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我国1986—2006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分别对北京市财政支农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进行协整分析,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北京市财政支农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的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支农支出对地区农业增加值影响显著,同时,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对财政支农支出也具有长期的正效应。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安徽省1988-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支农支出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并据此提出了有益于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其具有天然的弱质性,所以需要国家财政的扶持。通过选取我国1981-2012年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产出对于财政支农支出的冲击有正向响应,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有较高的贡献度。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财政支农的长效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研究为题,首先从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入探究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整合困难的症结与根源,并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提出了一些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5.
分析当前农业转型升级中财政税收的现状与不足之处,给出可有效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驱动要素;结合以往财政支农补贴状况,给出装备提升工程及提质增效工程两种关键支持路径的政策建议: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有效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气候影响大、风险较大等特点。党和国家对农业发展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并一直执行保护、支待农业发展的大政策。这些政策的贯彻执行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保证了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衣食供应,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财政的支农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支援,即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支农物资价格,二是财政安排一定的支农资金进行直接支援。为此,财政承受了沉重的负担c这些政策是否取得了既定效果?农民是否从这些政策中受益增加了收入?增加收…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资金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内安排的用于支援农业和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等部门事业发展的各项专项支出的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是政府支持发展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成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一股推动力。对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绩效监管,树立绩效评价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财政资金运行,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按照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要求,对资金的组织实施、资金投入与使用、项目效益以及违规违纪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这对推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财政对农业给予有效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我国"三农"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探索政府利用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三农"发展,克服财政支农补贴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财政支农工作,应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界定支农支出范围,确定有效的扶持重点,保持对农业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加强支农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宁夏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宁夏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两者相互发展的关系中,如何利用金融政策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及其特有的弱质性行业特征,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近几年,我国每年全国的财政支农投资规模都在加大,但由于资金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就我国目前来讲,加大财政支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少,资金使用和管理分散,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如何提高有限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整合的必要性及如何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财政支农规模都在持续增大,但由于资金总量投入不足、支农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导致了财政支农效率欠佳的局面,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想要发展好农业就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财政制度建设,加快农村财政监督体制建设。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特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天然优势,是振兴农业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西北地区城镇化程度偏低,要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特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天然优势,是振兴农业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西北地区城镇化程度偏低,要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了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框架。本文在分析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背景的基础上,梳理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立财政支农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农民与提高组织化程度以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等八大政策关注重点,并对十年"三农"发展成效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中国未来的农业政策将着力于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以及在促进"四化同步"前提下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农业受气候及其他诸种条件的影响,不仅波动很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所以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以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稳定的宏观环境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于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定人口全覆盖至关重要.利用我国2012年-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模型的构建及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财政分权度均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具有显著影响:现有财政分权度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我国现阶段城镇化水平抑制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提高.由此,通过对以上结论的合理性进行探究,提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切入点,构建农村产业融合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安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运用Ridge回归模型分析金融支持对安徽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持、金融机构支农力度、金融业发展水平对促进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着正向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贷,是我国社会主义财政金融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目前财政支农的重要形式。随着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生产责任制等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农贷在发展农业的资金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加强。为了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必要对农贷的性质、作用及其运动规律重新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