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彬 《文教资料》2008,(19):40-41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赤裸裸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诞不堪和战争时期人际关系极度异化的困境.本文认为,"荒诞"与"异化"是梅勒在该小说中最集中表现的主题.本文试图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荒诞"和"异化"对<裸者与死者>中的主题进行探析.全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萨特存在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对梅勒创作的影响.第二章着重探究<裸者与死者>中"荒诞"这一主题.第三章重点从官兵关系、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析该小说中人际关系之异化的主题.最后一章根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联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探讨出可能的走出"荒诞"与"异化"的困境之路.本文认为,行动是走出"荒诞"的唯一出路,寻找人生存在的真谛才是防止人际关系被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裸者和死者》是诺曼.梅勒的成名作,也是一部美国文学经典作品。本文旨在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展示文本所揭示的人的人性和兽性之争。  相似文献   

3.
在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死者与裸者》(1948)被美国学术界认为是二战后最著名的战争小说之一。小说选择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战争的表象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层问题,通过对军事细节和战争性质的关注,焕发了人们对人性自身的觉悟和思考,从而使人性的真实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以这部小说中的人性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和裸文化意象的运用来探讨战争和人性的纠结关系。  相似文献   

4.
松柏类以外的裸子植物发生较早,是由裸枝状的穗子类(Stachyosperma)的种子蕨(不具心皮叶或孕性叶)演化出简易的种子保护组织;而被子植物则是从有心皮叶或孕性叶的叶子类(phyllosperma)的种子蕨演化出有子房结构的种子植物(包括有花植物)。尽管裸子植物适应演化,形成一些适应机能结构而繁盛一时,但由于大部结构的缺陷,在地质变迁而引起的生存条件变化过程中被自然淘汰,只有那些自身结构适应性较强的如银杏、松柏类幸存而随后发育得更完善。被子植物更能适应较复杂的环境并演化和发育出更完善的结构如心皮、子房这样复杂的种子保护结构。当所谓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列出现在地球上且经受同样的环境考验时,裸子植物已演化出套被和珠被的附加次生生长(珠被内出现维管束)的保护组织,这样的保护组织的作用和被子植物由子房壁发育出来的保护组织在功能上是一致的,但在起源方面则有不同的来源,反映出植物系统发育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死者》中,众多的死者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小说中的生者赋予了死者生命,对他们寄予了希望,让死者履行了他们未能达成的愿望。生者如行尸走肉般无奈地苟活于世,死者却在生者的思想和记忆中获得了永生,生死就是一个轮回。乔伊斯成功地塑造了这些死者形象,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都柏林的精神瘫痪图像。  相似文献   

6.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现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存困境导致悲剧,福克纳将《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一家的悲剧描述成试图逃脱生存困境的意识。工业化摧毁了美国南方传统的蓄奴制,其巨大转变成为小说中人物社会异化、传统观念异化与伦理道德异化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8.
在二战后出现的战争文学中,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1948)被美国学术界认为是二战后最著名的战争小说之一.小说选择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战争的表象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的深层问题,通过对军事细节和战争性质的关注,焕发了人们对人性自身的觉悟和思考,从而使人性的真实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以这部小说中的人性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和裸文化意象的运用来探讨战争和人性的纠结关系.  相似文献   

9.
生者与死者     
亡人享有特权。我们遗忘了他们的过失,我们只记得那些会原谅他们的事情,我们只夸大他们的善良品质。纵然是身后发现的邪恶、罪过、背叛和堕落,我们也几乎视而不见;似乎不可能让死者对某些事负责,他们若是活着的话,这些事会令他们惶惑之极。他们逝去之后,我们才开始热爱他们,真挚、笃诚而深厚。  相似文献   

