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鸿章在1862年代理江苏巡抚期间开始对日本有所了解。随后,他曾以南洋通商大臣身份与日本官商打交道,主张与日本通商。1870年,日本派员前来谋求通商修约,李鸿章力排众议,说服了总理衙门大臣并于1871年与日本签订了修好条规和通商章程。次年,当日本方面派员改约谈判时,李鸿章则以约定守信的明确态度加以拒绝。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建议总理衙门向日本派驻使节以加强两国的相互了解和联络。李鸿章在这一时期所提出的对日主张应该说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和世界潮流的。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的选择性健忘症,中日两国表现相似,其实效果相距甚远:如果说日本人是以此欺人,而我们更多的是自欺。本文作者关于中日史观问题的文章共有三篇,本刊上期刊载了首篇《一夫为刚万夫柔》,引起网络热议。继本文之后,本刊下期还将刊载第三篇,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3.
1884年12月,日本侵略分子和朝鲜开化党人借中法战争之机在汉城发动了甲申事变,随即被驻朝清军平息。此事引起中日两国关于朝鲜问题的交涉。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经过外交谈判,签订了《中日天津条约》,解决了两国争端。  相似文献   

4.
19世纪80年代中叶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0年,正是中日两国争夺朝鲜控制权的10年。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中日争夺朝鲜电信权个案,则是中日在朝鲜展开的一场代理战争,也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日本胜利,中国失败,但中日两国并没有马上进入到仇恨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在日本的主动引导下,中日甚至开始进入了长迭10年的“蜜月期”。开端是1897年11月,日本参谋次长邀请中国政府派遣军事代表团去观摩日军的演习。  相似文献   

6.
以甲午战争为题材的浮世绘,在日本人眼中满满都是日军英勇奋战的姿态。又逢甲午,19世纪末中日两国在甲午年爆发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了,然而那场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创深痛,并没有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与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一生中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则是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1870年日本向清政府提出订约要求,目的是要攫取与西方列强同等的侵华权益。李鸿章一开始就赞同与日本缔约,主张签订平等的中日条约,“联络东洋以牵制西洋”,表明他当时已经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观念,其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主动进取性。李鸿章等人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终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取得了谈判桌上的胜利。然而,一纸条约却难以有效地遏制日本急剧膨胀的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日第一次战略大对决,中国外交部门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的表现,大到外交战略、小到外交技巧,均无法与日本同行相比。事实上,史料显示,从李鸿章到军机处,中国决策层在被高升号事件震撼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欣慰地相信并坐等英国对日施压,甚至兴兵问罪,为此,已经起草好的对日宣战诏书又被延宕发布。  相似文献   

9.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经核实应为11公斤以下——作者1994年更正),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经核实应为19~21公里——作者1994年更正),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相似文献   

10.
粟巍 《中国教师》2009,(6):11-11
<正>2007年6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徐国智的一篇《中日两国历史考题比较》的文章,提到日本教师在历史课上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在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各有特点,比较其中的异同,为进一步探究合作学习提供借鉴。王坦与佐藤学分别是中国和日本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从学习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实践等四个维度,梳理二者的合作学习理论,比较其异同,并从中总结出五点启示:激活教学中的默会知识,重视教学中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发展完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谍报工作,甲午战争是—个飞跃,此间著名间谍也多为有胆有识的全能型人物,他们对日本的整体军国化推动很大。本刊推出雪儿简思专栏谍战甲午,详解日本对华谍战内幕。  相似文献   

13.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由于“三国干涉还辽”,中日两国又签订《交还辽东半岛条约》及《议定书》。1896年7月27日,中日两国再签《通商行船条约》。  相似文献   

14.
69年前,聂荣臻在战火中救助日本孤女的故事被传为佳话;29年前,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日两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今,被聂荣臻元帅救助的日本孤女美穗子的后代,仍与聂帅的家人延续着这段中日友好的美好情缘……  相似文献   

15.
刘为影 《文教资料》2009,(36):87-89
目前,许多国家将幼儿社会教育提上了重要日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育中均渗透着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本文基于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将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异同,以期对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赔款数额问题,主要包括日本在战争中消耗的军费开支、中国的实际支付、日本实际接收等几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中日学者之间一向存在较大分歧。对中日两国现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和主要论著进行分析考释,对已有的几种学术观点及依据予以深入讨论,结合战争前后与赔款有关的几种货币兑换关系的考察,综合考虑战争前后日元的币值变动,日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是中日近代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国际关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就中日历史教科书关于这场战争的叙述进行比较研究,期望能对教科书编者以及中学历史教育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聂将军与两个日本小姑娘》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按照"救出———照料———送归———谢恩"的顺序,形象地展现了聂荣臻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深刻地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珍视友好往来的美好情怀。对本课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这一重点,同时又突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列举中日两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人情往来和逢年过节时的送礼习惯,说明了送礼时的一些适宜和禁忌,并对两国间的相同点和差异进行了对比。通过这些事例的对比体现了两国风俗文化上的不同,也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期通过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而达到更融洽的相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列举中日两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人情往来和逢年过节时的送礼习惯,说明了送礼时的一些适宜和禁忌,并对两国间的相同点和差异进行了对比.通过这些事例的对比体现了两国风俗文化上的不同,也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期通过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而达到更融洽的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