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达 《语文天地》2012,(9):31-32
【设计理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在此单元之前,已先后学习了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对宋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教授本课,引导学生联系苏轼作品比较阅读,可以让旧知与新学有机联系,增强学习能力。另外,用典是本课的学习难点。辛词中大量用典,这是他作品的特色。教...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我国文坛上可以称为难得一见的奇才,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诗歌、词方面皆有很高造诣,尤以词为胜。他结束了五代以来奢华的词风,独创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典范佳作。这首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但其中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怎么理解苏轼的“豪放”,又怎么理解词人的情感矛盾呢?面对高中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通过本词的学习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更要了解词人豪放的胸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主要通过分析这首词来体会苏…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言其“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或使立意有据,或令表意委婉;或以古比今,或借古抒怀。用典,并非只是简单援引,以少言多,其实内蕴丰富,效果各异。本课聚焦“用典”,通过确立核心学习任务,提供积极有效的解读支架,引导学生在联系、梳理、比较中体会“用典”背后的精心,理解“用典”与意旨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获得对古典诗歌的审美体验,从而实现古典诗歌鉴赏思维能力的进阶。  相似文献   

4.
《定风波》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的词作名篇之一,是其饱经忧患后依然笑对人生的生命智慧的佳构.本课以理清词人情感脉络为重点,着力让学生真切体悟苏子的生命智慧.本课抛开传统诗词解读范式,基于语文学习力进行深度教学,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的意识.基于语文课程意识进行深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和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5.
《跳水》一课,没有含义深刻的语句,不需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课文内容学生也容易理解。根据本课的这一特点和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训练学生读书时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本课教学的主要训练目标是,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本课所记叙的事情是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并能把事物间的联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为突出本课的训练重点,较好地达到训练目标,做以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叉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清华版《小学英语》第二单元第十课。本课展现的是童话世界,即小孩与动物对话,动物自己说话等,学生很感兴趣。本课还将动物和情感联系起来,通过小猪的表情表示“scared”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小猪与狼的动作表情充分表达对话含义,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开口说。同时,第八、九课的学习也为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材分析《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如何更好地鉴赏这篇课文,便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诵读法和讨论法,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又由于文章结尾借夜逢孤鹤表达的主旨比较隐晦,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文章中面对挫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设计理念]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方岳是南宋诗人、词人,他创作的散文思想丰富,内容深刻。其作品内容包含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个人不得志的感慨、自身高尚品性的展现和个人隐居生活的描写。方岳散文创作多出警联,用典自然贴切,选词用字妥帖且有新意。方岳的散文奏响了爱国的时代最强音,具有继承苏轼文风的特点,反映了南宋后期儒道兼采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付红梅 《湖南教育》2000,(14):58-59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内容包括小数的产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等四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整数、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它的教学 ,既能为学生在本册深入学习小数的系统知识奠定良好而必要的基础 ,又能为更深刻地理解和沟通与分数、整数在概念、性质、数位、计算等方面的联系提供前导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 ,可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 ;通过概括训练…  相似文献   

12.
刘兴波 《现代语文》2011,(2):113-114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中的诗词。这一单元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李煜的诗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李煜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根据文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网络查询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7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 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2 使学生学会7的乘法口诀 ,会用7的乘法口诀 ,正确计算7的乘法。3 培养学生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二、说教法本课主要采取实践探…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针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运用联系的观点,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思想方法,各版本教材内容建立联系,加强内容的理解;运用发展的观点,可以深入理解单元整体学习目标与重难点、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加强教学的理解。单元与课时之间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课时之间也要有联系,通过一个单元完整的学习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清华版《小学英语》第二单元第十课。本课展现的是童话世界,即小孩与动物对话,动物自己说话等,学生很感兴趣。本课还将动物和情感联系起来,通过小猪的表情表示“scared”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通过小猪与狼的动作表情充分表达对话含义,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开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文章改革上,采取的是"以四六为文"、"以文为四六"的办法,将四六对句运用于散行之文中,在古文创作中融入用典,把"道"与四六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四六内容的贫乏。在苏轼的影响下,宋代文章已经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特色,即章奏表启类作品多用四六,其他文章多用散体,实现了骈散共存。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所属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理解比喻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模仿、运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这种修辞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本课当中出现了许多不常使用的字,如盹、鹑、鸫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自学。本课集中了较多的象声词,如啭啼、嗥、咕嘟、嘎、啄、咕噜、哼等,教师应启发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学情分析]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感觉比较陌生的动物名称,如鸫鸟、白山鹑、沙雉、白眉鸫等,有些学生可能会通过查字典、查找课外书或询问家长…  相似文献   

20.
本课选自清华版教材《小学信息技术——能机器人》的第二单元。该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获取信息的各种传感器。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能够在能力风暴VJC1.5仿真系统中编写程序,学会了直行、转向、循环等模块的使用方法。由于本课要学习的红外传感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传感器,且知识点较多,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