10.
约翰?科利尔的短篇小说《追逐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了追逐自以为的爱情,而通过购买爱情药水,来满足内心对这段可望不可及的感情追求的故事。科利尔通过年轻人和老人买卖爱情药水的对话,深刻揭示了爱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厢情愿的,强迫来的爱情只能走向婚姻的悲剧。本文通过分析年轻的男主人公艾伦胆小、怯懦的性格特点以及在男权主义社会下,男人对爱情认识的扭曲心理,对女人地位的轻视等因素,说明艾伦追逐的爱情终将成为悲剧。  相似文献   

11.
儒家她者是在中国宗法父权的压抑基础上,结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有关她者的概念提出的。现实世界及文学文本中的儒家她者遭受着卑劣的身体与百无聊赖的精神之双重折磨。儒家她者的形成原因在于:历史制度的无情吞噬。非合理社会的助纣为虐,无以抗拒的命运捉弄,反抗无效之后的被动沦落以及女性心甘情愿的跳入。要走出儒家她者的人生困境,既需要宗法父权制造者对权力的放弃,也需要主体人格先行者的积极救助,更需要儒家她者自身的觉醒,从而实现救赎及自我救赎儒家她者的愿景。  相似文献   

12.
诺曼·梅勒的成名作《裸者与死者》是一部"二战"小说,但小说主要再现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期间美国社会存在的性别歧视与反性别歧视、种族主义与反种族主义以及极权主义与反极权主义之间的冲突与对抗,这些冲突与对抗体现了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在种族、性别及阶级等方面的各种法西斯主义思想与行为,这些思想与行为表明,虽然美国打着反法西斯主义的旗号参与海外战争,却无法遏制并消除国内十分猖獗的各种法西斯主义意识与行为。通过再现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各种权力意识与反权力意识之间的冲突与对抗,梅勒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类平等、自由与和平的倡导,而且告诫人们,真正威胁人类自由、平等与和平的不是军事战争,而是各种权力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鉴赏的本质意义在于审美,在教学中着眼于开发文本的美育因素,实现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教化功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实现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本文旨在从抗争者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美学意义进行审视,从而带给读者更深刻的认识与启迪。  相似文献   

14.
《庄子》很难读,其障碍,除了玄妙的思想,还有玄妙的用语。应当说,此书问世两千三百多年来,有些思想我们没有弄懂,即使强作解人,也实在是耍一耍捕风捉影的本领;更令庄周这小子笑死的是,他灵机一动,刀笔一转,弄出来的一些词句,竞让历朝历代的博洽之士们绞尽脑汁闹尽了笑话。  相似文献   

15.
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女诗人,由于爱情挫折和信仰的与众不同,她的诗歌彰显个人特色,表露出“异化”的倾向和暗示“他者”身份存在的可能性,阅读她的诗歌会让人感受一种纯真的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16.
凭借《蝇王》获得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威廉·戈尔丁,一生所写的所有作品几乎都围绕"人性恶"这一主题,因此批评家和读者大都认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是为什么他本人多次对"悲观主义者"这个称呼表示抗议,说自己并不悲观?本文认为,他只是一位具有强烈悲观眼光和悲剧意识的作家,这和悲观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女诗人,由于爱情挫折和信仰的与众不同,她的诗歌彰显个人特色,表露出“异化”的倾向和暗示“他者”身份存在的可能性,阅读她的诗歌会让人感受一种纯真的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18.
汤吉夫先生的高校系列小说是他多年来文学创作的核心部分,他以悲悯的情怀关注高校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他们的本体矛盾和人格的分裂。论文侧重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汤吉夫小说中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精神痛苦和抉择的尴尬,以及他们异化和沉沦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19.
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用"杯具"替代"悲剧"的用法。在词汇性质上,"杯具"替代"悲剧"是音译词;语法功能上,"杯具"有两种用法:做名词和形容词。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家教指南》2005,(7):16-17
听到电话铃响,曾学梅立刻抓起话筒问:“魏永康吗?你在哪里?!”她听到的不是她的所想,愁云再一次凝聚在她的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