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川萍 《文教资料》2010,(32):48-49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鉴于它在内容上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注意恰当分析指导,以使学生不仅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而且增强对亲情之爱的感受。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恰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其作者是现代作家黄飞。黄飞通过这篇小说叙说了一个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离异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和对爱的渴望。配套教参对这篇小说的立意进行了分析,认为小说在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至情至爱这一普通立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把主题放在了“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  相似文献   

3.
秦爱玲 《语文知识》2016,(21):77-78
今年,学校开公开课,我选择黄飞的小说《甜甜的泥土》作为阅读对象。这篇小说,被选编在初中语文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第12课。我选择这篇课文开课,是因为我在各地的公开课上多次听到老师们执教《甜甜的泥土》。  相似文献   

4.
马亚丽 《学语文》2010,(6):22-23
《甜甜的泥土》是台湾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深挚的爱和真切的情,从而告诉我们。人间至爱如宽厂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为了使这一中心表达得更为充分,更加感人,小说极为巧致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我们知道,构成小说的主要有情节、人物和环境等三个要素,本文对比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这篇小小说,情节简单,立意新奇,人物鲜明,通过一包奶糖,表现了伟大母爱的主题,结尾化悲为喜,又很惊奇,而标点的运用更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6.
《甜甜的泥土》一文,以"甜"写"苦",读来使人不觉一番苦涩滋味漫上心头。"奶糖"本是甜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爱吃那甜甜的奶糖,冒风斗雪送到孩子的学校。王小亮只需"微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这包奶糖源自哪里,出自何人,只有妈妈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吃"奶糖"啊。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共同决定了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必须多元化。以《甜甜的泥土》为例,从阐释词语、展开想象、诠释主题等方面论述了文本多元化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拿到了一本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的旧语文书,翻到《甜甜的泥土》(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课,标题旁边的空白处书写着这样的一段文字: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个学生的联系方式还在笔者的QQ通讯录中,当笔者有意无意地跟他聊起这篇课文时,印象却早已模糊……  相似文献   

9.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将这课的目标预定为:第一,理解人物形象,体会母子深情。第二,体会对比手法的妙用。第三,体会新奇的立意。其中体会新奇的立意是文中的一个难点,为  相似文献   

10.
要素推进法是一种根据文本内容涉及的体裁种类所具有的要素分类推进教学过程的教学法.运用要素推进法开展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分列性、过程性、条理性.文章以教学《甜甜的泥土》为例,直观再现了要素推进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并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分析要素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二是重点要素要鲜明突出地分析;三是分析各要素时过程要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11.
<正>小小说,在文学的海洋里,给我们留下了激越飞扬、五光十色的浪花。由于独具魅力,在叙事形式、叙事结构与话语、审美意蕴等方面都有自身的典型特色,这朵浪花已经在中学课本中占有一席之地。《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的一篇小小说。这篇文章入选教材,颇受争议。众多教师诟病于它那些有悖于事实的艺术化细节;文章对恶毒后母的刻画,在离婚率逐年上升的今天,  相似文献   

12.
《甜甜的泥土》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课文。这篇小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孩子,他的亲生母亲在严冬中为他送来了他爱吃的奶糖,可是母亲在校外苦苦等了好久也没能见到儿子的面,只能让人把奶糖带给儿子,儿子接到奶糖却不敢把它带回家,只能把奶糖埋在泥土里,最终奶糖也化成了甜甜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13.
《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是以上世纪80年代离异家庭孩子的生活状态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然而小说就这样被编入教材,颇有格格不入之嫌.文章从“编排在此不和谐”“内容与时代生活不和谐”“选文与教育的功能不和谐”“前后内容衔接不和谐”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第三单元的课文讲述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则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伟大的亲情,亲情的伟大。都在本单元为我们一一呈现,读后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有效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文本,并积极思考问题,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一、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师必须从学习目标出发,对课堂提问认真准备,精心设计,以达到提问的目的。例如笔者执教《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注意文中对"甜  相似文献   

16.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这篇美文尤如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淡淡的,甜甜的,却又是让人回味无穷。这篇美文的美主要表现在:作者想象奇特,思接千里,充分展现了文章的意境之美;灵活多变,错落有致,清新明丽的语言,展示的文章的语言美;新颖独特,生动贴切的比喻,展示了文章的比喻美。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甜甜的泥土》这篇文章时,胡建勋同学针对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提出疑议:“春寒料峭,埋在泥土中的糖如何能融化呢?这与生活常识符合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一个诗化的结尾。那甜甜的泥士寄托着生母对他的至爱至情,滋润了他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也包含着老师们对他的爱心,老头对他的爱心等,这些人的爱,让孩子获得应有的爱和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最后我又用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启发,并通过小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给这篇文章续写个更恰当的结尾。改写有这样一则“:那埋在泥土里的糖依然安…  相似文献   

18.
进入教育在线网,你会读到许许多多带有泥土芳香的教育作品,感受到它们是来自教育第一线的"田野"之中,来自朱永新倡导的一种"新教育精神"--田野意识.请你先读一篇2008年3月初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的在线文章(节选)--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占据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在语文高考中,写得一篇好文章,高考语文成绩绝对出色。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导致高考语文成绩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对高考作文缺乏应有的"包装"。我们应如何来"包装"一篇考场作文呢?一.花香蝶自来目美养人眼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秋波流转、  相似文献   

20.
春天来了     
风变得温柔亲切了,风带着甜甜的湿湿的气味,风还带着泥土的气息。是春天来了!大地慢慢地苏醒,泥土变松软了,小草从泥土中钻了出来。是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化了,河水欢乐地向前奔流,小花张开了五颜六色的笑脸。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也都出来了,争着抢着欣赏这美景,它们高兴地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