的韵味。就近设喻最大的艺术优势是:基于就地取材,因物赋形,因而形式  相似文献   

19.
陈燕华 《江西教育》2023,(35):78-79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应围绕“减负增效”这一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深入分析“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谓语与主语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即“就近原则”与“就远原则”。前者具体有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