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反讽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的角度探讨反讽问题。反讽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反讽原则使说话人能够给自己不礼貌的言语披上一层礼貌的面纱,从而既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反讽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2.
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角度探讨反语问题。反语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说话人在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徐思益先生提出的“言语得体”,探讨了言语行为中应当遵守的原则,并运用实例与格莱斯的会话准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言语得体是言语行为(说话)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礼貌通常经由言语行为得以实现,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而礼貌原则作为一条重要的语用原则,在人们日常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关键作用。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准则从语用学视角做了阐释,着重探讨了礼貌言语行为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吴金林 《文教资料》2011,(19):39-41
本文阐述了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和语用歧义,界定了由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文中运用语用学知识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引起语用歧义所产生的语用功能,并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歧义是遵守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和方式准则,其语用用意也具有关联性。同时,还从关联理论和各种语境因素方面对准确认知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用意,成功实现言语交际,达到交际意图和目的做了解析,提出了可行的理解推理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在实施表达类言语行为的过程中,人们对语用原则的选择,归纳了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人们在言语交流中顺利实施表达类言语行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7.
抱怨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语用现象。根据说话人使用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意图是否一致的标准,抱怨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和间接抱怨言语行为。依据"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从认知修辞的角度看,言语行为的发生,可以看作一个行为脚本,包括三个阶段: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后段。抱怨言语行为可以分别由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激活,从而完成整个抱怨言语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探讨广告语言的语用原则、语用特点以及Austin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三大言语行为种类在广告语言中的体现及其与广告语言的关系,对于提高广告语言的水平、更好地宣传和推销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善意的谎言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用策略,它能够对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和说话人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说话人的视角,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认为善意谎言产生的动因主要有合作原则和期望原则。将原有的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并试探性地提出了"期望原则"及其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化行为之一。语言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协调活动的交际工具。很多情况下,言语不一定能完整、准确、恰当地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即"辞不达意"。本文对言语交际中出现的一些"辞不达意"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语用失误进行一般性的总结,以期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赵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5):121-124,83
言语行为都是语用者运用自认为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述语用意图的语用行为。从语用学意图理论来看,语用意图具有呈现和解释的复杂性。语用意图的呈现体现在语用力、话语力和符号力这三个维度上;语用者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的生成和解释,是语用意图多维度的动态互动的结果,语用者与解释者在对待语用意图上可能是等值的或偏离的。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中"你看"变体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你看”有三个变体:“你看1”“你看2”“你看3”。它们主要出现在对话中,“你看1”主要表示听话者用眼睛看;“你看2”表示说话者让听话者注意某种现象;“你看3”表示说话者要求听话者发表自己的看法,三个“你看”的关系反映了普通话中的“看”正在发生虚化。应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对“你看”的三个变体进行区别和界定,并对普通话中“你看”的虚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和框架转移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幽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于这两个理论的互补视角,寻找相声制笑机制的认知过程。在相声理解的第一阶段,交际者在甩出一个包袱之前要做一定量的铺垫,使听众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可以通过较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关联的初始框架,得出对话语的显性可及理解,而相声交际者清楚听众的这一认知倾向故意偏离最可及的理解,直至笑料的出现,听众的最终解读和初始框架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4.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安慰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当听话者遭受不幸、挫折而处于忧伤、气愤、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时,说话者往往会采取安慰语来减轻或消除这种情绪。通过对安慰语的考察,得出汉语中指导安慰的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歉言语行为通常发生在当说话者(Speaker)有意或无意中冒犯了听话者(Hearer)时而采取的一种旨在恢复两者之间以往特定关系的行为。我们通常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向别人道歉或是接受别人道歉。本文以问卷的方式对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实现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对礼貌研究的成果,继而从原型理论入手,在设定交际双方社会地位相同但彼此不熟悉,且一方请求另一方做事情的条件下,就礼貌原则、面子观在不同语境的交际中的运行机制进行具体讨论:(1)说话者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请求;(2)听话者如何礼貌地接受说话者的请求;(3)听话者如何礼貌地拒绝说话者的请求。最后,通过分析和举例说明,本文得出结论:采用非典型的表达不失为表达交际者间礼貌的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8.
言据性主要是指对信息来源及其可靠程度的说明。言据性具有人际的本质,是体现人际意义与实现人际功能的语言手段之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言据性的交际互动性,进而着重讨论言据性与据素的三种具体的人际功能,即可以使说话人对所述信息承担或逃避责任;协调或维系一定的人际关系;零据素的使用表明说话人希望与听话人实现知识、立场共享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Sperber&Wilson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但推理只涉及听话人。在说话人一方,交际就是一个明示行为,即说话者表明自身意图的行为。说话者为了表明及准确传达交际意图,会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以便为听话者的推理提供尽可能大的语境。其中,语序的变换就是手段之一,是说话者常用的明示手段。  相似文献   

20.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