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8日,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此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本刊编辑部对外交档案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外交档案开放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外交档案开放的社会反映等内容。对外交部档案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采访。组织了这一组《聚焦外交档案开放》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84岁高龄的胡大爷到成都市档案馆查阅民国时期成都市的户籍档案,希望发现家族历史,以修家谱。经过仔细检索,在民国成都市政府的户政登记档案里,胡大爷找到了相关记录,他指着档案上的名字,感慨地说:"这份档案上的户主,就是我的父亲,这个就是我,旁边几个是我的兄长和姐妹。唉,不过这份档案也只有我能亲自过来查了。"  相似文献   

3.
口述历史——外交档案资源建设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健 《中国档案》2005,(6):45-46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档案馆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外交部档案馆作为保存新中国外交档案的基地,一直十分注重外交档案的资源建设,其中对口述外交史料的采集和研究,是近年来逐步开展起来并卓有成效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档案工作,属于文字工作.在我们每天整理档案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录入学籍档案时,有些学生的名字很生僻;整理外事档案时,有的单词看不懂;有的领导题词是草体字看不懂写得是什么、有些档案内容很难明确区分属于哪个类……这时,就需要查阅工具书,看看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录入;看看这份写满了英文的外事档案是关于什么内容的;看看这些草字的原体字是什么;看看这份档案的中心内容是属于哪个类别的,从而准确地做好档案的整理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份特殊的抗战档案。抗战档案浩如烟海,说它特殊,绝非故弄玄虚。至少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这份档案的载体不是一般的纸张,而是三个用过的纸烟盒。
  二是表述这份档案内容没有使用一般的汉字,而是配有简单英语说明的五幅漫画。  相似文献   

6.
它只是漆黑的纸灰,但上面却写满日文.它看起来很不起眼,却是全国唯一一份依稀可辨的文字.记录日军侵华罪恶.这份特殊的档案,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纸灰档案,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完好的纸灰档案只有这一份,它就存放在大连市档案馆.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前,作为我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外援助”这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对于上点岁数的中国人来说,“外援”一词并不生疏。但是,有关我国“外援”的具体情况及统计数据,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随着外交档案不断解密,新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已不再是秘密。在近日向公众开放的、至1960年底的外交档案中,记者发现含有对外援助字样的标题竟有200多个。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中国外交档案》(下称《档案》)是浙江广电集团精心制作的一部电视系列片,该片对新中国外交史上十个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和反思,从不同角度再现鲜为人知的外交秘闻,揭开了外交神秘的面纱,用影像书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新中国外交史。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对揭秘、真实、故事、艺术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前言笔者两年半来,为寻找民国时期的外交档案访问了台北和南京。本文的目的是以十数次访问该地档案馆所获成果为基础,在已见史料的范围内对民国时期外交档案的保存、开放情况做一介绍,到目前为止有关民国时期的外交档案,日本学术界的一般说法是民国15年前的部分文书,保存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内并被开放。其他部分保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台北,仍未公开。此外,就档案分散在大陆和台湾的情况来看,不仅日平,即便在海峡两岸的学术界里也没有被介绍。实际上,现在两岸外交档案的公开情况,已经有了和以前的说法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0.
30%的遗憾 100%的进步——各界人士评说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档案馆的网站公布了一条消息:“外交档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媒体的宣传。外交部开放外交档案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几天之内,就有上百人在外交部档案馆的批准后利用了开放的外交档案,他们当中有学者,也有记者;有官员,也有公众;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最近本刊编辑部对部分外交档案的利用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了采访,这些人从各自的角度对外交档案的开放进行了评说。下面的文字就是本刊编辑根据采访记录所做的实录。  相似文献   

11.
陆其国 《档案》2008,(1):48-49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名叫胡康民的党史工作者在重庆市委办公厅保存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洋洋2万余言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以下简称“狱中报告”)。这份档案详尽披露了解放前重庆地下党组织遭破坏的经过,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监狱里发生的真实事情。  相似文献   

