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  相似文献   

2.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  相似文献   

3.
语文实践包括读、写、听、说诸方面,其中读与写在语文课程中占的量最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最大。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读写实践,是每位语文教师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古诗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字词的积累和文章的背诵,从而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兴趣的现状,致使课堂效率低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古诗文的内在特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古诗文的字词、注释及序言、作者和主旨三个方面入手,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避免了单纯记忆的枯燥,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也使传统文化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人类生活形象化的反映,是人类情感的神奇宝藏。现代文如此,许多优美的古诗文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广泛阅读,才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但作为初中生要准确读懂一篇文言作品,并非易事,所以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传统的古文教学法是老师先教学生读课文,然后逐字逐句翻译全文,最后分析课文内容。这种方法对老师教过的文章学生以了解,但遇到不熟悉的文言作品学生就没法读了。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更为了体现新课改原则,笔者摸索了~套方法,经过实践确实有一定的实效。主要是让学生多动口、动脑、动手,在动的过程中去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其他教师的一些教学片段,谈谈阅读课中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宋金英  宁锋 《辽宁教育》2012,(19):15-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诗文中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那里有醉人的景色、为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爱国的热情。这份厚重的文化积淀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语言的积累以及情感的体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实施中存有诸多问题.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只有以强化学生的习作学习为立足点,以提高学生包括习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在内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出发点和归缩,才能使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内化语言与发展习作能力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大量的习作材料和习作方法的策略,才能实现读写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9.
著名小语专家杨再隋教授曾撰文提出了本色语文这一概念。如何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我认为读写结合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一、本色语文回归呼唤读写结合1.读写结合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是提高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10.
杨静芝 《学语文》2014,(2):13-13
正一、关注作者,深入了解写作背景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作者个人境遇与时代命运结合的产物,所以在每位作者的笔下都有着自己性格特征、命运遭际、思想见解和时代风物的投影,因此在进入正文的学习之前适当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一  相似文献   

11.
向光友 《今日教育》2014,(11):25-25
古诗文,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古诗文.更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其浸润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占诗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任何教学,都是以“人”为目的。胸中有“本”(占诗文),但目中应有“人”(学生),否则,我们便只是挂着古诗文的“羊头”卖着灌输的“狗肉”。  相似文献   

12.
韩永忠 《教育》2012,(15):54-55
学习古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的人格。学习和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能为学生语言的发  相似文献   

13.
读写结合对教师而言,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但事实上阅读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读写分离现象,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读不重写,读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中,但写往往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甚至可  相似文献   

14.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已经愈来愈得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认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课标中多次提到读和写,这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必然实践的两种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读写链接对初中学生写作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找出读写链接对初中学生所具备的正面和负面作用,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铺垫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读写链接对初中学生写作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就通过读写链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给初中语文教师一定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6.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经典之作已成为后代文人常引常新的资料,许多精粹语言为后人击节叹赏,许多名篇佳作历代吟咏传诵。所以说,中学古诗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一座“美丽”的宫殿,应让学生在其中尽情地遨游,尽情地领略、品味、揣摩、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有13年整了,所用的教材也已换了三套。对比这三套教材,我们发现其中所选用古诗文的数量越来越多。而《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当代的初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并要求初中学生在7~9年级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可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犹如一条光彩夺目的银河,一篇篇精美的古诗文,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在传统文化的星空熠熠生辉,璀璨夺目。当我们仰望传统文化的星空时,总是被它的精炼深邃深深折服。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呢?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白知。”可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蒋军晶: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能否请两位老师谈谈对读写结合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了知识技能就有可能不能为社会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