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语动词连用中顿形需要从语义与文体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使用频率、结构和意义用法,对日本明治时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连用中顿形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明治时代作家的作品在使用连用中顿形上形成一个在固定结构上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语义与结构受限制由大到小的梯度;(2)连用中顿形的使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使用原理——匀整性原理和多样化原理;(3)选择不同使用原理的动机在于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4)从语义与文体的交点对连用中顿形进行考察可以更好地把握语义的动态。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动词通过词尾变化转换而来的名词被称之为"连用形名词"或"转用名词"。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用例分析法对高校日语专业基础日语教材《综合日语》中出现的连用形名词的分类和意义进行阐释和论证,考察结果显示,《综合日语》中出现的连用形名词,形式上分为单纯动词连用形派生的名词、复合动词连用形派生的名词以及"前缀+动词连用形"名词三类,意义上分为六类,大多都表示具体的动作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云 《文教资料》2011,(13):30-32
汉语和日语中的复合动词结构复杂,表现形式丰富,增加了第二外语习得的难度。语义形式和语义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比较中日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有助于利用母语正迁移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文中从词素间的语义关系和词素义与词义的关系这两个层面来把握语义关系,将日语复合动词分为并列、修饰、述补和熟合复合动词四类,以此比附汉语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4.
唐亮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4):81-86,92
因果关系句中事件间存在着多种时间顺序,其中同时关系、先行后续关系、后续先行关系这三种是最常见的。文章从"时体"综合功能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了因果关系句中"カラ""ノデ"从句谓语动词的非过去形表示同时关系和先行后续关系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特殊时间顺序是如何通过"时"和"体"这两种语法范畴来体现和表征的。经过分析发现,两种特殊时间顺序是由于谓语动词的非过去形在动作动词的语义条件下出现了"时"和"体"的语法功能复合而产生的,体现了语义、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日语的授受动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恩惠性是狭义授受动词区别于广义授受动词的语义特征。本文选取狭义授受动词中的取得义动词モラウ一词,借鉴先行研究中关于モラウ的语义特征的相关论述,运用词典释义、内省概括法等语义特征的分析与提取方法,提取モラウ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日语文体特点的分析,指出日语文体的对立表现为简体和敬体、口语体与书面体的对立.于此同时,分析了口语体与书面体在词汇方面、语法方面、句式方面的使用差异,列举出目前日语文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解决日语文体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扩展模式,详细考察日语命令形的多义结构和语义扩展机制。结果表明:命令形的语义是由命令义、愿望义、诅咒义、反语式命令义构成的。命令义是原型义,原型义的周边义——说者的愿望向外扩展,构成愿望义。愿望义再向外扩展,构成诅咒义和反语式命令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复合动词「V+切る」的多义性进行考察,进而探讨「V+切る」语义变化的机制。考察结果显示,「V+切る」经历了由具体的受事切断义向受事分离义,进而向受事变化终结义、施事变化终结义的词汇层面的语义扩张以及语法化后由动作终结义、变化终结义向程度极限义的句法层面的语义扩张过程。复合动词「V+切る」的语义变化机制不仅受到前项动词的影响,而且还与受事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一ぱなし”作为日语中的接尾辞,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中,以其所接的先行动词为调查对象,力图找出哪类动词常和“一ぱなし”连用,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虚假的主动性动词具有被动能力。它们在句中以主动形式出现,却表示被动意义。在逻辑上,句中主语可看作是这类动词发出动作的承受。在某些英语句型中,用主动形式的不定式表示被动意义。在少数动词、动词短语、介词、介词短语及谓语性形容词worth后用主动形式的动名词表示被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语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而对于语言类型不同、语法结构迥异的蒙古语提出动词不定式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蒙古语-qu动词与不定式动词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即它们“兼具动词与静词特征”这种双重性,但不能因为英语(等)的不定式动词一般都可以用-qu动词来翻译,就可以得出后者亦即“不定式”这样的结论.从蒙古语-qu动词与英语不定式的“非限定性’意义、句法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看,“蒙古语有动词不定式”的见解不符合蒙古语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14.
非谓语动词在英语中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动名词、不定式的用法是非谓语动词中的难点.动名词、不定式通常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但由于在句子中的情景不同,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本文将对动名词、不定式在句子作宾语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后人对“散动”学说的评论作一综述 ,力图理清作者语法思想中模仿与创新、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语言风格的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风格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试从风格的一般含义、风格的语言学术语含义、风格是在“特定”与“具体”之中形成的气氛和格调、风格学研究语言的运用、风格的切分等五个层面切入,旨在论述汉语风格学研究的重心和要义。  相似文献   

17.
情态助词是用来和别的动词合成谓语的,但它有自己的意思,能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动作的看法,认为它可能,应当或必要等等.情态助词在任何主语后形式都是一样的;它没有人称和数的区别.情态短语都是以不定式的"to"结尾,用以补充情态助词在时态及情态意义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枕草子》开创了日本文学史上"草子"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其文体特征鲜明,体裁上属于随笔散文,可以将驳杂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融为一体;在使用假名作为创作符号时,表现出了个性化的色彩;体裁特色及作者个人的创作个性又赋予了作品自由、高雅的风格特征。作为平安文学的双璧之一,其独特的文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末至建安时期,文体的繁富和辨体意识的薄弱造成了一些文体,如赞颂二体的混用。赞美或颂美是赞的后起之意,赞颂二体在形式和功用上的相近造成了它们的混同使用,但二者在文章篇幅、语言风格、内容和文体功能、作者的情感态度等方面仍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