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截长补短法是初中几何证明题中一种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对证明线段和差问题极为适用.所谓“截长补短法”,可分为“截长法”和“补短法”来理解.其中,“截长法”是指将结论中最长的线段截成两段,且在截取时使其中一段的长度等于结论中已知线段的长度,进而证明另一线段与余下的线段相等.“补短法”是指任选两条较短线段中的一条,使之延长,延长的部分与另一条较短线段相等,  相似文献   

2.
李艳 《考试周刊》2012,(39):52-53
平面几何的证明问题中,有一类题目是关于线段的和差问题即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如果不能直接进行证明,则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而最常见的添加方法即为截长补短.截长补短就是在证题时.在长线段上截取和短线段相等的线段或把短线段补成和长线段相等的线段的引辅助线的方法.很多时候,同一题目的证明,既可截长,又可补短;既可直接截(补),又可间接截(补).  相似文献   

3.
证明“a=b+c”型问题常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所谓“截长”就是在长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一条短线段,再证明剩余的一段等于另一条短线段.所谓“补短”就是在一条短线段的延长线上截取一段等于另一条短线段,再证明所得的整条线段等于长线段.下面以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平面几何中经常遇到证明线段“a+b=c”的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考方法:(1)加长法.将线段 a(或 b)延长,使延长的线段等于 b(或 a),再设法证明延长后的整体线段等于 c;(2)截短法.在线段 c 上截取一段等于 a,再设法证明剩余的  相似文献   

5.
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主要是指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或差.这是几何证明的一种重要题型.证明这类命题的基本思路有三条:一、利用基本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二、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由于可供利用的定理只有一个,因此证明这类命题的主要思想方法是转化,即通过作辅助线,先把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转化为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然后利用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给出证明.转化的具体方法是:先作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然后证明这条“和线段”域“差线段”)等于第三条线段.三、利用面积法证明。根据有关线段与图形面积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读后思考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年第4期黄跃虹的《关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问题的证明》,文中介绍了证明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一般采用"截长"或"补短"的方法,这是一种比较好且常用的方法.笔者读了文章之后有意犹未尽之感,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关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问题的另外两种证法——全等法和面积法.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探究线段的和、差、倍、分是平面几何中常见的问题。“截长 补短法”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截长法:在较长的线 段上截取一段较短的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补短法:将较短的线 段延长,使之等于较长的线段。  相似文献   

8.
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主要是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竟是初二几何证明题的一种重要题型.证明这类命题的基本思路有三条:1.利用梯形中位残定理.2.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由于可供应用的定理只有一个.即梯形中住线定理.因此证明这类命题的主要思想方法是转化思想,即通过作适当的辅助线,先把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转化为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然后利用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给出证明.这样,证题的思路就开阔得多了.具体钱比的方法是:先作一条线段等于两条较短线段的和.或作一条线段等于一条最长线段与一条较短线段的差,然后…  相似文献   

9.
存几何证明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题目,可以说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是初中几何证明中比较基本的题目.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经常使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可有: (1)使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两个全等三角形中,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2)使所证明的两条线段位于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 (3)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 (4)利用第三条线段代换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10.
某些数学题目,表面上看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各不相同,但认真加以分析,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本质属性,便会从中归纳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当得到共性的结论后,便可以用这个共性结论去指导解决类似的题目.让我们先看下面一组题目:例1已知,如图△ABC中∠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平分线交于D点,过D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E,交AC于F.求证:EF=EB FC.分析:此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一般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即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其中一短线段,证明余下的线段等于另一短线段;二是把两条短线段接补成一条线段,证明它等于长线段.这样把…  相似文献   

11.
在平面几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遇见"a=b+c"型等式的证明,这种类型的题目常用的证明方法有"截长法""补短法""分段相等法""移位法"和"面积法"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中,出现了线段和差的证明问题,此后多次出现.从"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其它线段的和差"问题的本质来看,大部分可以认为是"证明线段相等问题"的变形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证明几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时,截长补短法是一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也是化难为易的基本方法.一、截长法1、要证明一段长线段等于两个小线段的和,用截长法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例1如图1所示,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求证:AB=AC+BD.  相似文献   

14.
在三角形的培优练习中,一些较复杂的线段与角度问题往往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但此时若能巧妙地构造全等三角形,往往能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例举一些典型例题,以求教于同行.一、利用"截长、补短法"巧构全等三角形,巧证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截长补短是解决线段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手段,是解决线段和差倍分问题的重要方法.我们在证明类似a+b=c的式子时,往往选用截长补短.截长的难点在于截最长线段的哪一端等于已知线段;而补短的难点在于延长较短线段的哪端进行补短.但无论是截长还是补短,目的都是寻找三角形全等,实现边与边、角与角间的转化.基本思想就是将问题转化为证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对于线段的和(差)、倍(倍数关系)、分(分数关系)的相关结论或证明都比较熟悉.但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常常会遇到线段的"倒数"及其相关的和(差)、倍(分)的证明(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线段的"倒数",是指该线段长度的倒数,它是一个数).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为长度的线段能否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很容易举出一个反例来,例如,对于两腰很长而底边很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来说,它的三条高显然不能构成三角形.但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却可以十分肯定地讲: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的倒数"一定能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即这个新三角形的三边,就是由原三角形的"三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线段(底、高)关系,是一种较好的解题方法. 例1 如图1,△ABC中,AB=AC,BD是高,P为BC延长线上一点,PE⊥AB,P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PE=BD PF. 分析:证明线段和差关系的常规思路是截长或补短,可利用全等实现线段的转移;而本题则可由高想  相似文献   

18.
初中几何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不但是几何证明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且也是证明有关线段的和、差倍数关系等问题的基础。下面介绍初二同学可用的几种方法与思路。方法一:应用全等三角形 1.如果所要求证的两条相等线段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边,那么可用方法一。 例1 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P为对角线BD上一点,BQ⊥AP于Q交AC于R.求证:BP=CR。 (提示:只要证明△ABP≌△BCR即可)  相似文献   

19.
把线段之比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比是常见的解题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证明线段成比例或线段的等积式。由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两条线段(底和高)的乘积相关,可以通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或同一个三角形)获得一个线段的等积式;同底(或等底)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两条高的比;同高(或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两条底的比;以及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些都是三角  相似文献   

20.
在平面几何中常常碰到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转化为证明线段的相等,因此往往涉及证明三角形全等.转化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线段的等量代换,另一种方法是在线段上延长或截取,使得延长部分或截取后的剩余部分等于其中某一线段.具体做法,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