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然而对学困生的呵护却是我们班级管理的"软肋",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关键是用爱心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把信心还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只有这样才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和满足感,建立学习信心,激起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教学虽说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跟城市学校相比还是很落后,所以农村高中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很严重,大部分高中生呈学困状态.这里所说的"学困生"是指思想上不够乐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先有自信才有奇迹.有坚强的意志,有坚强的信心,往往使得平庸的男女也能成就奇迹的事业."所以说自信是高中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之一,这也告诉我们高中教师: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抓住有利契机,让学困生重新高扬自信的风帆.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我们教师和家长齐心协力转变学困生,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的转变一定要从情感和心理上去呵护关心他们,转化的关键和法宝。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一直是教师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的、社会的原因;既有学生个人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课堂上教师冷嘲热讽,课堂外同学讥笑孤立,家庭里父母呵斥责骂,久而久之,学困生便在嘲讽中丧失了自信,在孤立中日渐冷漠,在呵责中放弃了自尊,一颗纯洁的心灵渐渐扭曲、变形,学困生真的成了我们所说的"差生"了.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困生,他们的思想品德、纪律、学习成绩等都比多数同学落后一些。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就不能不面对他们进行分析、思考,谋求解决的途径。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从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一)缺少爱的呵护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困生照顾到或者被冷落了,被冷落的学困生对教师有反感情绪,逐渐对学习产生消极厌倦,既使是学困生有  相似文献   

6.
"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困生",我们教师不能放弃,应该用爱心点化,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树立自信,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我们应该懂得去呵护,去继续他们的热情。对于学困生,更不应该放弃,要用我们的笑脸去抚慰他们落魄孤寂的灵魂,用我们激励的眼神去悬升他们执着追求的风帆,用我们一个启发的动作掘开他们智慧的泉水,用我们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带领他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最终帮助他们丢掉学困生这个称号。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关爱,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我们做教师的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用关爱、鼓励、沟通、表扬等方式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困生遂步走出困境,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找回自信,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中的难题.在教学中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唤醒他们的思维;呵护其脆弱的心灵,使其找回自尊;给其机会展现特长,使其找回自信;在作业批阅中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其找到成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班级大家庭中,数十个学生当中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客观上存在"尖子生"、"中间生"和"学困生"。"两头尖,中间大"这一教育现象正说明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属于"中间大"的"中等生",不少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尖子生"给予过多的关心、注意甚至是呵护,另一个方面,"学困生"也已经引起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关注"学困生",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当今,"培尖补差"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而更多的"中等生"被我们教师所忽视。  相似文献   

11.
种植自信     
父母用他们恒久不变的爱和信念,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一颗自信的种子,然后精心呵护这颗种子,期待它生长出奇迹。  相似文献   

12.
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很多,转化学困生需要方法。激发兴趣、培养自信;用爱心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在教育教学中时时想到学困生;"激励、唤醒、鼓舞、点燃、引领";和学生有个约定;家庭的配合转化学困生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做法。让我们用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困生,不让一个差生掉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理念出发,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出了办法和意见,指出我们教师要学会关心,鼓励和帮助学困生,使学困生树立自信,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学困生"一直都是班级真实存在的群体,如何让他们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困生"的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因为成绩差而表现为不自信,所以提高成绩是树立自信的一个有效方法。在进行辅导时,我更倾向于"以说代写",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自信。  相似文献   

15.
人生是大树,自信是根。即使是身躯柔弱的青草,它也充满自信,一点点地从泥土中往外钻,一次次地迎风舞蹈。我们五(2)中队的另一个名字是"青草中队",每一棵"青草"都在心里播种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一个自信而充满温暖的太阳,我们会向着自己的太阳努力。我们坚信,成功属于有自信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经久不衰、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学困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中,不抛弃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最好的诠释.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徐彬彬 《新疆教育》2013,(14):32-33
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高中“学困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了让他们更早更快的提高学习成绩,改变学习态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它揭示出教师要关注每一个生命的快乐成长与发展。这对于教师是一个挑战,尤其是班主任。它要求班主任要关注学困生,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似文献   

19.
学困生的存在,是长期以来困扰小学教育的重要问题,它严重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也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形象,影响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学困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把学困生变成优等生,是一个"老"问题,一直牵动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可以说,学困生的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在某些方面,只能是遥远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学困生是值得教师深思和实施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用爱心呵护学困生健康成长,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