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大兴 《收藏》2006,(8):82-85
毛泽东像章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以无与伦比的数量成为徽章之最。据资料分析,仅“文革”时期各国发行的毛主席像章达30成-35亿枚。大小各异,形态万千。使用的材质有金、银、铜、铁、铝、塑料、陶瓷、竹木、搪瓷、玉、飞机残骸、玻璃和赛璐珞等。这些像章除少部分自然消耗外,大部分得以保存至今。本文介绍的是笔者收藏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专题毛泽东像章。  相似文献   

2.
张世平 《收藏》2006,(8):68-69
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巴金语) 40年过去了,作为“文革”那一种特殊历史的亲身经历者,看到自己还珍藏的书画作品和其他物件,心中不时荡起一阵忧伤。  相似文献   

3.
陈荣发 《收藏》2006,(8):88-89
“文革”时期,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唱片发行达到顶峰,有多处规格,不同版本。本人多年收藏此类唱片,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4.
夏风 《收藏》2008,(2):132-132
“文革”时期受错误思想指导,大破所谓四旧,否定传统文化,倡导一种“红彤彤”的思想,所以一部书(毛主席语录)、八个革命样板戏成了当时中国大陆思想与文化的全部。笔者收藏有几件“文革””期间的木雕,品味这些“文革”遗物,虽然心中沉重,却也不禁赞叹劳动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王信堂 《收藏》2006,(8):72-74
当今,“文革”遗物收藏热潮高涨。例如在2006年3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几件“文革瓷”均以高出估价成交,其中一件高16.5厘米的瓷塑“智取威虎山”以1650元成交,为估价的2倍我,在3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06年拍卖会上,高45.5厘米,估价8000元的“文革”瓷瓶“毛主席与我们一起”以1.2万元成交,可见“文革”藏品的“黑马”效应正在显现。  相似文献   

6.
雷晴波 《收藏》2006,(8):98-99
笔者1951年参加银行工作,1993年退体后潜心收信研究金融票证。至今已收集金融票证共50类、1100种3000余枚,其中带有“文革”烙印的100多种。这些票证(股票、支票、存折、存单等)别具特色,大多印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毛主席头像;有些印有林彪语录或“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无限忠于毛主席”“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等口号;彩色印刷,图案简洁,红色色彩尤为突出。现译几枚有代表性的“文革”金融票证介绍于下,供大家鉴赏。  相似文献   

7.
陆克勤  陆娅 《收藏》2006,(8):78-81
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不仅触及了当时人们的“灵魂”,也改变了邮品,包装品、宣传品、商标等各类印刷品的“面目”,火花就是其中一例。在“文革”时期,火花同邮票乖印刷产品一样,成了“革命”的宣传武器,其题材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需要,其色彩则均以红色为基调,因为那时称“全国山河一片红”。综观当时全国各地火柴厂所印制的数千枚“文革”火花,其内容可归纳为“三大”“三新”。  相似文献   

8.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966年,突如其来的“化大革命”运动,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开始,许多人都天真地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发起的一场化运动,象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运动一样,很快就会结束。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动荡,十年灾难,就连普普通通的民间集邮活动也在劫难逃。集邮公司被迫停业,《集邮》杂志被迫停刊,邮票被当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产物来破除,许多集邮家被无辜抄家批斗,毕生心血凝聚的邮品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0.
林维庆 《收藏》2001,(5):80-80
我收藏了一张“文革”期间的外调介绍信,这是一张典型的“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刘汉承 《收藏》2006,(8):99-99
股票在改革开放初期发行时,曾引起过姓“社”还是姓“资”的一番争论。其实在中国各大革命历史暑期,尤其是建国以后,各地城乡信用合作社均发行过以现金或实物入股的股票。只是在“文革”横扫一切时,才销声匿迹,成为罕见之物。  相似文献   

12.
宋力 《收藏》2008,(3):99-100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建国初至“文革”时期美术作品的收藏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潮。其中,一些山水画名家所创作的毛泽东诗意山水更是成为市场新宠。这一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既留下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烙印,又深刻地蕴涵了绘画自身的审美规律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间的相互关联。而在对此现象的探析中,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衡量任何一件艺术品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迟广超 《收藏》2008,(1):102-105
每个历史时期部有反映其时代特征的艺术题材,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国画界经历了一次传统与突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与洗礼,这一时期的国画创作既保留并发展了建国初期“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理念,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国柱 《收藏》2006,(8):92-93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着由红卫兵组织大量翻印的《毛主席自传》《毛主席的回忆》《毛主席回忆录》《毛主席传略》等毛泽东传记类出版物,版本有16开,32开,有油印本,铅印本、封面多印有毛泽东着军装的木刻侧面半身像或烫金放光芒的毛泽东像,扉面普遍印有196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中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有的还印有毛主席语录。在那个年代,这些虽印刷粗糙但流传广泛的出版物,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今天,这些书已成为众多藏者争相收藏之物。  相似文献   

15.
克东 《中国集邮》2001,(6):10-10
打开“革”美术史,回顾那些久违的作品,过来人会联想到那段扭曲的历史。但以今天的眼光看,它蕴藏的史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后人可以否定历史的某段,但却不能割断历史。“革”美术作为那个时代特有的艺术,自然在“国家的名片”——邮票上得到反映。考证那一时期邮票的原图,是新中国邮票、特别是“革”邮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咎鸿祥 《收藏》2006,(9):59-59
1996年底,我在本地一藏友家看到了书有“毛泽东思想放光芒”文字(下称“放光芒”)的彩绘瓷盘和小碗。他告诉我,“放光芒”瓷品是赣西山区小县——宜丰县乡镇瓷厂在1966年至1970年间生产的,主要是生活用瓷,产品绝大部分销于本县,少部分销往周边地区,对象基本上都是乡村农户。  相似文献   

17.
我收藏有一张“文革”时期水利电力部云省水力发电建设公司第一分公司革命委员会出具的通行证明。这张通行证高17cm,宽17cm,上部有存根,下部为出差人持有的通行证明。上下部分之间印有编号.盖有骑缝章(如图)。  相似文献   

18.
克东 《中国集邮》2001,20(7):22-22
1968年底,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12月2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一中心思想,成为“革”期间美术创作的主题之一。当时署名为“上海市逸中”的《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水粉画(见下图)就是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民主 《收藏》2009,(10):135-139
社会反响 2009年五一节期间,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上,展出的500多幅毛泽东各个时期的大型图片及“文革”时期经典历史图片成为最佳亮点,展出四天时间,不少人流连忘返,参观者达上万人次,有多位老年人每天都要来观看一次。  相似文献   

20.
张惠烈 《收藏》2006,(9):101-101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为国人留下丁难忘的创伤。笔者珍藏着这特定时期的部分遗物,其中有一张揭自杭州灵隐古寺外墙上的红卫兵传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