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哪里与文本对话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一方面读者总是从自身接受视野出发选择文本对话,另一方面文本则以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的基础结构召唤读者对话。显然,一个文本适合一部分读者的视野,但未必能进入另一部分读者的视野。同样,一个文本有多个层面,也并不是所有的层面都能自动地进入读者的视野,读者往往只选择与自己接受视野相应的层面对话。  相似文献   

2.
论文摘要的信息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原文主要内容,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论文摘要也为科技情报人员编制摘要型检索工具,为建设机检摘要数据库提供材料。通过对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大量论文摘要翻译的阅读,发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翻译错误,追其根本原因是译者没有突破句子或者更小语言单位的禁锢,从话语分析理论角度,通过字面、评判和情感分析,创造出贴切达意符合目的语思维的译文。本文通过一则汉英摘要翻译,阐述了如何将话语分析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作为信息接受而言,只要把文本内的信息进行理解吸收就行了,因而上阅读课,常定位为阅读理解课,而在古代就已经对这种接受式阅读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孟轲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样的批判意见,这就是说古人就有在阅读实践上想力求超越文本信息场从而进行新的对话的愿望。事实上,阅读不仅仅是阅读理解,它不只是对文本信息进行解构或吸纳,更有其实现超越的一面。因为任何一个文本作为例子作为凭借都是为“人”服务的,在阅读教育理念中也有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还因为我们的读者是鲜活的、生动的、富于个性的、会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阅读过程是一种信息传输过程。课文作用者信息输出系统,作品文本属信息存储系统,而读者则是一个信息接受系统。作品文本的存储信息,一般有“显信息”和“潜信息”之分。所谓“显信息”是作者用语言文字明明白白直说的信息,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而“潜信息”是没有在字面上直接表达出来的隐含信息,读者必须通过一番思索才能理解。所谓“潜”就是指未曾言表,但又确实存在于某一语言形式中的含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中有话”,“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5.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目的是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景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做出推论,解决问题。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中,读者需要做一系列的理解、判断、比较、筛选、分类、归纳、运用等工作。经历了这一思维过程,读者的脑海中自然就能把图、文、表格等不同形式的材料联系起来,把不连贯的信息串联起来,构建具有很强逻辑  相似文献   

7.
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曾对阅读有个堪称经典的评述:“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的作用。”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读者完全进入阅读理解的殿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1.文本提供的各种信息走进了读者的认知结构。2.读者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文本的各类信息。3.读者发表恰当的评价、建议或批评。  相似文献   

8.
马蜂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与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而他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能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实现。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任务只是把文本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欲望,促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相似文献   

9.
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读者在阅读时一方面要从文本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需要调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阅读的实质,就是文本的意义结构和读者的意义结构在某一点上“相遇”。显然,当读者还未“亲密接触”文本之时,读者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对“相遇”地点的确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本阅读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阅读理解是阅读心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心理学界长期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一个世纪以来,研究者们发展了各种精细的、实时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文本阅读过程中静态的表征与动态的加工过程进行深入探索,提出了许多理论与模型。近年来,围绕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激活与整合信息,更形成了文本阅读的双加工模型与风景模型两个综合性理论。这些理论与模型,除了能极大地深化人们对文本阅读加工过程的认识,还将有助于未来文本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者、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作家———文本的知性化模式,文本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升学应试的压力下,教师不敢“超本”,学生不能“越本”。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不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2.
张梅 《考试周刊》2014,(80):47-48
<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中的这句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阅读在发展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完美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阅读这些功能的实现并非是自动的,而要依赖于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构建,且呈现出不同层次。当代哲学解释学认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先于阅读、先于读者理解而自在的某种东西。"文本只是以其自身的多义性、模糊性"召唤"着读者,而读者只有以其独有的解读经验"演奏"文本,才能获得心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阅读是读者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以及文本提供的信息和阅读情境来获取文本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创造的过程,阅读既涉及读者根据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篇章信息来构建文章意义的过程,又涉及读者利用已有知识和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假设和求证的过程(Farrell,2008)。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和运用的能力。不久前我听了吴胜老师的一节公开课:Unit20 Lesson3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读者理解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语言环境,只有在具体语境下,语言文字才有其功能意义,也只有立足语境下的阅读理解,才有可能将文本意义和理解意义统一起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准确理解文本意义的语境策略有多种,如联系上下文语境、阅读情景语境、补充背景语境、识别文体语境和拓展文化语境等。掌握了一定的语境策略,对文本的理解将更深入、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语境是读者理解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语言环境,只有在具体语境下,语言文字才有其功能意义,也只有立足语境下的阅读理解,才有可能将文本意义和理解意义统一起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准确理解文本意义的语境策略有多种,如联系上下文语境、阅读情景语境、补充背景语境、识别文体语境和拓展文化语境等。掌握了一定的语境策略,对文本的理解将更深入、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观能动行为,而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对阅读文本的识别。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是文本信息与读者自身拥有的意向图式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读者通过激活图式系统,完成一系列的文本识别程序,如对文本错误的补偿、对意群的识别。在此基础上,意义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站栏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 《运城学院学报》2007,25(3):99-100
高校图书馆网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但由于栏目设置不合理,栏目名称不统一,对用户使用图书馆提供的网络资源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对图书馆网站的功能进行分析;其次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图书馆网站应该设立的常规栏目。提出应重点建设个性化信息服务栏目、与读者交互的栏目以及自建数据库栏目。  相似文献   

18.
图式理论是读者把文本信息与自己的背景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理解的过程,在外语阅读中它发挥着特殊的功效。图式理论对外语阅读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应用的局限性也给外语学习者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从作者角度视为作品,从读者角度却称为读物,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  相似文献   

20.
系统采用B/S模式设计,结合dotNET技术和SQL2005数据库进行开发,本系统实现在线学习视频,包含图片和文本内容,自动对学员的有效学习时间进行记录,并折算成学分,管理所有学员信息,该文对在线学习系统的功能、结构原理、关键技术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