12.
刘莹 《山东档案》2006,(5):21-22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标志着外交部保存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外交档案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对公众开放的第一个部委档案馆,这些外交档案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素材。一、外交档案开放是中国政府政务公开的产物,体现政府对公众知情权的高度重视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早在上个世纪末,外交部档案馆就向时任外交部部长的唐家璇同志建议,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开放外交档案,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唐家璇同志的首肯。1998年,外交部组织…  相似文献   

13.
闫冬 《中国档案》2023,(4):38-39
<正>峰会外交是最高级别的首脑外交,峰会外交档案是在筹备、实施、总结峰会外交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存在的原始记录。峰会外交档案不仅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参与、推动、指挥重大外交活动的历史记录,更是中国参与引领全球治理、迎来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见证。当前,峰会外交档案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价值实现路径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这里说的“废品”,主要是指废品收购站里以文字和纸张为载体的东西。应该承认,这些废品大多数都没什么价值,但其中确实不乏一经颠覆,即变废为宝的“金不换”。2002年3月8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审会按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标准,评定通过了48件档案文献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中一份珍贵文本,最初就是于1961年在上海一家废品收购站被意外发现的。这份被抢救下来的文本,就是现珍藏于广州市档案馆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设计图纸”。这份图纸系出自我国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之手,这位英年早逝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战后美国外交史学发展为线索,检视美国外交史学家对档案的利用情况,廓清档案在外交史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曲升 《兰台世界》2007,2(7X):25-26
本文以战后美国外交史学发展为线索,检视美国外交史学家对档案的利用情况,廓清档案在外交史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湖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代拟中山先生致赣督电》的档案。该档案形成于1912年10月14日,由近代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钢铁煤联营公司——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孙中山的名义代拟,孙中山亲笔署“孙文”二字,系湖北省档案馆珍藏的唯一孙中山真迹,从而使得这份档案显得尤为珍贵。那么这份档案到底反映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档案史料,终得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3月15日,湖南省保靖县档案馆来了4位身份神秘的老人,其中一位叫彭善安,在档案查阅登记表中注明身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专业评论家,专门来该地搞社会调查".他们4人要求调阅该县迁陵镇廖家坡张弟圣家解放初土地房产证档案.当他们在档案馆工作人员帮助下,很快查阅了这份档案后,原来神秘的脸上露出了坦然的笑容,异口同声地说道:"这份档案好,这份档案好,这下解决了我们多年来的疑难和纠纷,这房子是张弟圣家的,我们不用争了,我们口服心服了."  相似文献   

19.
陶陶 《历史档案》2020,(3):8-27
1903年7月,寓于上海租界的《苏报》连续刊登《读〈革命军〉》《序〈革命军〉》等文章,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抨击清政府,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清政府极度不满,遂与租界工部局密商,查封《苏报》,拘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酿成《苏报》案,震动全国。由于《苏报》系日侨注册开办,围绕《苏报》案审理、引渡涉案人员等事情,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驻北京公使内田康哉、外务部大臣小村寿太郎涉身其中,频繁文电往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藏有《苏报》专案档案,题名为:上海ニ於ケル清国革命煽動者捕縛ノ件(中文译名:上海租界的煽动革命者逮捕事件)。档案所涉时限为1903年7月16日至1904年5月24日。共106页,含67件档案。其中日文档案19件,主要为事件进程的连续详尽报告;附件的中、日、美上海领事团、北京公使团的外交照会等文件或上海租界的英文、日文剪报,包括中文档案15件、英文档案5件、法文档案2件。另有英文档案20件,法文档案6件,是简短的外交请示、外交训令、紧急通报、要点汇报等。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网站(Japan Center for Asian Historical Records,http://www.jacar.go.jp)已开放公布此档案。201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影印出版了上述档案。兹选译其中部分档案,为此档案史料在国内的首译,将有助于《苏报》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的挂牌仪式.1月18日,外交部档案馆将馆藏中1949~1955年形成的部分档案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启了我国外交档案开放的先河.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也引起了相关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4年11月,笔者前往外交部档案馆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外交档案开放的原因和实施进程,并从学术视角对外交档案开放的相应启示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